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要籍研究(第二卷)
- 黨圣元主編
- 2253字
- 2025-04-28 20:00:20
緣起
《文體》之創編意念,起始于我們開展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之初。為了啟動和推進“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這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研究工作,我們于2019年3月在古城西安召開了開題報告會和“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的方法與路徑”學術研討會,又于同年10月在西安召開了“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的歷史演進”學術研討會。在第一次研討會上,我形成了組織編輯一種以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為主旨分卷出版的學術文叢的想法,目的則是通過這一舉措推動和督促課題研究的進展和深化,并且向學界匯報我們的階段性研究情況和成果,接受學界專家同行們的審視,期盼得到批評指正意見和點撥。在第二次研討會上,我的這個想法得以確定。在策劃構想的過程中,我就相關問題向參加研討會的多位學界著名學者、也是我多年交往的同行老友們請教和征求意見,幸而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鼓勵,也得到了項目組成員的積極支持,尤其是得到了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李繼凱院長的鼓勵和支持,這無疑更加堅定了我將其付諸行動的信心。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2018年,我們設計論證了“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這個課題項目,選題被采納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指南后,我們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設計、論證、撰寫投標書,終于有幸中標被立項。我本人及課題組成員們,將此視為是學界對我們的一種信任和鼓勵,也視為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學術勞動為新時代中國學術文化建設有所獻力的一個機會,倍加珍惜之。我們項目研究團隊決心通過踏實而深入的學術研究,并且通過編輯《文體》文叢及時披露我們的階段性研究所得,并虛心聽取采納學界的批評與建議。我們創辦《文體》文叢的初衷正在于此。
我們將這個文叢命名為《文體》,分卷組織撰寫和出版,每一卷根據所收論文的內容側重點,在《文體》這一總命名之下再取一個題目名稱,以便更加突出主旨。隨著項目研究的推進,我們力爭每年組織撰寫和出版一到二卷,隨情況而定,不求一律,如果該文叢最終能出到六到八卷,對于我們而言,則與愿足矣。因為,我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專門策劃和組織編輯出版這個文叢,僅僅是為了配合、促進我們正在進行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研究進程,通過這個文叢中的由課題組成員撰寫的階段性研究論文來與學界和同行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此外再無其他。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文章大國、文學大國,而無論是文章還是文學的書寫,都是在一定的文體結構和規范之中進行的,當然,文章尤其是文學,它們的書寫與文體規范之間的博弈及其所形成的張力,又成為文章和文學書寫的演進與創新、文體種類和形態的衍生繁殖之必不可少的動力。中華文脈源遠流長而活力永駐、顏值常新;中華文脈幾千年瓜瓞綿綿、生生不息、花團錦簇而春色滿園,文體觀念與思想之間不斷的傳承與創新,正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謂之曰“管籥”或“橐鑰”,似乎也毫不為過,由此便決定了中國必定是一個文體大國。發生這一切之根源所在,實由文體觀念之滋生與演化而來,而歷代文體觀念之演進、增殖,又由其背后所蘊含的深淺層次不一的中國文章和文學、中國文體之體用關系所決定,因用而立體,即體而成用,體用相生相成,體中有體,聚體成類,集類為目,體類湊泊,乃至在相互諧調或相互違和的種種情形下形成了中國傳統文章、文學之“文體共同體”,這種種情狀之呈現,具因其背后的文體觀念之發生和發展演變所影響、制約而得以發生。鑒于既有之文體形態研究已相當充分,我們只能充分地借鑒而難以超越的狀況,我們便將項目研究的重心放在傳統文體觀念之發生學意義上的探究及其歷代發展演進的觀念史和理論譜系層面的梳理與闡釋,以及傳統文體分類思想、傳統辨體批評思想、歷代文體觀念要籍敘錄、歷代文體觀念文獻資料類編幾個方面,力爭在這些層面的研究上能有所前進、有所獻力。文體觀念研究的覆蓋面相當廣泛,涉及的問題也錯綜復雜,而對于一些現象級的或節點性的或糾集結節性的文體觀念現象的闡釋銓解,無有抽絲剝筍之學力與功夫則萬萬不能辦之。因此,我們的學術任務非常艱巨,面臨的困難也是相當大的。鑒于研究對象的質性與特點,我們秉持經史子集并重、融會貫通的研究方法與路徑,理論闡釋與文獻整理考辨并行且相互支撐,并且盡可能多地汲取借鑒傳統“國學”的學術視野和學術敘事方法,追求和彰顯研究的文史品位,務求在學術上有所創獲。從《文體》第二卷的集稿和編輯開始,我們將注意使每一卷的主題更加集中、更加鮮明,以希冀《文體》能在中國古代文體學、文體觀念研究的學術歷程中留下我們自己走過的幾個淺淺的足印。
最后,我要感謝詹福瑞、韓經太、吳承學、趙敏俐、關愛和、左東嶺、傅剛、傅道彬、黨懷興、陳飛、郭杰、方銘、方寧、李浩、張新科、李西建、韓偉、易聞曉、杜敏、古風、力之等著名學者、也是我交往多年的學界好友,感謝他們在項目開題報告和兩次學術研討會上所提供的學術指導。應該感謝的學界朋友不止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恕不一一而足。還要感謝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李繼凱院長及其同事們對我們的項目研究、對《文體》之編輯出版所提供的支持。同時,還要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責任編輯楊康博士對該書出版所提供的支持和付出的辛勞。最后,我在感謝項目組成員為課題研究和《文體》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學術勞動之同時,還要懇求大家毫不懈怠、繼續深入研思和撰述,讓我們勠力同心,申之以責任,重之以學術,一道將我們的項目研究一步步地推向深入,使我們后面還要結集出版的《文體》各卷在學術方面再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黨圣元
2020年7月16日
2021年10月21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