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鄧京力

本文集旨在反映新世紀以來國內史學理論界對于學科核心觀念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對該領域國內外研究狀況較為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并在其中一些重大史學理論問題上做出系統而深入的思考。以此推進當下中國史學理論的創造性發展,激發我們進行國際性學術對話的學科能力。文集所邀作者均為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國內研究者,所收入的論文也是他們近年取得的相關于本書主題的最為突出的成果,能夠集中反映史學理論學科發展和建設的主要趨勢。在研究內容上,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共二十一章,從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的整體性闡釋到基于國別、史家和理論家的個案理解分析。重點圍繞歷史事實、歷史解釋(歷史闡釋)、歷史證據、歷史真理、歷史客觀性、歷史認識主體、歷史敘事、歷史時間、歷史語境、歷史表現、歷史文化、歷史知識的構建等在當前國內外史學理論研究中凸顯的核心觀念。同時,還包括對唯物史觀的再認識,以及后人類史觀、文明史觀等本體論問題的探討。這些內容既在總體上呈現出21世紀史學理論學科建設的突破性發展,又能夠有力而具體地說明中國史學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的基礎。

美國歷史學家林恩·亨特在《全球時代的史學寫作》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史學是二戰后最重要的四大史學范式之一[1]。她的這個看法一方面是基于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馬克思主義史學長期處于主流地位,另一方面也說明馬克思主義史學在西方乃至全球的深遠影響。對此,年鑒學派和英美史家也都有過類似的論述。例如,這方面的最新成果——由王晴佳和伊格爾斯主編的《全球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2],就著重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歷史書寫在全球范圍內所產生的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不斷地與其他理論互動借鑒的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其他學派的思想滋養,這也促使當今的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要想回避馬克思主義幾乎成為不可能。但同時,馬克思主義史學也因此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挑戰。全球化的趨勢、后現代的來臨、宏大敘事的危機、種族問題的積累、階級與階層的流動等等問題,都使得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應對這些紛繁復雜的變化時,急需自我更新、突破創新,以保持自身與時代之間的契合性。那么,深入研究和了解近二十年來國外史學理論的最新成果與馬克思主義史學之間的關聯性,批判性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用以推進國內史學理論建設和實踐研究應該說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二十年來,國外史學理論研究表現得相當活躍,越來越多的史學理論家、歷史哲學家、經驗歷史學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加入討論中來。史學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歷史學自身的理論及其對歷史書寫的影響,更加積極地對歷史研究的性質、原則和方法做出新的反思。這些討論的重要性在于,直接觸及現代史學長期建立起來的歷史觀念、研究范式,以及歷史書寫傳統。可以說,近二十年來史學理論研究發生了整體性變化,其中孕育著21世紀新的史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目前,國外對于史學理論核心問題的研究形成了以下三類比較引人注目的形式和立場:第一類,后現代史學理論家的理論建構,其學術旨趣在于解構現代西方史學理論體系和專業歷史寫作的基本框架與經驗原則,同時廣泛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建構后現代史學理論。其中包括海登·懷特對歷史敘事理論的研究,弗蘭克·安克斯密特對歷史表現理論、歷史經驗理論的研究,英國史學理論家凱斯·詹金斯對后現代史學理論譜系及其影響的研究、對歷史學性質與限度的反思等。第二類,穩健型的歷史哲學家和史學史家在客觀地審視后現代挑戰的利弊之后,嘗試探索史學理論發展的新途徑。其中包括以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伯克霍夫為代表的充分發掘后現代挑戰對于史學研究的建設性意義,并從中系統梳理出敘述與語境、歷史表現與真實、文本與修辭、歷史化時間、多元視角與歷史書寫等史學理論問題;以德國歷史哲學家約恩·呂森、波蘭史學理論家托波爾斯基為代表的對于彌合或超越現代與后現代史學理論的鴻溝、探索多種歷史書寫可能性的研究;以格奧爾格·伊格爾斯為代表的對于“語言學轉向”與歷史研究關系的探討、對于歷史書寫的詩性與科學性的討論;以美國史學史家厄斯特·布雷薩赫為代表的對于世紀之交后現代挑戰及其后果的研究等。第三類,經驗歷史學家從自身專業領域與歷史學科整體發展的實際出發,重新反思史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其中包括以英國史家理查德·伊文思為代表結合后現代主義對于歷史事實、史料性質、歷史知識和權力的關系、客觀性問題的挑戰,提出歷史學的多重特性和學科發展的正當性;以美國宗教史學會主席伊麗莎白·克拉克為代表著重對于語言學、結構主義、敘事主義、文本主義等理論給歷史學帶來的啟示和發現進行了系統分析。此外,微觀史家卡洛·金茲堡,美國新文化史家娜塔莉·戴維斯、林恩·亨特,英國新文化史家彼得·伯克等也都從其專業領域論及當前史學理論問題與歷史書寫的關系等[3]

