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百多年來,伴隨著女性解放與文化日新的進程,性別立場與性別視角研究蔚然成風,女性文學研究以及女性研究逐漸成為學術界別具特色的一片天地。女性文學研究者不斷開拓研究領域,從外國到中國,由現代而古代,昭示了重寫文學史的巾幗之志。與此同時,原本分期而治的各段研究者轉而將目光投向女性文學世界的也不乏其人。

趙思奇具有良好的性別研究基礎。她對西方相關理論早有鉆研,她從山東大學博士畢業時,即以研究女性文學而被河南大學劉思謙教授招至麾下,予以精心指導。這本新書就是趙思奇以女性視角進軍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其特點鮮明,多有可圈點處。

該書思路清晰明確,由女性文學作品出發,以女性觀念為觀照,用“轉型”這一關鍵詞將女性文學研究與近代文學研究做了有機結合。世運文風一脈相承,“三千年未遇之變局”中,“轉型”實屬近代文學文化發展一重要特征。近代文學研究最寶貴的取徑在于開掘此期文學進程中豐富的文學現象及其所蘊含的文學與文化價值。該書恰提供了豐富的個案觀測基礎,這些個案毫無例外地具有典型性。如女詞人沈鵲應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遺孀,國家危亡、民族苦難賦予其創作有類于易安詞的氣質,而題材與風格的新穎又或過之。單士厘是晚清著名外交家錢恂的夫人。錢恂是錢玄同長兄,其“好治小學”又思想開明。清末時單氏隨錢恂歷游日本、俄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以及埃及、希臘等國,足跡遍布東西洋,其眼界非一般士子可比。單氏既是身世特殊的女詩人、游記作家,又是近代較早的女性文學研究者(著有《清閨秀藝文略》,胡適曾為之作序),因此具有多重考察價值。類似這些典型個案使研究中的微觀分析與宏觀考察、文學史料與文化思想的互證有效避免了狹隘與孤立的流弊,更具支撐性和說服力。作者的個案編排又自覺具有一定的歷史意識,從道咸才女吳藻到清末“命婦”單士厘,從巾幗英雄秋瑾到傳奇女子呂碧城,幾乎標識了近代女性解放、女性文化轉進的整個坐標系。同時,個案論證中又各有側重,具有明確的問題指向,如吳藻重在“女性意識”,沈鵲應是“民主思想”,單士厘重在“國民意識”,顯示出作者謀篇布局的用心。

近年來,文學與教育成為近代文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該書所關注的女學,體現著近代文學演進中多重因素交織變奏的重要特征。近代社會中,從傳統文化與舊式家庭中走過來的女性,與從西方傳教士那里舶來的新型女學一旦相遇,便自然而然演繹出無數豐富多彩的文化故事。女學演進伴隨著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現代化的進程,“半邊天”得以“浮出歷史地表”,女學是一重要推手。從1844年英國人阿爾德賽女士在寧波設立近代中國第一所女子教會學校,到1898年經元善在上海創辦國人自辦的第一所女學堂——經正女學堂;從1907年學部奏設女學,頒布女學校章程,到1908年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堂成立,再到1913年“壬子癸丑學制”規定可以單設各類女學,小學男女同校;從1921年后各大學開始招收女生、男女同校,到翌年“壬戌學制”頒布,男女享有完全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再到1925年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改名女子師范大學——中國第一所女子師范大學誕生,以女性現代教育確立為標志的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實現走過一個甲子,為中國近代文學尤其是近代女性文化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書還繼承了近代文學研究重視報刊文獻的底色,文中征引《申報》《湘報》《警鐘日報》《學部官報》《時報》《婦女時報》《中國新女界雜志》《通俗日報》《禮拜六》《眉語》《游戲雜志》《小說畫報》等近代報刊文獻之處頗多,作者對《女學報》《女報》《北京女報》《醒俗畫報》《中國女報》《婦女雜志》《女星》《益世報·婦女周刊》等女報研究的情況也掌握得較好。

從女性文化的視角觀照近代女性文學,這本書具有一定的總結性價值和意義。希望該書的出版能成為又一個起點,開啟作者新的學術歷程。期待趙思奇能不斷努力,再著新編。

關愛和

2021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塔城市| 班玛县| 台前县| 普安县| 杭锦后旗| 英德市| 奎屯市| 白水县| 弥勒县| 南川市| 厦门市| 巨野县| 蒙城县| 五原县| 潼关县| 蓬溪县| 西峡县| 穆棱市| 镶黄旗| 刚察县| 湘潭市| 满洲里市| 阿巴嘎旗| 兴文县| 定远县| 凌海市| 马山县| 阿克苏市| 成武县| 和硕县| 大连市| 潜江市| 宝山区| 和林格尔县| 大新县| 荃湾区| 科技| 鄂尔多斯市| 进贤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