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扶貧政策經歷五個階段的調整與演進,中國農村絕對貧困發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9年底的0.6%,約7.5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1]現階段,收入不平等加劇、社會分化明顯、城鄉差距仍在擴大等問題更是引起廣泛關注,中國開始面臨公平和效率的雙重挑戰。隨著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中國的農村發展戰略,將由決勝脫貧攻堅向實現鄉村振興轉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也強調,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與此同時,中國扶貧工作的重心也將由解決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

相對貧困的理論溯源于杜森貝利(1949)提出的相對收入假說和朗西曼(1966)提出的相對剝奪(Relative Deprivation)理論。1949年,杜森貝利注意到時間序列上儲蓄行為與收入水平不匹配的現象,他認為家庭會關注所在社區的平均消費水平,這使得家庭儲蓄率隨著家庭的相對收入地位而變化,同時,這種“社會對比”是非對稱的,人們往往低估“向下比較”、而高估“向上比較”的重要性。17年后,朗西曼基于社會公正理論,提出了相對剝奪的概念,它是指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他人(某種參照系)相比而發現自己處于劣勢時所產生的受剝奪感。實際上,馬克思(1849)就描述過這種相對剝奪感:“一個房子可大可小,只要周圍的房子都一樣小,這個房子就可以滿足一切社會需求;但如果房子邊上有一座宮殿拔地而起,它就縮成一間小屋”。相對貧困假說植根于經濟學中的效用理論。福利主義認為,效用所指的收益、優勢、愉悅、滿意和幸福,不僅受絕對收入的影響,還受到相對收入的影響。在經濟學中,效用往往采用主觀幸福感來表示,在心理學中幸福還被看作主觀福利(Subjective Well-Being)。長期以來,幸福感被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關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牢牢堅持人民的幸福線”,“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然而,在現有的相對貧困標準研究中,幸福感及其效用機理往往被忽視。

與絕對貧困的攻堅戰相比,相對貧困的持久戰任務更重、時間更長、挑戰更大,我們不能用解決絕對貧困的方法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有關相對貧困的國際經驗與理論雖然已經比較豐富,但是,中國解決相對貧困則需要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對貧困治理政策及理論體系。西方經驗與理論對于中國之指導意義至少存在如下五個方面的不足:(1)忽視了培育內生發展動力的重要性;(2)忽視了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性;(3)忽視了經濟發展階段的特殊性;(4)忽視了貧困治理能力的引領性;(5)忽視了社會幫扶力量的協同性。因此照搬照抄西方經驗并不可行。本書試圖通過典型案例討論,基于“志”“智”雙扶、“空心”家庭、新冠肺炎疫情、黨建引領、對結幫扶等關鍵詞,來繪制中國特色的扶貧畫像,修正現有理論與文獻的不足。

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的相對貧困問題是下一階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本書以貧困山村為題材,正是為了探析扶貧攻堅主戰場的耀眼成就與遺留問題。2020年3月6日,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相對而言,貧困山區更可能如此。因為資源環境的約束,貧困山區可能無法發展鄉村產業,但是本書所選擇的黃泥村是個特例。過去的黃泥村所在地區是國家重點貧困工作縣之一,長期受資源與環境條件約束,處于深度貧困之中。但是,黃泥村通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政府和麻江縣農業農村局麻江縣發文旅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種植藍莓,形成了本村特色產業,建檔立卡戶通過集體經濟分工、收取地租等方式提升了收入。2019年4月,黃泥村正式脫貧。

但是,由于藍莓產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銜接機制不夠緊密,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長期在外務工,農村與農戶的“空心化”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黃泥村走向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困境。如何基于產業發展積累人力資本,這是黃泥村面臨的首當其沖的問題。黃泥村需要何種形式的山村振興,才能阻斷相對貧困的代際傳遞,這是本書論述的主線。我們的落腳點是子女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成長型思維、未來志向與幸福感,由此溯源,探尋“空心”家庭的收入與陪伴效應,進而探索產業發展對“空心”家庭的形成有何影響。

關于選擇黃泥村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以下五點原因:

第一,黃泥村是“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的幫扶村之一,所對接的學院正是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2013年開始,南京農業大學便開始對麻江具進行扶貧,于2018年提出了“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聯合黃泥村黨支部通過“黨建+扶貧”的方式對黃泥村進行扶持。在具體的工作當中,學院黨委和黃泥村黨委合工協作保障工作穩步進行。此次黃泥村的幫扶重點是藍莓種植的產業扶貧項目,自2017年黃泥村引進藍莓產業至今,藍莓產業雖然興起,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結合學院各系的專業方向,學院黨委決定以經濟貿易學系黨支部為黃泥村幫扶的對接黨支部。筆者恰好是經濟貿易學系教師黨支部的書記,而黃泥村的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等相關問題恰好與筆者的研究方向契合,故將黃泥村作為研究案例。