近年國內史學界也越來越重視對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的研究,尤其對20世紀70年代以后影響歷史研究走向的史學理論問題尤為關注。我們大體可以將相關內容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有關后現代歷史哲學的整體性研究,涵蓋從分析歷史哲學到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歷史哲學的演變、宏大敘事的崩塌、語言學轉向之后的歷史編纂觀念、歷史敘事理論、歷史隱喻理論、歷史語境等問題。第二,有關敘事主義歷史哲學和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具體研究,包括對以海登·懷特、安克斯密特等為代表的史學理論家的思想闡釋,也有對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事實與解釋、相對主義與敘事主義、歷史學客觀性等理論問題的專門研究。第三,從歷史認識的角度,探討現代到后現代歷史認識的轉變,論及福柯、德里達等后現代史家和理論家的思想對于歷史認識論、歷史知識論所產生的影響。第四,關注到近年史學理論界出現的某些新變化,發現其中有關歷史意識、歷史書寫、歷史記憶、歷史感、歷史理性、歷史時間、史家角色、后敘事主義等專門問題的研究。這里,我們擇其要者簡論之。

重新反思歷史學性質問題是近二十年來史學理論發展中的核心地帶。針對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提出的以文學形式探討史學類型的路徑,我們發現當代西方史學界對于歷史學性質問題的立場可以劃分為重構主義、建構主義、解構主義三種基本類型。重構主義秉持經驗主義的傳統,強調歷史知識與過去實在相符合的客觀性與真理性,相信史家具有以歷史敘事的方式重建過去的技能,拒斥任何理論模式在歷史中的應用。建構主義主張歷史在根本層面上依舊是對過去的摹寫,但在經驗事實之外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期實現對總體歷史的建構,并達到宏觀與微觀的結合。而解構主義則指出了過去與歷史之間、真實與敘述之間、實在與語言之間聯結的脆弱性,全面質疑過去能否通過重構或建構的方式轉變為真實的歷史,主張以解構歷史編纂學的方式透析過去如何被編制為各種歷史。這一史學類型的劃分標準本身即蘊含了后現代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與實際指涉,即反對經驗主義和認識論的理論預設,主張從文學形式或審美化、修辭化的角度來認識歷史學的學科性質,因而將其定位于制造歷史知識的文學形式。這雖然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歷史學與文學之間的深刻聯系,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歷史學的科學屬性,不免有將問題重新簡單化的傾向。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歷史學是一個內涵非常復雜的學科。當下如何將歷史學作為一套科學的知識體系、一門藝術或文學形式,以及所獨有的學科技藝與規范等多重屬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超越所謂重構、建構與解構主義的類型束縛,在史學實踐中開拓新的融會貫通之路,這也許恰好是當前歷史學回應后現代主義挑戰、確立自身學科合法性的正當途徑[4]

后現代挑戰之后在史學理論領域所造成的另一個趨勢性變化是從歷史認識論轉向歷史表現理論(或敘事主義歷史哲學)的研究,即從關注歷史認識的途徑和歷史知識的形成轉變為追究歷史是如何被表達與言說的。歷史表現理論強調語言與講述歷史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歷史的內容和本質,甚至會形成某種形式的虛構性與內容真實性之間的矛盾。但歷史真實仍然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因為這是歷史書寫據以成為可能的基礎之一,因而探索歷史表現與歷史真實之間的關系成為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由此,西方史學理論出現了有關史實的真實與史學的真實、真實性與主體間性、歷史敘事結構與真實性等方面的具體討論,其在總體上說明了歷史學自身的限度。當然,歷史表現理論還直接影響到上述從表現形式對史學類型與史學性質的研究,如何看待歷史學和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傳統的關系,如何處理經驗事實與應用理論模式之間的張力,如何審視語言、修辭等敘事形式對歷史解釋的作用,成為重新思考歷史學性質問題的關節點。其間也暴露出某些將歷史敘事完全等同于文學敘事、片面強調形式的重要性等傾向,但同時也使經驗歷史學家愈發意識到應該闡明歷史研究的技藝在理論層面的意義,展現歷史學科在知識、科學、倫理、審美等不同方面所具有的多重特性。對于國內史學而言,更為重要的是亟需在此背景下重新發掘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歷史表現與史學性質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與理論觀點。

后現代挑戰之后在史學方法論層面所造成的一個實際影響是對歷史文本的話語結構、語境分析成為當前歷史研究中較為流行與普遍受到重視的方法論。盡管文本主義和語境主義本身含有很多極端的思想成分,但對于以文本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的歷史學而言,從話語結構與語境論的層面解析史料似乎不可避免地構成了當代史家歷史書寫的基本途徑之一,這也是專業史學自身發展的結果。因此,系統探討話語分析和歷史語境理論的來源、思想內容及其應用的實踐性頗多受到西方史學理論家與經驗歷史學家的關注。從方法論范疇而言,可以思考作為解釋模式和方法論前提的歷史語境理論,并結合當代史學的某些研究范式討論其可能蘊涵的實踐意義。語境論是專業史學通常所采用的解釋模式,原因在于它以歷時性的敘事結構編排材料,體現了歷史主義的精神,同時又提示出理解某種共時性關系的可能性。而從傳統史學、語境主義、文本主義三種不同的方法論前提出發,對語境問題的理解則展現出不同的預設方案和語境化歷史的差異性選擇[5]

