書名: 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作者名: (日)稻盛和夫本章字數: 2242字更新時間: 2025-04-17 19:12:31
再版推薦序
《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是我在2009年編譯的一本書。當時世界性金融危機席卷全球。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有關出版社希望再次出版這本書,并要求我再寫一篇推薦序。于是“戰勝人類危機的大智慧”一文應運而生。
后來,因為版權轉移等原因,再版書遲遲未能問世。現在塵埃落定,日方同意再次出版。
說來也巧,有人幫我找出了我自己也已經記不清的這篇文章。重讀這篇文章,我有一種滿足感。因此,我愿意將它保留。
但一個或將是一個更重要的事實,就是面對危機,我們怎么思考、怎么行動?
如果說,危機對企業而言屬于“命運”的范疇,那么,行動就是“因果”。命運我們無法主宰,而因果百分之百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稻盛說:“命運和因果是兩只看不見的手。”而因果之手往往強于命運之手。
讀懂了《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這本書,并將其精神付諸實踐,我相信,你也能認同稻盛的上述觀點。
曹岫云
2024.7.17
戰勝人類危機的大智慧
人類危機不斷,人類危機出現的周期有縮短的跡象,戰勝人類危機需要大智慧。如何應對經濟危機和困難,稻盛先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理論。
稻盛先生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濟危機,21世紀初的信息技術泡沫(IT)危機,以及2008年開始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
在20世紀70年代發生石油危機時,“京瓷”公司的訂單一度降至以往的1/10。但就在這次危機中,稻盛先生總結出了處理危機的1條預防策略和5條應對策略。就因為實踐這6條策略,在石油危機過后,“京瓷”的股票價格一度超過了長期雄踞日本股市第一的索尼公司。就憑實踐這6條策略,在稻盛先生直接領導期間,稻盛的企業在每次危機過后,規模都大一圈、兩圈。“京瓷”公司創業60年來,從未出現過虧損。
1條預防策略是,企業在平日里就要打造一個高收益的經營體質,并把收益的一部分儲存起來,作為預防將來危機的準備。5條應對策略是,全員營銷,大力開發新產品,徹底削減成本,保持現場的生產效率,進一步搞好企業人際關系。
其實,比起戰勝幾次經濟危機中的困難,稻盛在52歲時從零開始,創建第二電電并很快使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壯舉,稻盛在78歲時出手拯救破產的日航并一舉成功的偉業,是更困難更了不起的事情,更值得大書特書。
稻盛先生說,企業經營是有“原理原則”的。原理原則超越行業,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經濟環境的變動。
換句話說,它與宏觀經濟的景氣不景氣無關。宏觀經濟的景氣不景氣總是交替出現的,是必然會發生的。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但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不會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是不動如山的。不管風吹浪打,兀自巋然不動。
所謂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稻盛先生說,用一句話表達,就是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是:“作為人,何謂正確。”稻盛說,這就是他的哲學的原點。
前面講的處理危機的6條策略,乃至京瓷哲學78條,整個稻盛哲學包括阿米巴經營等,都是從這個原點演化而來的。稻盛傾注大量心血,將從這一原點演化而來的哲學,不遺余力地滲透到員工心里,員工們理解和接受這種哲學,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在此基礎之上,大家團結一致,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群策群力,不斷地改革創新。在取得成功以后,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繼續努力,再接再厲。在這種氣勢面前,經濟危機也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我第一次從稻盛口中聽到“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是在2001年10月28日,在天津舉辦的第一屆中日經營哲學國際研討會上。
把“作為人,何謂正確”當作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這句話對我的震撼,可以用“石破天驚”四個字來形容。我雖然知道量物體的長度、稱物體的重量等,是有基準的,但是,在遇見稻盛以前,我連做夢也沒想到過判斷事情也是有基準的。我沒有也根本不可能想到,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這么簡單明了的、拿來就可以用的哲學。對我的靈魂來說,這句話是驚心動魄的,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很多年來,“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一直在我頭腦里盤旋,揮之不去。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換種說法,就是判斷的基準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惡。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只做作為人應該做的好事,不做作為人不應該做的壞事。把這句話執行徹底就行了。所謂執行徹底,就是事事、時時都依據事實,對照這個基準,進行判斷,采取行動,不屈不撓,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
再講得具體一點,“作為人,何謂正確”,就是作為人,要正直不要騙人;要勤奮不要懶惰;要謙虛不要驕傲;要節制不要貪婪;要勇敢不要卑怯;要樂觀不要悲觀;要自利也利他,不要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不給人添亂、添麻煩,等等。這些都是連小孩也懂的簡單甚至幼稚的道理,一點都不難理解,只要認真實踐就行。
稻盛先生創建了“敬天愛人”的利他哲學,提出了判斷一切事物的正確基準——“作為人,何謂正確”,并終生貫徹實行,他在取得豐功偉績的同時,也指明了人類前進的方向。這就是戰勝人類危機的大智慧。
我認為,個人實踐“作為人,何謂正確”的判斷基準,個人就會進步神速,如果大家都來實踐這個判斷基準,整個人類文明進程就會不斷推進。而能夠帶領世人共同實踐這個判斷基準的人物,就是曠世偉人。
王陽明先生相信這樣的偉人必將橫空出世。他大聲疾呼:“必有惻然而悲,戚然而痛,憤然而起,沛然若決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
然而,孟子曰:“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只要具備大智慧,也就是掌握正確判斷基準的豪杰之士層出不窮,人類社會就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曹岫云
20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