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文學理論研究論集
- 黨圣元 夏靜等
- 1538字
- 2025-04-29 20:09:16
前言
收入此《中古文學理論研究論集》中的十九篇論文,系我們在進行中古文學理論批評編年史研究過程中的一些階段性成果,所收論文作者均是課題研究組成員。該課題的名稱為“中國中古文學理論文獻整理與研究”,為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為17AZD027。該課題自立項始,課題組就積極地展開在研工作,為了更加明確研究重心和方法,結項時最終研究成果的著述體式和具體的結構框架,經過充分討論和反復權衡,根據已有中古文學理論批評研究情況和文獻整理編撰情況,我們決定以“編年”這一著述體式,將文獻整理與觀念史梳理和理論闡述融通在一起,秉持“大文論”“大批評”的學術理念和研究視野與方法,盡量突破現代學科劃分的畛域,兼及經史子集,通過縱向編排展開、縱向與橫向交織并行,理論闡釋與文獻梳理選錄并重,在每個編年條目之下再由若干元素或曰單元組成新舊參半之“編年”體式,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嘗試性的研究與撰述方法,對中古文學理論批評和文獻進行一次系統而細致的思想觀念研究闡釋和文獻要籍整理輯要。在確定了具體的編撰體式和體例之后,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具體分工,課題研究工作便正式啟動,其間我們也數次開會討論交流,解決一些在研究和撰寫過程中遇上的學術和理論方面的具體問題和難題。
這一項目研究之主旨定位和學術創新點追求,雖然意欲主要通過“編年”體式來梳理和輯要中古文學理論批評文獻,并且在堅實的文獻基礎上分析闡釋中古文學理論批評發展歷程,尤其是文學思想觀念史衍生演化軌跡,以盡可能地還原性呈現中古文學理論批評生發演進的場景、語境,使我們的研究和闡述是一種“在場”性的書寫。但是,我們所進行的課題研究工作,并非僅僅是一般文獻學層面的耙梳、選編或長編,也不是做一部中古文論選本,因此在對中國文學理論批評進行“編年”的過程中,面對大量直接的、相關的文獻資料,我們除了需要做文獻方面的考量之外,更主要的是對這些文獻史實所體現的中古文學理論批評發展演化中的節點性問題、重大理論現象、重要批評“事件”、理論關鍵詞和術語等進行研究,作出深入的考察與分析,這樣庶幾可以使我們對中古文學理論批評所進行的“編年”避免成為對一堆文獻資料的簡單的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的排列,盡管這樣也可以為愿意使用者提供省卻查找翻檢之役的便利,然而這并不是我們進行這一項目研究之初衷。在項目研究進行的四年時間里,課題組成員圍繞中古文學理論批評及其編年問題,撰寫發表了一些專題學術性論文,數量并不僅僅為收入本論集中的這十九篇,但是因于字數篇幅的原因,我們只從中選了十九篇匯為一編,作為該課題之階段性研究成果先期出版,并且期望得到學界專家同行的批評指正。
收入本論集中論文的作者,均為該課題組成員,他們分別是:黨圣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夏靜(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和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民鎮(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袁勁(武漢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王曉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楊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編輯)、宋寧(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講師)、康倩(北京大學中文系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員),這些成員不論研究資歷深淺,都對中古文論與美學研究、對嘗試編撰中古文學理論批評編年史具有濃郁的學術興趣,愿意下一番功夫進行編年體文論史書寫的實踐,在這方面積累學術經驗。現在該課題研究已經接近尾聲,基本完成統稿,并且正在收集材料準備進行結項。作為該項目主持人,方此之時,以及想起幾年來大家查找閱讀文獻、相互討論交流、研思撰述,如期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吾人內心確實有所欣然,并且對他們數位所付出的辛苦的學術勞動,表示由衷的感謝!同時,我也要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為該論集之出版提供機會。
黨圣元
2022年7月12日草于京西北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