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解元之位
- 紅樓:從強娶賈迎春開始
- 陳文華
- 1930字
- 2025-04-21 20:00:00
翰林侍講黃蘭坡倒是很贊同主考的意見:
“我看解元也不為過,這次取士,有這樣的大才,觀點雖然激進,但日后必要大放光彩的,我們何不成人之美?”
他剛才就想說了,不過名次的高低,只在主考官,他不好越俎代庖,只說了一個前十名。
他敢這么說,自然是因為他自身也不是簡單之人,乃是上上科探花,現為正六品的翰林侍講。
這次鄉試立功之后,立馬就要晉升從五品的侍講學士了。
別看只有從五品,但在上面,只有一位正五品的翰林學士了。
也就是說,他基本快要到翰林院的頂峰了。
而翰林院,可是通向內閣最快的階梯,成了翰林學士,只要皇帝點頭,瞬間就能入閣,成為顯赫當代的內閣大學士,成為真正的朝廷主宰之一。
太常寺少卿陳扶召說出解元的話,可不是為了征求他們的意見。
當然,聽到有人支持,也是大為喜悅的:“哈哈,不急不急,說不定還有好卷呢?”
但他們很快失望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們再無發現什么出彩的卷子。
九天的鄉試,很快結束了。
除了頭一天,后面的幾天,很多人都是十分放松的。
而孫紹祖自忖學了五年,對于那些的基本的東西,還是有些把握。
當然,他其實答得一般,但后面的那些,不過是應個景,也沒什么人會認真看的。
很多學子,跟他一樣,也只攻八股,后面的文章,也是隨便寫的。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只是草草學了五年的孫紹祖,才有自信,靠著八股文突破重圍,走上官場。
“爺,快上車。”
小安接到孫紹祖,趕忙扶他上去,然后跟秦順兩人一起,駕著車,穩穩地回了孫府。
車到門口,賈迎春不顧身份和禮儀,沖到了院門迎接。
看到孫紹祖被秦順背在身后,嚇了一跳。
好在小安的解釋,打消了她的擔憂:“奶奶,我們爺只是累的睡著了。”
一行人圍著孫紹祖,把他送入里屋。
“繡橘,紫綃,快給安排飯食。”
“蓮花,翠墨,快去準備熱水。”
一眾丫鬟,趕緊出去幫忙。
小梅無所適從的站在屋內。
自從賈迎春進門,小梅失去了伺候里屋的機會,只負責清掃書房,這次好不容易跟進來,卻沒她發揮的余地。
賈迎春看了她一眼,想了想:“小梅,你以后就跟繡橘一起,在外面伺候吧,書房交給小安好了。”
在外面伺候,指的是里屋的外面,相當于暖床丫鬟的待遇。
小梅自然大喜。
賈迎春則立馬吩咐:“現在你去找扇子來,給你們爺扇涼。”
屋內太熱,賈迎春說完,自己坐在床頭,拿起扇子給孫紹祖扇風。
孫紹祖舒舒服服睡了一會兒,等他醒來的時候,正看見自家賈迎春衣衫單薄,坐在床頭給自己扇扇子。
他伸手抓住她的手臂:“娘子,快上來。”
賈迎春臉紅紅的拒絕:“夫君,先吃點飯吧。”
還給他使眼色。
孫紹祖這才感到下半身也傳來一道涼風,起身一看,正是小梅。
“哈哈,好了,我睡飽了,吃飯吧。”
其實他并不困,最后的幾天,他在貢院睡得很好,但無奈精神壓力太大,這才需要躺著休息會兒。
晚上。
......
天氣太熱了,孫紹祖只好把她抱到身邊放下。
賈迎春這才睜眼,用小手在孫紹祖胸口畫著:“爺,你為什么不讓繡橘伺候你呢?”
她疑惑了好些天了。
按理,傳言中經常尋花問柳的人,怎么可能放過身邊的美婢呢?
雖然她現在知道了,自家夫君并不是那樣的人。
“不出去鬼混,就燒高香了,我主動讓他寵幸丫頭,他倒不樂意了,幾次三番的拒絕。”
她想不通。
“啪。”
孫紹祖摸著位置,拍了一巴掌。
“爺有大事,豈能沉迷女色?”
科舉,當官,才是孫紹祖的目標。
女人在他眼里,可不是頭等事。
賈迎春自然也知道,順著問:“爺,那這次鄉試順利嗎?”
她憋了一晚上了,見孫紹祖興致很好,才敢主動問這話。
孫紹祖笑了笑,抱著她親了一口。
“吧唧。”
“你就盼著我好吧,若是不好......”
若是不好,賈府幾年后被抄家,他孫家也必然被牽連。
到時的下場,好不了。
此后幾天,孫紹祖由著自己的性子,放縱了幾天。
當然,他沒有出門胡來,只是纏著賈迎春,讓她整日整夜的下不了床。
繡橘和小梅在門外聽的上火,但是孫紹祖不喊她們,她們也不敢進去。
只是天天瞪著一雙熊貓眼,一臉幽怨的看著孫紹祖。
孫紹祖在家里歡樂,貢院的閱卷工作,很快也到了尾聲。
“五千多份的謄抄,可累死人了。”
謄錄官聚在一起抱怨兩句。
“誰說不是呢,這5000多人,最后只錄取130多人,謄錄的絕大部分,都是無用的。”
這次順天府鄉試,參加的秀才超過了5000人,但是中舉的名額,只有130多。
名額是朝廷早就定好的,誰也無法擅自增加或刪減。
“明天就是九月初一了,正是放榜的日子,這會想必名次都定好了吧?”
有人發出疑問。
“肯定早就出來了,明天一早張榜,這會都下午了,肯定早就定好了。”
“只是不知,這次的解元是誰?”
這個話題最是讓人激動,一個個立馬猜測起來。
“我猜是去年的院試案首。”
主考官和同考官是朝廷派來的,這些謄錄官則基本都是順天府的人。
“案首?那個叫周庭的?”
去年的事很近,有人說出了名字。
“正是。”
“不過我聽說這周庭可不是凡人,正是當朝翰林周墉之子。”
“周翰林之子?”
聽到這個名號,所有人都驚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