歷史學是一門關于時間的學科,但歷史學家是以何種時間觀念借以歷史化過去和進行歷史書寫的,這在以往似乎不成其為問題。因為自編年史傳統形成以來,歷史時間不言而喻地變成了一個同質性、單向度、線性發展、客觀中立的空置之物,歷史學家只需要向其間不斷填充內容就大功告成了。然而,在后現代主義挑戰之下,時間問題漸趨成為近年史學理論研究中一個較為集中的熱點。歷史時間觀念是伴隨著西方現代化的過程,在自然時間的基礎上通過復雜的人為建構而形成的,是現代西方社會與文化發展的產物。它也成為現代西方史學專業化、科學化的基石。但是,以西方中心論為基礎建構起來的歷史時間觀念背后所隱匿的化約主義、線性目的論、普世性價值及其權力結構也逐步暴露出來。在此背景之下,一些西方史家和理論家紛紛提出重新反思歷史時間觀念,這或許為我們探究歷史書寫中的時間問題和建構新的時間觀念提供了某些契機[6]

上述近二十年來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的變化與發展在很多方面與后現代主義相關。目前而言,有的西方史家明確將后現代視作一個經典現代化之后的社會階段,與后工業社會、晚近資本主義相一致,是一個反思和糾正現代化發展的階段。因而,他們認為西方目前處于一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普遍的后現代狀態之中,并且后現代性是他們所生存的條件,也是當前這些西方史家所經歷的歷史命運[7]。在這類觀點當中,我們應該注意到兩個重要的方面。其一,后現代主義在本質上是針對現代主義的弊端所進行的反思和重新評價,批判的主要目標是西方普世意義的現代性;其二,不少后現代主義者的思想來源于馬克思主義,或者與馬克思主義有著極為密切的思想淵源,因而其觀點中含有大量批判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的內容與傾向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我們尤其注意到,當前國外有關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的研究已經出版了一些比較有影響和分量的著作。例如,荷蘭萊頓大學的赫爾曼·保羅所著《史學理論核心問題》、南希·帕特納等主編的《史學理論手冊》、凱斯·詹金斯等主編的《歷史學宣言》等[8]。相比較而言,國內對于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研究的綜合性、系統性亟待加強與更新,也亟需引起更為廣泛的關注,這正是本文集出版的初衷和熱望。

在此,特別需要向所有參與本項研究的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是他們在繼承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之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的議題,或者在吸收前沿性成果的過程中深化了以往的研究。更令人可喜的是,這其中涌現出一批史學理論的新生代學者,他們是未來中國史學理論學科走向國際舞臺的生力軍。還要感謝北京市科技創新平臺項目的資助,感謝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的大力支持,以及我的博士生李鵬超、朱守政、李森等同學的協助。


[1] 這四大史學范式指的是現代化、馬克思主義、年鑒學派與身份認同政治,參見[美]林恩·亨特《全球時代的史學寫作》,趙輝兵譯,大象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頁。

[2] Q.Edward Wang and Georg G.Iggers eds.,Marxist HistoriographiesA Global Perspectiv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6.對該書的書評可參見鄧京力、胡宇哲《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全球性發展——評王晴佳、伊格爾斯等主編Marxist HistoriographyA Global Perspective》,《理論與史學》第5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

[3] 以上所述相關研究成果均可參見鄧京力等著《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主要參考文獻部分,第328—349頁。

[4] 參見拙文《重構、建構與解構之間——從文學形式論史學類型與歷史學性質問題》,《史學理論研究》2012年第1期。

[5] 參見拙文《語境與歷史之間——作為解釋模式與方法論前提的歷史語境理論》,《天津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

[6] 參見拙文《歷史時間與厄爾瑪斯的“節奏時間”觀念》,《史學月刊》2018年第11期。

[7] Keith Jenkins eds.,The Postmodern History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7,p.3.

[8] Herman Paul,Key Issues in Historical Theor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5;Nancy Partner,Sarah Foot eds.,The Sage Handbook of Historical Theory,SAGE Publications,Inc.,2013.([加]南希·帕特納、[英]薩拉·富特主編:《史學理論手冊》,余偉、何立民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Keith Jenkins,Sue Morgan and Alun Munslow eds.,Manifestos for Histor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镇赉县| 乌拉特中旗| 鸡泽县| 寻乌县| 德化县| 许昌市| 聊城市| 安远县| 鹤岗市| 清苑县| 兰坪| 新乐市| 咸阳市| 镇远县| 唐河县| 福州市| 西盟| 莱阳市| 阿巴嘎旗| 堆龙德庆县| 金沙县| 上思县| 呼伦贝尔市| 平凉市| 广昌县| 永川市| 阿图什市| 讷河市| 江安县| 女性| 长泰县| 清丰县| 重庆市| 阳城县| 扶沟县| 留坝县| 昭苏县| 海晏县| 德清县|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