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本書以“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的中國研究”為主題,既是“以中國為目的”考察近代日本思想史的專題研究,同時又是“以日本為方法”思考近現代以來中國變革道路的理論探索。書名中所謂“中國研究”是指近現代以來日本知識分子對中國變革歷程的研究。如果說存在的話,本書的創新之處是從“政道與政體的矛盾關系”出發,考察近現代日本國內以各種方式參與或研究中國變革的知識分子圍繞“如何重構近代中國”這一課題所進行的思索。書中梳理、剖析了那些同時代的他者是如何認識、分析、評價中國變革道路的,并在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關于近現代日本思想史內圍繞“中國研究”問題的新的學術話語。

書稿主要從典型人物思想研究和重大主題研究兩方面出發,從歷史縱向維度與領域橫向維度來探究近現代日本思想家對中國變革道路的觀察與思索。本書選取了學界公認的幾位思想立場各異,但都對中國進行過獨到研究或與中國具有千絲萬縷聯系的日本知識分子,包括對近代中國思想界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思想家中江兆民;參與民國初年憲法制定的法學家有賀長雄;開創研究中國的“京都學派”的東洋史學家內藤湖南;長年旅居北京、時刻關注“二戰”時局的漢學家中江丑吉;扎根中國大地、對中國政治社會變革抱有深刻認識的中國研究者橘樸;魯迅的知音、對中國革命持同情理解態度的思想家竹內好;以及倡導以中國為方法來研究中國的思想史家溝口雄三等。本書通過兼顧人物與主題兩個維度,研究典型人物的思想,分析他們的中國研究,從中尋找回答“如何重構近代中國”的理論線索。

在研究視角上,運用“政道與政體的矛盾關系”分析框架研究近現代日本思想史。通過分析明確在研究對象的思想中近現代中國政道與政體矛盾關系的各自呈現形式,探究研究對象為了解決中國所存在的政道與政體間的矛盾而進行的思想努力。

關于日本對近現代中國的看法,學界目前主要成果集中在日本的中國觀等領域,存在忽略近現代日本是如何觀察、思考中國變革這一更為本質問題的傾向。為此,拙作不僅涉及對中國的認識,更深入考察了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對中國變革道路在政體變革與政道價值上所具文明意義的探索。

正是在前述意義上,本書可以說是探索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研究中國變革的思想史的創新研究,如果這本小冊子對完善關于近現代日本的中國研究這一學術領域的知識構建、為思考中國道路的相關理論建設能夠有一點裨益的話,將是筆者的榮幸。同時,筆者也愿意同中日兩國學界的師友們一道重新思考研究對方時所應采取的態度與方法,期待當代日本學界能夠汲取他們前輩在研究中國問題時的經驗與教訓,反思其在近現代中國研究中的偏見與不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洮南市| 双鸭山市| 桓台县| 澄迈县| 塔城市| 石首市| 改则县| 明星| 昆山市| 伊川县| 遵义县| 车致| 门头沟区| 扬中市| 平阳县| 焉耆| 崇仁县| 竹溪县| 宣武区| 即墨市| 潞城市| 花莲县| 浙江省| 库伦旗| 乌鲁木齐市| 澳门| 无锡市| 孙吴县| 巴塘县| 隆尧县| 汝州市| 绥化市| 项城市| 垫江县| 伽师县| 武平县| 澄迈县| 会泽县| 玉屏|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