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俄羅斯遠東史(全3冊)作者名: 劉爽 鐘建平等本章字數: 3147字更新時間: 2025-04-29 21:01:40
序
劉爽研究員領銜完成了《俄羅斯遠東史》這部學術著作,為我國俄羅斯學界增添了新的原創性成果,可喜可賀。這部著作由三卷組成,第一卷記述遠古到十月革命前的遠東,第二卷記述蘇聯時期的遠東,第三卷記述蘇聯解體至今的遠東。全書以歷史為線索和主軸,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歷史變遷、經濟發展、社會形態等問題進行了比較客觀完整的闡釋和評價。這部著作的出版可謂好事多磨,寫作和出版的大致歷程我是知道的,一句話,很不易。前幾年劉先生就希望我給此書寫個序,我推辭了。現在劉先生又提出了這個建議,我改變了主意,恭敬不如從命。作序本質上就是一件學術展示,更何況我此前有幸閱讀了書稿。一方面,俄羅斯研究是我的老本行,即便到中國邊疆研究所工作我也不敢丟掉這個“飯碗”;另一方面,中國邊疆問題研究離不開周邊國際環境,俄羅斯就是我國最大的鄰居,而俄羅斯遠東又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毗鄰,這些因素促使我不能不借助這部著作的出版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和看法。
一、因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歷史涉我性比較強,需要從客觀歷史和我國國家利益兩個維度進行總體把握。該著作在這兩個維度的尺寸上拿捏得比較到位。該書翻譯和引用了大量俄文歷史檔案和統計資料,是第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俄羅斯遠東史。
撰寫俄羅斯遠東史不可能不涉及中俄關系的歷史問題。事實上,中俄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的徹底解決,是中俄關系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性因素,也是俄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合作的前提。1989年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的講話非常重要,奠定了中蘇關系正常化的基礎,并為蘇聯解體后中俄關系的穩步持續和遞進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鄧小平同志為了準備這次談話花費了很大的精力。談話的要點主要包括:第一,結束過去,開辟未來,“重點放在開辟未來的事情上”,這是鄧小平同志談話的核心和主要目的。但要“開辟未來”對“過去的事”總得有個“交代”。所以,鄧小平同志當著戈爾巴喬夫的面講中國人、中國黨的“一些看法”:“一是講講歷史上中國在列強的壓迫下遭受損害的情況,二是講講近幾十年,確切地說是近三十年,中國人感到對中國的威脅從何而來。”[1]第二,集中談了兩個歷史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從鴉片戰爭起,中國由于清王朝的腐敗,受列強侵略奴役,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欺負中國的列強,總共大概是十幾個,第一名是英國,比英國更早,強租中國領土澳門的,是葡萄牙。從中國得利最大的,則是兩個國家,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沙俄,在一定時期一定問題上也包括蘇聯”[2]。關于沙俄和蘇聯,鄧小平說:“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占的中國土地,超過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十月革命后也還有侵害中國的事情,例如黑瞎子島就是一九二九年蘇聯從中國占去的。主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勝利時,美、英、蘇三國在雅爾塔簽訂秘密協定,劃分勢力范圍,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那是斯大林時期。當時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同蘇聯簽訂條約,承認了雅爾塔的安排。”[3]第二個問題,對中國的威脅從何而來。“六十年代,在整個中蘇、中蒙邊界上蘇聯加強軍事設施,導彈不斷增加,相當于蘇聯全部導彈的三分之一,軍隊不斷增加,包括派軍隊到蒙古,總數達到了一百萬人。對中國的威脅從何而來?很自然地,中國得出了結論。一九六三年我率代表團去莫斯科,會談破裂。應該說,從六十年代中期起,我們的關系惡化了,基本上隔斷了。”第三,中俄、中蘇關系的“真正的實質問題是不平等,中國人感到受屈辱。”第四,“中國從來沒有忘記在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幫我們搞了一個工業基礎。”鄧小平同志強調,“結束過去”,“目的是使蘇聯同志們理解我們是怎樣認識這個‘過去’的,腦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歷史帳講了,這些問題一風吹,這也是這次會晤取得的一個成果”[4]。
