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史(第三版)
- (英)克里斯·貝克 (泰)帕素·蓬派吉
- 394字
- 2025-04-28 18:02:44
第二章 轉型中的舊秩序(18世紀60年代—19世紀60年代)
雖然王都在物質上已被摧毀,但是阿瑜陀耶代表著貿易和統治的傳統,是不會被輕易抹去的。在接下來的15年時間里,在更南邊的湄南河畔的吞武里—曼谷出現了一個新王都,這個地方對于貿易和防御來說具有更好的猜亞普條件。舊精英階層成員將曼谷大肆渲染為阿瑜陀耶的復興。但事實上,二者大不相同。在這個戰爭年代,暹羅軍隊影響力向北、向南和向東的擴張,超過任何時候。人口被強制遷移,改變了湄南河平原的民族融合狀況。在危機中幸存下來的大貴族家庭成為政體中的主導力量。
最主要的變化是在經濟方面。始于18世紀初的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得到了恢復和加強。市場經濟在湄南河平原到半島南部的地區迅速發展,這主要是受到了華人企業和勞動力引進的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開始重塑社會結構,也改變了上層精英的心態。歐洲人帶著“進步”的觀念和殖民統治的威脅重返暹羅,為一個變革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