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成交!
- 重生07,從造新能源汽車開始
- 寶安堂
- 2109字
- 2025-05-15 00:05:00
“1000萬,你這是獅子大開口啊……”賈老板眉峰一挑,手指在扶手上敲出兩聲輕響,語氣驟然冷了下來。
林松挺了挺上身,一臉不卑不亢,“賈老板,一個上午時間,我的六款車外形設計賣出去了三款,每款 500萬。您要更高大上的設計,1000萬不多。”
一上午成交三款設計,賈老板有些意外,向身邊的張強看去。張強鏡片后的目光在兩人之間逡巡,最終輕輕頷首,喉結跟著動了動,算是無聲的確認。
看到張強的反應,賈老板知道林松所言不假,回過身,目光再一次落在林松身上,
“好,1000萬就 1000萬。不過法拉第的供應鏈與其他車企不同,我們走的是法拉第供應鏈平臺,簽約和結算也要在平臺上執行,這個你沒意見吧?”
“賈老板,華夏新能源科技剛剛起步,100萬的保證金拿不出來。”林松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出,胸有成竹地說,“我的想法是,首付 30%,其中 100萬做保證金,我不提走。其余的 700萬,按照平臺要求結算。”
他心里清楚,設計不像生產,從自己的空間數據庫里調出合適的方案稍加修改就能交付,走供應鏈平臺雖然有風險,提前拿走幾百萬,也不算虧。
聽林松這么說,賈老板微微點頭,側過身看向張強:“張總,就按林總說的這樣,與華夏新能源簽訂設計合同?!?
“好,好……”張強連連應聲。
說到這里,賈老板目光再一次移向林松,神情嚴肅起來:“小林,四個月,就給你四個月,三月底一定要完成!”
“一定完成!”林松語氣十分篤定地答道。
“那好,成交!”
說著,賈老板站起身,沖著方桌對面的林松伸出了手。林松趕忙站起來,同樣伸出手。
此時的林松,明知道可能是火坑,還是躍躍欲試,心中有種與虎謀皮的沖動。兩手相握,華夏新能源就此開啟了與法拉第汽車的合作之旅。
……
送走賈老板,張強抬手抹了把額角的汗,后背的冷汗把西裝都浸透了。
他心里很清楚,若不是林松為他解圍,一定會被賈老板罵個狗血噴頭。
胳膊自然地搭在林松肩上,手掌帶著點熱乎勁:“林兄弟,趕上飯點了。中午咱去樓下的晉菜館,咱們一邊吃飯,一邊把設計合同草簽了?!?
“好,客隨主便?!绷炙蓱艘宦?。
王義拍了拍手里提的筆記本,一臉堆笑,“老五,我已經安排法務部起草合同了,很快就能發到郵箱里。”
“老三,多謝!”林松客套著。
來到晉菜館,三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張強從茶壺里倒出熱水,挨個燙洗瓷碗:
“上午多虧你那句‘概念車本就該展現個性’,不然賈老板能把掃地出門?!?
探過身,在桌下輕輕拍了拍林松的手腕,沒再多說什么,但感激都在這一拍里了。
王義打開筆記本電腦,郵箱收到郵件的辨識開始晃動。將合同下載,看向身邊的張強,“張總,與華夏新能源簽訂的車型設計合同,法務部發過來了?!?
張強仔細看了一遍后,將筆記本屏幕對象林松,
“供應鏈平臺的保證金流程我標出來了,1000萬設計標的,300萬首付款,100萬留在平臺當保證金。要是后期資金周轉不開……”他停了停,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名片,背面寫上一串號碼:“這是我表弟的電話,在平臺風控部,有急事直接找他,比走流程快。”
“好,好……”林松一邊看著合同,一邊應聲說。
“林總,供應鏈平臺規矩嚴,但錢到位快。首稿通過后 400萬直接到賬,剩余300萬終審后就能結款,比那些拖款的甲方強多了。”說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太燙,他咝咝地吸氣。
林松看了兩遍,心知合同內容很苛刻,搞不好300萬的尾款很難拿到。
在想反正是空間里的現成的設計方案,稍稍修改,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即便拿到700萬,也是白得的。
想到這里,林松打開了自帶筆記本,“張總,合同我看了,沒什么問題,可以簽了?!?
“好好……小宇,馬上讓法務部出正式合同,下午就和林總簽了?!睆垙娕d奮說道。
“張總,我現在就做。”說完,王義拿起筆記本,在鍵盤上噼里啪啦打了起來。
……
高交會的第七天,暮色漫進展廳,夕陽的余暉透過展廳高窗,給循環播放宣傳片的 LED燈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暈。
人流較首日已少了大半,展板上的畫面依舊在各家企業的宣傳片間切換,只是多了幾分臨近尾聲的倉促,仿佛在提醒著這場盛會即將落下帷幕。
華夏新能源的展臺前,林松坐在桌前,最后一份車體設計專利轉讓協議上的紅章剛剛蓋下,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文件夾的邊緣,那里還帶著紙張的紋理。
帶到高交會的 6份車體外觀設計專利,此刻都整齊地躺在抽屜里,每份合同上的簽名和紅章都清晰可見,見證著這幾天的成果。
3000萬到賬!
加上與法拉第汽車簽訂的 1000萬設計合同,單是車體設計,這次高交會就為華夏新能源科技帶來了 4000萬的進賬。
除此之外,磷酸鐵鋰生產工藝專利也成功轉讓了兩份,又進賬 2000萬。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三元鋰電池的概念并未引起投行的太多關注。
他本期待能憑借高密度電池的概念融到幾千萬,可眼看高交會即將結束,融資卻毫無進展。幾天來在展會與客戶交流,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主流電池還是磷酸鐵鋰,市場對續航和密度的要求還沒那么高,三元鋰電池雖然性能優異,卻因為太過超前,顯得曲高和寡,無人問津。
投行不想投資看不清未來的領域,也是有情可原。
來之前,林松的目標是專利轉讓收入 5000萬,融資 5000萬,湊夠一個億,新廠搬遷的基建費用就有著落了。
如今專利轉讓超額完成,融資卻顆粒無收,新廠區搬遷資金還有幾千萬的缺口。
細想想,初創企業就是這樣,看似掙了不少錢,可接下來要投入的資金更多,在未來若干年,缺錢始終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