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倫理學
- 魏則勝
- 2534字
- 2025-04-28 17:26:20
緒論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自由關聯,要么是以某種方式享有自由或實現自由,要么是增加自由或擴大再生產自由,要么是努力獲取享受自由或生產自由所需要的各種條件。那些人類實現自由和生產自由所需要的條件,我們稱為價值。倫理的價值,在于倫理能夠成為自由的條件。
人類之所以發明倫理,是因為人類對于自由的渴望,人類為了實現自由、享有自由或增加自由而發明倫理,倫理絕不是人類自我傷害的方式。人類對于生命過程更加美好和完善狀態的某種期待,以及為實現美好期待和完善狀態而創設的行為標準,構成倫理的靈魂,從而成為倫理學的核心問題。因此,倫理是關于一切與人的生存狀態相關的事物如何才是更加完善以及實現完善狀態的行為應該如何才是正義的那些道理。倫理是關于完善與正義的道理,倫理學是關于完善和正義問題的思想形式,是關于完善與正義問題的知識以及立場的陳述。人類歷史上那些偉大思想家之所以成為文明的燈塔,是因為他們的倫理思想不僅為人類社會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而且為人類開辟了走向遠方、達到理想目標的道路。
文化倫理是倫理的一部分,文化倫理學是倫理學理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類精神勞動的產物,人類運用符號、行為以及物質等各種載體對人的精神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記錄、敘述、呈現,形成可以傳播、復制、閱讀、理解、欣賞的精神產品,用來滿足人類精神生活與理性進步所產生的各種需求,從而成為實現自由或再生產自由的條件。
倫理的完善原則與文化實踐活動相結合,產生了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主要由五類準則組成:一是人的完善準則;二是社會總體的完善準則;三是文化內容的完善準則;四是文化關系的完善準則;五是文化生產力的完善準則。文化倫理的正義,是指文化行為的正當屬性,是指社會主體為獲取各種利益而進行的文化行為的正當性。文化倫理的正義準則,是指社會主體為獲取各種價值而進行的文化行為應該符合正當性標準這一原則要求。個人、組織、國家等主體通過文化行為獲取各種利益,滿足各自需求,倫理對此類文化行為提出要求,以各種準則規范文化行為,引導文化行為,賦予文化行為的正當屬性。文化倫理的正義準則由六個基本準則構成:文化自由主義準則;文化集體主義準則;文化科學主義準則;文化功利主義準則;文化契約主義準則;文化人本主義準則。原則的具體運用產生準則,準則依據原則而產生;準則的進一步具體運用產生規則,規則依據準則而產生。原則—準則—規則三者之間存在從抽象到具體的邏輯關系。倫理原則是倫理的起點,倫理準則是倫理原則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具體化,即倫理的完善原則和正義原則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產生社會生活領域的倫理準則;在生活領域中同一類行為所遵循的倫理準則,被稱為倫理規則,倫理規則是倫理準則用來規范某一類行為而產生的行為正當性規范。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和正義準則運用于文化生產行為、文化傳播行為、文化消費行為,分別產生了文化生產倫理規則、文化傳播倫理規則以及文化消費倫理規則。
在本著作的理論框架內,沒有專門論述文化立法的倫理規則。文化立法的倫理規則是指文化立法應該遵循的完善準則和正義準則。文化立法,是指具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基于文化價值關系對各種文化行為進行明文規定,并由此產生相關法律條文,目的是賦予文化生產、文化分配、文化傳播、文化交換和文化消費等行為以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時限制非法的文化行為,以法制形式明確個人和社會組織享有的文化權利以及承擔的文化義務。倫理、道德與法律是人類文明的基本保障:倫理注重人倫之理,主要作用是“講道理”,以完善原則和正義原則以及相關規則,為人類社會中一切與人的自由相關的事物設定理想標準,以理想標準作為依據,明確規定個人和組織等主體的各種行為的正當性即正義與否的標準;道德注重人性善良,主要作用是“講良心”,以人性何為善以及何為惡的標準引導人的意識與行動;法律注重權利與義務,主要作用是“講規矩”,以行為結果或預期結果為依據,規定個人或組織享有的權利以及相應承擔的義務。倫理核心為“理”,道德核心為“德”,法律核心為“律”,倫理是道德與法律的依據,道德是倫理的人格化結果,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然以完善為目標,以正義為標準,以某種完善和正義準則作為法治理念的依據。文化立法以某種倫理原則或規則為指導,依據文化行為的結果以及預期結果而制定相關法律條文,規定行為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為文化行為“立規矩”。
在人類社會,知識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排除謬誤獲得真理;倫理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設定完善目標、引導行為遵循正義;道德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區分善與惡,引導人性向善;法制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倫理原則的指導下,賦予人的行為以合法性,以法的形式構筑具有強制性的個人或組織等主體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模式。社會生活中總有人不講道理或不講良心,這不是倫理學以及道德哲學沒有價值的證據,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存在利益之爭以及價值博弈現象,才有倫理和道德存在的必要,才有倫理學和道德哲學的不斷探索。人類文明的美好狀況,與實踐理性的發展進程緊密關聯。在最終意義上,倫理是一部分人用來反抗另一部分人的思想武器,道德是一個人用善良對抗惡意的自我修煉。
本著作致力于探究文化倫理的基本問題,是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在文化領域的思想成果,試圖在中國和西方倫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文化領域,考察文化行為,創設文化倫理學基礎理論。本著作以文化哲學、中國倫理學、西方倫理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等理論作為基礎,通過實證考察與文獻分析,運用理論歸納與演繹等方法,深入文化領域,考察文化行為,創建文化倫理學基本理論。以倫理的完善原則與正義原則為起點,確立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和正義準則,以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和正義準則為基本標準,設定文化生產的倫理規則、文化傳播的倫理規則以及文化消費的倫理規則。文化倫理學基于倫理學基本原理為文化行為設立倫理路標:依據完善原則設置文化行為的完善目標;依據正義原則規范文化行為的正當標準。文化倫理學的價值在于:通過探索人類文化行為的倫理準則以及規則,為文化行為確立倫理路標,為文化理性設定德性標準,從而促進人的發展與完善,增加人的自由和幸福;推動社會進步與完善,促使社會不僅成為每個人獲得自由和幸福的保障,而且成為公正地善待每個人的公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