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數字賦能政府治理創新

借助數字技術推動政府治理創新的驅動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為了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政府運用新興治理工具進行社會治理,這是社會“倒逼”政府改革的路徑;另一方面,政府具有自我革新、與時俱進的動力,新興數字治理也是政府主動尋求變革、積極應對社會發展問題、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各種數字工具的涌現并有效地賦能于政府治理實踐,推動了政府治理創新。時至今日,數字賦能政府治理創新主要體現在數字賦能政府決策、數字賦能組織變革、數字賦能社會治理和數字賦能公共服務這四個方面。

一 數字賦能政府決策

政府決策在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處于核心地位。政府決策不僅主導著行政的全過程,而且其所形成的決策文本將貫穿政府執行的過程,甚至可能影響整個社會。因此,政府在行政決策過程中往往慎之又慎,經過嚴格而縝密地討論與論證之后才能形成最終政策。在決策的過程中,信息的完整性至關重要,如若在政府決策的過程中缺乏關鍵性信息,可能導致誤讀和誤判現實情況,最終的決策可能無法符合現實情況和需要。在數字化時代,一切皆可數字化、可統計、可測量,數字對于政府決策的賦能使政府能夠基于“全樣本信息”做出決策,從而顯著提高決策的精準性和及時性。首先,政府可以通過政務大數據實時獲取數據,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以精準了解社會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作出處置。尤其是在應對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時,可以有效提高預警能力與應急處置能力。其次,通過設立門戶網站與政務平臺,可以搭建與民眾互動的平臺,及時了解公眾訴求,同時提供合適的公共產品或服務,這不僅僅實現了公共產品供需的精準匹配,而且通過精準決策避免了公共資源的浪費。最后,通過政府間數據共享與應用也可以促進政府跨部門合作,降低溝通和協作成本,形成整體型政府的治理形態。例如,杭州建設城市大腦,通過數字化界面進行城市管理、配置公共資源、輔助政府決策、助力城市監管,包括了警務、交通、文旅、健康等應用場景,推動了城市的智慧化。其中,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作為城市大腦的中樞,對城市治理決策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二 數字賦能組織變革

政府組織形態是政府的基礎與載體,對政府治理能力發揮具有重要制約與影響。政府機構的改革一直以來也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進行了八次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旨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各級政府也紛紛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探索組織變革之道,以求提高行政效能。例如,各級政府進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機構改革的角度出發設立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嘗試通過職能重組、審批流程重塑、強化審批部門聯動等手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數字政府建設日益加速的背景下,眾多地方政府為推進數字化建設設立了大數據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信息化建設,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社會建設。2023年,國家數據局組建成立,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了數據基礎制度,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頂層設計支撐。因此,政府改革與組織調整一直以來是驅動政府治理優化的重要路徑。值得注意的是,組織變革逐漸與政府行政改革并行,政府行政改革越來越依賴于數字工具的使用。例如,國家數據局、各級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和大數據管理部門的設立,其共同點在于廣泛應用數字技術,體現了通過數字賦能突破科層壁壘的實踐導向。

三 數字賦能社會治理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普及及深入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數字技術的應用,構建了新的社會生活場景,為社會治理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現實支撐,塑造了新技術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如何有效推動數字化技術賦能社會治理創新成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以江蘇省為例,在建設數字政府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靈活運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以提高基層治理效能,涌現出一系列的成功案例。首先,建設“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江蘇省政務辦牽頭,省市場監管局、省司法廳、省發改委等部門共同建設了省“互聯網+監管”系統,并將其與國家系統、各設區市系統互聯互通。其次,江蘇各設區市先后建設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包括設立機構、建立平臺和制定制度,以探索全市域的高效精準治理。例如,南京市江北新區主導開發了“鏈通萬家”系統,運用區塊鏈技術,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存在的物業事項投票和表決的難題,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郡縣治而天下安”,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其好壞直接關系到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涉及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問題。因此,數字技術賦能,夯實基層治理的基礎,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需求,并切實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四 數字賦能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現代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強化公共服務不僅有利于社會穩定,也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能力。數字化時代的公共服務與以往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所不同,云計算、大數據等各類新興技術不斷匯集質變,塑造了現代政府的平臺式治理模式,多種政府服務功能匯集于一個數字平臺,讓公共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可及。當前,數字賦能公共服務已經成為政府進一步探索優化公共服務供給的現實路徑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興起。早在2016年,國務院就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多次就“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布重要文件,可見我國政府對“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的高度重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今“互聯網+政務服務”已經深入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跨省通辦”漸成趨勢。全國各地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的廣泛探索與創新,對內優化了政府工作流程,提高了辦事的效率、便捷性和透明度;對外則通過讓數據“跑腿”代替群眾“跑路”,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并間接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中國政府網[EB/OL].[2023-12-2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1/content_9994.htm.

[2] 2021年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政府網[EB/OL].[2023-12-26].https://www.gov.cn/zhuanti/2021lhzfgzbg/index.htm.

[3]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互聯網發展研究[EB/OL].[2023-12-26].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4] 習近平向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致賀信[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015847.

[5] 習近平: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96290.

[6] 江文路、張小勁:《以數字政府突圍科層制政府——比較視野下的數字政府建設與演化圖景》,《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年第6期。

[7] 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658252.

