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家里,容不下暴力:40位家暴當事人的創傷與療愈作者名: 方剛編著本章字數: 2080字更新時間: 2025-04-27 17:46:50
第一節 幾個你必須懂的關鍵詞
家庭暴力屬于性別暴力的一種。所以,我們需要先認識性別暴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家庭暴力。性別暴力的概念,又來自“針對婦女的暴力”這一概念。
在國際文書和媒體報道之中,經常能看到性別暴力、針對婦女的暴力以及家庭暴力等概念。雖然這幾個概念經常被交替使用,但這幾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各有不同,不應混淆。
1.針對婦女的暴力(Violence against Women)
1993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48屆會議第85次全體會議通過《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首次明確提出了“針對婦女的暴力”的概念,將其界定為“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進行這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不論其發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
宣言還詳細列舉了一些“針對婦女的暴力”的形式,包括:
(1)在家庭內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包括毆打、家庭中對女童的性凌虐、因嫁妝引起的暴力行為、配偶強奸、陰蒂割除和其他有害于婦女的傳統習俗、非配偶的暴力行為和與剝削有關的暴力行為;
(2)在社會上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包括強奸、性凌虐,在工作場所、教育機構和其他場所的性騷擾和恫嚇,販賣婦女和強迫賣淫;
(3)國家所做或縱容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無論其在何處發生。
針對婦女的暴力是對婦女人權的嚴重侵犯,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針對婦女的暴力不限于家庭之中,但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最為普遍和嚴重。
2.基于性別的暴力(Gender-based Violence)
基于性別的暴力,是指基于不平等的性別觀念和性別權力關系的暴力,這一概念深入審視了產生暴力的根本原因。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2006年將基于性別的暴力定義為,基于社會定義的男性和女性的差異、違背一個人的意愿對其造成的任何傷害的行為。
基于性別的暴力(簡稱性別暴力)揭示了暴力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社會性別關系,性別暴力與傳統的性別角色規范和性別權力關系密切相關。婦女、女童、男人和男孩都有可能成為性別暴力的受害人,但研究表明性別暴力的受害人大多數為婦女和女童,這是由于不平等的社會性別關系及其權力分配導致的。
性別暴力與傳統的性別角色規范和性別權力關系有密切的關系。父權文化鼓勵男性追求“陽剛”“勇猛”,并允許和慫恿他們用暴力證明自己的地位和解決問題,與此相應,父權文化認為女性的價值低于男性,并應當服從男性的支配。這種文化實際默許男性對女性施暴,當一個大男子主義思想強烈的男性認為妻子或女友沒有忠實履行女性的屈從義務時,他就“有權”對她施行暴力。
3.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
家庭暴力屬于性別暴力,是私領域的性別暴力。
家庭暴力應該被理解為: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造成身體、精神或性或財產上損害的行為。其中家庭成員指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員。具有特殊親密關系的人或曾經有過配偶、同居關系的人,視為家庭成員。按《反家庭暴力法》的規定,針對保姆、月嫂等家庭中雇傭成員的暴力行為,同樣是家庭暴力。
“伴侶暴力”被包括在家庭暴力當中,是家庭暴力的一種,指配偶、戀人、前配偶或前戀人之間的暴力。
家庭暴力的形式包括:肢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經濟控制、行為控制等。
有調查顯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90%左右為女性。也就是說,仍然有10%左右的男性是施暴女性的受害人。
4.“零容忍”
“零容忍”是國際社會針對性別暴力的一種態度,最早于1992年由英國愛丁堡地方議會婦女委員會倡導發起。
零容忍運動的口號是“永遠沒有借口!”這意味著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暴力都是不可接受的,都不應該被忍耐。
零容忍運動重視各種不同形式的針對婦女暴力之間的相互聯系,注重針對社會公眾開展持續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挑戰和暴力相關的社會習俗和成見,并主張積極預防暴力,為遭受暴力的婦女和兒童提供高水平的保護和服務。
如今,零容忍運動已擴展到英國各地及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中國已有許多地方創建了“零家庭暴力社區”,倡導對家暴的零容忍態度,并探索家庭暴力社區綜合干預機制的創建。
5.“白絲帶”
“白絲帶”是男性反對性別暴力,包括家庭暴力的倡導性符號。
“白絲帶”運動1991年起源于加拿大,邀請男性宣誓“絕不實施對女性的暴力”,同時“絕不為這種暴力行為開脫和保持沉默”?!鞍捉z帶”運動強調男性的參與,男性不再只扮演加害人或旁觀者的角色,而是成為反對性別暴力的一分子。這一運動的組織、參與者相信大多數男性都是友好的,并且厭棄暴力行為。“白絲帶”相信每個個體都有改變自己和倡導他人改變的能力。
目前,“白絲帶”運動已經擴展到全世界60多個國家,中國是其中重要的力量。
從2001年起,中國便有學者和社會活動家推動“白絲帶”運動,主要是進行一些宣傳倡導活動。2010年11月,方剛成立了“‘白絲帶’反對性別暴力男性公益熱線”;2012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中國“白絲帶”運動領導人方剛成為其領導的“制止針對婦女暴力運動男性領導人網絡”成員,方剛博士是目前該網絡的唯一中國成員。
2013年方剛發起成立了“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項目,此后一直開展持續性的心理輔導、青少年教育、宣傳倡導工作,到2022年年底,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項目有4000多名志愿者,80多個城市服務站,20多個心理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