鄧小平同志的這次談話極其深刻地闡述了中國對沙俄和蘇聯的基本認識和立場,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的和平性。鄧小平同志說:“后來中蘇進行邊界談判,我們總是要求蘇聯承認沙俄同清王朝簽訂的是不平等條約,承認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害中國的歷史事實。盡管如此,鑒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是通過條約規定的,同時考慮到歷史的和現實的情況,我們仍然愿意以這些條約為基礎,合理解決邊界問題。”[5]這是中國后來解決復雜邊界問題的最重要的原則,奠定了中俄關系的基礎。從這個視角看,中國對解決中俄關系遺留問題展現出極大的和平善意和歷史大格局。
二、中俄邊界問題的徹底解決極大地釋放了兩國政治、外交、安全和文化等方面的正面效應,兩國關系的水平也大大提升了。但如果從中國東北地區和俄遠東地區的合作成效來看,則并不太明顯。從蘇聯解體中俄關系新起點到現在中俄關系的新時代的歷史趨勢上看,俄遠東地區與中國東北地區有合作進展,有經濟貿易合作的不斷深入,但并沒有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有突破性的進展和融合性合作。這是由中俄兩個毗鄰地區的一系列綜合性因素所決定的。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重心在其歐洲部分,遠東地區屬于俄欠發達或落后地區。俄遠東地區雖然空間廣闊,發展潛力比較大,但始終處于半開發狀態。這里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很少,不足以形成容量巨大的市場,人力資源的缺乏無法支撐遠東地區的發展。與人口狀況相匹配的是俄開發遠東地區的資金匱乏。更重要的是俄長期以來將遠東地區視為自身的戰略儲備倉庫,將安全視為第一要務,憂患意識極強,這又進一步導致了俄遠東地區發展缺乏外部助力。中國東北地區一直對與俄遠東地區合作抱著積極的態度,有段時期甚至抱著十分積極的態度。中俄兩國政府也希望毗鄰地區有更深入的合作,甚至通過了不切合實際的合作綱要,但以愿望代替實際情況也是不可取的。事實就是事實。俄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的合作依然在既有的軌道上行進。而且,從中國區域發展態勢上看,多年來中國經濟重心不斷南移,而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發展則相對滯后,這是中國的經濟區域發展狀況。中國東北與俄遠東地區在各自的國家發展中都屬于相對落后地區,這種態勢決定了兩個毗鄰地區深度合作的難度。
三、關于俄羅斯向“東”轉。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俄羅斯受到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美關系、俄歐關系處于歷史最惡化的時期之一。面對西方的集體圍堵,俄羅斯提出了向“東”轉戰略。這里包含國內外兩個大局,其國內大局就是進一步大規模地開發遠東地區,二是與非西方國家進行深入合作。俄羅斯的向“東”轉戰略不僅是向“中”轉,也包括印度、伊朗等發展中國家在內,中國只是其中一員。從這個視角看,俄羅斯新一輪向東轉有被迫之意,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就是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惡化。那么,馬上就出現了需要回答的問題,從長遠來看,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不可能長期處于敵對狀態,一旦烏克蘭危機有所緩和,俄與西方關系好轉,俄羅斯會繼續向東轉嗎?是不是還會本能地、內在地向“西”轉呢?支撐俄羅斯向東轉的戰略要素、基礎性因素和可持續條件有哪些?進一步開發俄羅斯遠東所需要的基礎性因素是否會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所有這些問題俄羅斯的精英們還沒有給出清晰的和細致的答案來。
最后還是回到這部著作上。該書作者隊伍比較整齊,都是專門從事俄羅斯問題研究的專家。主編劉爽研究員長期研究俄羅斯歷史和現實問題,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情況非常熟悉,是我國著名的俄羅斯問題專家。期待劉爽研究員繼續帶領學術團隊深入研究俄羅斯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對我國俄羅斯學的發展和繁榮增添新的動力。
邢廣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
2024年2月24日元宵節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頁。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293頁。
[3]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頁。
[4]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295頁。
[5]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