[8] 沈費偉:《數字化時代的政府智慧政務平臺:實踐邏輯與優化路徑》,《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22年第3期。

[9] 鄒雄智、肖中華:《大數據技術嵌入基層社會治理問題研究》,《企業經濟》2021年第9期。

[10] 金華:《國家治理中的過度數據化:風險與因應之道》,《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1年第1期。

[11] 羅志強、李才平:《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創新:挑戰與變革》,《理論月刊》2017年第3期。

[12] 祝陽、李欣恬:《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隱私安全保護的一個分析框架》,《情報雜志》2021年第1期。

[13] 李麗華、丁姿、肖延輝:《社會安全問題研究新視角:大數據視域下的特征、挑戰及對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14] 王欣亮、任弢、劉飛:《基于精準治理的大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創新》,《中國行政管理》2019年第12期。

[15] 王康、王曉慧:《國內數據安全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新世紀圖書館》2018年第9期。

[16] 陳興蜀、楊露、羅永剛:《大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工程科學與技術》2017年第5期。

[17] 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346871.

[18]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強調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 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3184.

[19]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強調 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 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EB/OL].[2023-12-2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54044.

[20] 田先紅:《大數據時代地方政府治理:挑戰與應對》,《人民論壇》2020年第1期。

[21] 孫九林、李燈華、許世衛、吳文斌、楊雅萍:《農業大數據與信息化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研究》,《中國工程科學》2021年第4期。

[22] 陳沫:《呼包鄂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協同發展與應用》,《中國高新區》2018年第13期。

[23] 丁波:《數字賦能還是數字負擔:數字鄉村治理的實踐邏輯及治理反思》,《電子政務》2022年第8期。

[24] 韓志明:《技術治理的四重幻象——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技術及其反思》,《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6期。

[25]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人民日報》2014年1月1日第2版。

[26] 王浦劬:《全面準確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27] 許耀桐、劉祺:《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分析》,《理論探索》2014年第1期。

[28] 薛瀾、張帆、武沐瑤:《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研究:回顧與前瞻》,《公共管理學報》2015年第3期。

[29] 唐皇鳳:《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30] 洪向華、張楊:《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五重維度》,《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

[31] 文豐安、段光鵬:《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理論基礎、歷史變遷與發展進路》,《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

[32] 陳霞、王彩波:《有效治理與協同共治: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及路徑》,《探索》2015年第5期。

[33] 李建:《國家治理現代化內涵闡釋與現實考量》,《重慶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

[34] 戴長征:《中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初探》,《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1期。

[35] 李洪雷:《論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廣東社會科學》2022年第4期。

[36] 王雪源、唐洲雁:《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內核與建構路徑》,《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

[37] 王鴻銘:《論黨的政治建設與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社會主義研究》2021年第6期。

[38] 王國成:《數字經濟視域下的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天津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

[39] 楊光斌:《衡量國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指標》,《前線》2019年第12期。

[40] 唐天偉、曹清華、鄭爭文:《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及其測度指標體系》,《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10期。

[41] 楊解君:《政府治理體系的構建:特色、過程與角色》,《現代法學》2020年第1期。

[42]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組、賈凌民、胡象明、解亞紅:《政府職能現代化視角下當前政策創新的重點及建議》,《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3期。

[43] 張賢明、張力偉:《政府治理體系優化的邏輯與路徑:基于復雜性管理的分析》,《理論探討》2020年第2期。

[44] 李軍鵬:《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階段的政府治理體系現代化》,《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1年第5期。

[45] 譚桔華:《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政府治理體系構建》,《湖湘論壇》2020年第3期。

[46] 張緊跟:《治理體系現代化:地方政府創新的趨向》,《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

[47] 李靖、李春生、董偉瑋:《我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評估及其優化——基于吉林省的實證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年第4期。

[48] 李文彬、陳曉運:《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評估框架》,《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第5期。

[49] 郭蕊、麻寶斌:《全球化時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析》,《長白學刊》2009年第4期。

[50] 龍獻忠、謝彥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概念比較、要素定位與路徑選擇》,《河南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

[51] 丁明春、鄭維東:《論行政法治建設與地方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52] 楊慶育:《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性闡釋》,《重慶社會科學》2016年第2期。

[53] 北京大學課題組、黃璜:《平臺驅動的數字政府:能力、轉型與現代化》,《電子政務》2020年第7期。

[54] 李茂春、羅家為、李志強:《大數據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運作邏輯——基于技術治理的解釋》,《江西社會科學》2022年第10期。

[55] 李志強、葉好:《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大數據賦能政府治理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

[56] 崔運武、袁曉瑭:《論應對重大疫情決策支持系統的完善——基于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整體性治理的分析》,《學術探索》2022年第1期。

[57] 尹振濤、徐秀軍:《數字時代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邏輯、現實向度與中國方案》,《政治學研究》2021年第4期。

[58] 羅雙:《以信息化驅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邏輯、融合過程與發展框架》,《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21年第2期。

[59] 陳靜、李永歡:《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視角下的微博應用》,《青年記者》2020年第18期。

[60] 王俊飛:《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探賾》,《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年第24期。

[61] 陳之常:《應用大數據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第2期。

[62] 李致群、劉葉婷:《基于互聯網思維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考》,《領導科學》2014年第33期。

[63] 劉家明、李潔瑩:《治理能力現代化視野下數字政府升級的向度、邏輯與路徑》,《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2年第5期。

[64] 楊冬梅:《大數據時代政府智慧治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理論探討》2015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贵德县| 陆丰市| 云浮市| 全州县| 普兰店市| 青海省| 上虞市| 泽库县| 含山县| 安阳市| 顺平县| 兴国县| 中江县| 江孜县| 革吉县| 普安县| 新野县| 湘潭市| 苏尼特左旗| 偃师市| 绥化市| 霞浦县| 锡林浩特市| 张家川| 观塘区| 潞西市| 永丰县| 秦安县| 绵竹市| 伊春市| 蒲城县| 湟中县| 大兴区| 榕江县| 木兰县| 来宾市| 阿城市| 绥宁县| 澄江县|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