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父子對弈
書名: 重生07,從造新能源汽車開始作者名: 寶安堂本章字數: 2098字更新時間: 2025-05-11 00:10:00
不久后,政府會議紀要出來了。
政府同意分三年分階段拆遷,電池生產線最后遷出,但 1000萬拆遷補貼沒通過。
政府的理由是多補償了 450畝土地,按照石橋縣工業地價每畝 2萬元計算,相當于已經補貼了 900萬,不能重復補貼。
現在有兩條路可以選。
一條是補償不到位就不搬遷;另一條是和政府再商量,爭取更多補償。
考慮到電車廠在城區存在環保、物流、安全等問題,搬遷是遲早的事。再有,50畝的廠區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的發展,建新廠區已經迫在眉睫。
林如江和林松都覺得第二條路更可行。
林松很清楚石橋縣的財政情況,讓政府拿出 1000萬拆遷補貼很困難。經過計算,50畝商住用地最多能賣 6000萬,置換 500畝工業用地后,政府確實拿不出更多錢補貼。
于是,他向父親建議,再向政府要 500畝工業用地作為補償,這樣未來的華夏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就能集中在一個產業園區發展,各方面成本將會大大下降。
但林如江不同意,他覺得做事要穩扎穩打,500畝土地足夠擴大生產規模了,能再爭取到二三百萬現金才是實在的。
父子倆為此爭論了好幾天,誰也沒能說服誰。
最后,林松提出折中方案,向縣政府提交“對華夏新能源汽車增加補償請示”,給出兩個選項:
一是增加 300萬補償款;二是增加 500畝工業用地。
林如江認為 500畝工業用地價值至少 1000萬,政府肯定會選擇增加 300萬補償款,就同意了這個兒子的建議。
一周后,石橋縣政府再次邀請父子倆面談。
令林如江沒有想到的事,政府同意在石橋新城劃撥 1000畝工業用地作為補償,并保證做到七通一平。
林如江想要的 300萬搬遷款,因為沒有相關補貼政策,最終沒有通過。
這個結果令林如江很不滿意,不過是自己做的提議,也無法挽回了。
從政府回廠子的車上,林如江的臉上陰云密布,林松卻沒有退讓依然堅持己見,兩人之間的火藥味,在狹小的辦公室里不斷蔓延。
林松望著父親因憤怒而微微泛紅的臉龐,欲言又止。
他知道天機不可泄露的道理,那些關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即將爆發式的增長、政策走向的脈絡,明明知曉,卻不能說出。
客廳里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死寂,凝滯的空氣仿佛化作無形的枷鎖,將兩人牢牢束縛。
林松清楚,必須打破這樣的冷戰,才能心平氣和談下去。
垂下頭,看到茶幾下方蒙著薄塵的烏木棋盤,心頭一動,將它輕輕放置在茶幾之上。
前世,父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時常會自暴自棄涌起無名怒火。每到這個時候,林松總會打開微信里的圍棋游戲,與父親對弈幾盤。
只要一下圍棋,父親原本郁結的怒火就會慢慢舒緩下來。此刻,他滿心期待,希望這熟悉的方式,也能化解眼前的對峙。
“爸,你消消氣,咱們好長時間沒一起下棋了,來一盤怎么樣?”林松的聲音,帶著些許試探。
林如江平日里生活單調,并沒有太多的愛好。圍棋,算是他為數不多的心頭好。
整日為工作奔波忙碌,他已經大半年沒有碰過圍棋了。此刻,看到兒子擺好棋盤,那沉寂許久的棋癮瞬間被勾起。連忙在林松對面坐下,挺直了上身,眼中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
“小松,你拿黑子,我白子!”
“爸,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林松嘴角微微上揚,伸手拿起黑子,目光在棋盤上流轉,思索幾秒后,將棋子穩穩落在右上角的“三三”位。
在這個尚未被AI圍棋理念席卷的年代,開局選擇“三三”取地,普遍被認為過于緩慢,是不入流的“俗手”。
林如江不慌不忙地拿起白子,落在星位。
然而,接下來林松的舉動卻讓他大為意外——第二手棋,林松又下了“三三”。
兩個“三三”接連出現,在林如江眼中,這無疑是錯上加錯,俗上加俗。
他眉頭微皺,眼中滿是疑惑,遲疑片刻后,再次將白子落在星位。
二連星的開局。
隨著棋子落下,客廳里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不知不覺間,悄然轉化為棋盤上無聲的激烈較量。這,正是林松希望看到的。
第三步棋,林松全然不顧外勢,直接選擇在白棋星位“點三三”。
這一非常規的走法,讓林如江有些不知所措,想不出明明是大虧的棋,為什么還要這樣子下。
想不明白,就沒必要再想了。于是見招拆招,放棄角地,構建堅不可摧的外勢。
白棋外勢愈發堅固,林松依舊不為所動,委屈活角搶到先手,再次在白棋另外一個星位“點三三”。
林如江看著兒子怪異的棋路,滿心困惑,想不出所以然,繼續按照既定布局,擴大外勢。兩人你來我往,林松的棋子大多壓在三線,而林如江苦心經營的外勢如同銅墻鐵壁般矗立。
還沒到一百步,棋局勝負已清晰可見。
這時,林松抬起頭,眼中帶著誠懇,“爸,我輸了!”
說罷,將手中剩余的棋子投入棋盒。
林如江卻仍沉浸在棋局之中,意猶未盡。一邊將桌上的棋子收起,一邊說道:“小松,以前你的棋布局很有想法,就是中局計算能力不足,經常在收官階段被我翻盤。可這局棋,怎么連開局都變得這么奇怪了?”
林松低頭撿著棋盤上的黑子,輕輕嘆了口氣,意味深長地說:“只顧眼前利益,不看大局走勢,這樣輸了也是理所當然。”
林松話中的深意,林如江自然聽得明白。
沉默片刻,緩緩開口:
“小松,我知道你目光長遠。要不是你堅持讓我拿出三百萬改造生產線,電車廠也不會有現在的好局面。
但1000畝的工業園區,就算通過土地置換能拿到,但1000畝的汽車產業園,后期要陸續投資幾十個億才能建成,這么一大筆錢,我們上哪兒去找?
電車廠發展的是不錯,不過居安思危還是穩扎穩打比較好。”
雖然林如江對兒子的想法依舊不贊同,但語氣已經緩和了許多,能夠心平氣和地討論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