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巴縣檔案的內容

關于巴縣檔案的起始時間,說法較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欒成顯在《明清地方文書檔案遺存述略》一文中提到,巴縣檔案起始于乾隆元年(1736)[4]。《四川省檔案館指南》第18頁提到,巴縣縣府全宗的起訖時間是乾隆十七年(1752)[5]至宣統三年(1911),而第19頁又稱巴縣檔案上自康熙九年(1670)[6]。張仲仁在《清代乾嘉道巴縣檔案選編》序言中認為,巴縣檔案起始時間為乾隆二十二年(1757)[7]。筆者認為,爭論巴縣檔案到底起始于哪一年意義并不大。乾隆二十二年巴縣縣衙發生火災,檔案被毀,因此巴縣檔案中的絕大部分是乾隆二十二年之后形成的,但巴縣檔案全宗中也有少量通過其他途徑找到的乾隆二十二年之前形成的檔案,其中應該就包括康熙年間的檔案。

根據《四川省檔案館指南》的記載,抗戰前巴縣檔案一直保存在巴縣縣政府,抗戰期間為躲避空襲,巴縣檔案被運至長江南岸樵坪關帝廟內,直至1953年才被發現。巴縣檔案在寺廟保存的數年時間里,“寺院年久失修,漏雨積水,檔案受潮霉爛,加上蟲咬鼠啃,更有村野牧童農婦,取而燒火煮飯”[8],損毀無數,破壞嚴重。在西南博物館館長馮漢驥的建議下,巴縣檔案被運回西南博物館保存并進行初步整理。1955年,因西南博物館改組為重慶博物館,巴縣檔案按規定應移交四川省博物館保管。經四川大學歷史系主任徐中舒教授建議,巴縣檔案被運至四川大學歷史系進行整理與研究。在此期間,四川大學歷史系組織教師在一些期刊和報紙上公布了部分檔案,發表了一些論文,還舉辦了相關的展覽。[9]1957年,四川大學歷史系整理發行了《四川大學歷史系整理的巴縣縣政府歸檔專案目錄》。[10]就這樣,巴縣檔案的內容與價值才逐漸被世人所知曉。1965年3月,[11]四川省檔案館將巴縣檔案接收進館,組織人力開展了裱糊和縮微、編制案卷目錄、出版史料、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的工作。

巴縣檔案數量巨大,時間跨度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真實反映了清代巴縣吏、戶、禮、兵、刑、工等各房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根據四川省檔案館所提供利用的巴縣檔案目錄可知,巴縣檔案現有政務、農業、工商業、手工業、司法、軍事、交通運輸、財稅、金融、文教衛生、重大事件等11個大類。正如伍士謙先生所說的那樣,巴縣檔案是“一座內容豐富的文獻寶庫”[12]

巴縣作為清代縣級基層政權,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會與其上級、平級、下級進行頻繁的公務聯系,而這些公務上的來往聯系主要是依靠行文聯系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巴縣衙門通過公文與上級、平級、下級建立起雙向互通的橋梁和紐帶,并借助此紐帶完成各項工作的運轉。這些公文中既有巴縣衙門作為行文主體發出的公文,也有巴縣衙門作為受文者收到的其他行文主體發出的公文。首先,巴縣衙門與上級的公文來往。巴縣通過公文的方式向上級反映情況、匯報工作,上級通過公文了解巴縣的治理情況,考察官員的德能功過。巴縣檔案中保存著相當數量的上行文草稿與定稿,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公文的形成與修改過程。巴縣衙門收到的上級來文主要包括從朝廷、省、道、重慶府層層轉發的下行文件,以及重慶府關于巴縣所呈上行文的批文。其次,巴縣衙門與平級的公文來往。在處理事務尤其是審查案件的過程中,巴縣經常需要得到其他州縣衙門的支持與協助,因此向平級州縣衙門行文也是巴縣衙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樣,其他州縣衙門也會因各種公務需要給巴縣發送平行文件。最后,巴縣衙門與下級的公文來往。巴縣衙門對縣域實施管理、進行教化的重要方式就是發布公文,比如發布各類告示傳達朝廷以及省、道、府的精神。鄉紳、衙役及普通民眾也會通過稟、狀等形式向衙門反映情況、進行申訴甚至提起訴訟,在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又形成了一系列的司法檔案。巴縣衙門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形成的這些檔案,真實而全面地記載了巴縣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出清代政令下達的流程及其貫徹執行情況,還可以看出平級衙門之間的互動及相互協作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四会市| 澄江县| 兴国县| 阿拉善右旗| 三江| 阿合奇县| 湟源县| 朝阳区| 清原| 城市| 定边县| 连平县| 郑州市| 柏乡县| 克拉玛依市| 昌吉市| 章丘市| 绥中县| 汨罗市| 鹰潭市| 博爱县| 舒兰市| 兴仁县| 射阳县| 德昌县| 句容市| 古丈县| 九龙城区| 秭归县| 达尔| 灌南县| 西充县| 大兴区| 滁州市| 邵阳县| 青州市| 雅江县| 册亨县| 那坡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