第二,貧困作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長期以來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貧困問題也是我們課題組一直所重點關注的研究課題。2019年12月筆者作為首席專家,獲得了題為“新時代我國農村貧困性質變化及2020年后反貧困政策研究”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在新時期,關注深度貧困農村的相對貧困,乃至代際傳遞問題正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之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筆者認為,長效機制的建立正在于通過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產業興旺促進人力資本的有效積累。而黃泥村恰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內容豐富的山村樣本,從藍莓產業扶貧到子女教育,我們希望將黃泥村的扶貧經驗輻射到其他相似地區,助力內地農村地區扶貧重點由絕對貧困問題向相對貧困問題的轉變。

第三,多數深度地區都受到資源環境約束,黃泥村正是這樣的一個山村。黃泥村的地形地貌有兩個特點:地勢陡峭和多山地。地勢陡峭使得黃泥村的道路崎嶇,雖然道路村村通,但是交通不便,這給當地的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多限制。山區所伴隨的土地細碎化問題,導致農戶難以開展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大型農機作業受限。黃泥村為數不多的“好地”,例如黃泥壩區這些產業條件良好的土地幾乎全部流轉給了藍莓公司,余下的土地中主要是一些交通不便的零散地或者肥力不強的土地。這導致農戶產業轉型困難,表現在只能進行細碎化小農經營,且產量都不會太突出。試問,黃泥村發展藍莓產業,對這個山村是福音還是禍端?這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第四,現有學術著作主要討論了一些難以復制的“明星村”模式,如華西村、小崗村等[2],而本書反其道而行,選擇黃泥村正是因為他的不起眼。黃泥村像中國大多數山村一樣沒有明星光環,既與城鎮生活有較強的關聯性,又保持著自身的傳統特點。這類山村農戶長期保持勞動輸出為主、家庭農產品種植為輔的收入特征,山村發展沒有可依托的歷史名人、名勝古跡、特色產業等自然與社會資源,僅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脫貧。對于這樣的農村地區,不論是旅游服務開發,還是工農業發展,都是從零到一的創造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該地區從貧困到脫貧的實現過程。因此,在以黃泥村為代表的普通山村地區進行精準扶貧的學術研究,對我國探索普適性脫貧道路更具備一般性的現實意義。

第五,黃泥村還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山村,這使得本書更具備現實推廣價值。黃泥村作為貴州省黔東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山村之一,如何依托民族特色來實現脫貧致富,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特色產業思路。長期以來,少數民族集聚區與深度貧困區耦合,主要是因為地區劣勢和生產力落后,如果通過一個聚居十多個少數民族的黃泥村展開論述,這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有著借鑒意義。

2018—2020年,筆者帶著學生團隊多次赴黃泥村開展扶貧與調查工作。在此基礎上,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數據,通過描述與分析形成了這部反映山村振興的專著。全書共有四篇,共二十一個章節。第一章至第五章為第一篇,從縣域情況、地區文化、人居環境、財富狀況以及農村家庭等方面,通過翔實的信息與現實的筆觸,描述黃泥村的基本情況。第六章至第十一章為第二篇,關注膳食、教育、醫療健康、農房、老人及養老、幸福感等方面,以細致的考察與理性的思維,聚焦于黃泥村村民的生活。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為第三篇,通過農業生產、產業結構、資金往來以及家庭收入等維度,分析黃泥村的經營活動。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一章為第四篇,從黨建與公共服務、公共投資、集體經濟、精準扶貧、高校幫扶和山村振興角度出發,將本書的關鍵觀點與重要論述整合起來,并總結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共性經驗。我們希望本書能在幾個方面有所創新:一是調查內容更加全面、系統。本書不僅有鄉村產業和經濟發展,而且更加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成長思維、未來志向與幸福感;二是采用豐富的分析手段。我們采用人類社會學方法和經濟學研究方法、工具相結合,以期能夠描繪出翔實的黃泥村原貌;三是研究內容融合山村、產業、扶貧以及教育四大元素,環環相扣,體現了本書圍繞鄉村振興、山村扶貧和農民發展進行敘述的時代主線。課題組在調研與分析中也遇到了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留下了不少遺憾,個別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1]黨建網微平臺:《習近平談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年8月13日

[2]賈鴻彬:《小崗村40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喀喇沁旗| 柞水县| 漳浦县| 民勤县| 通城县| 军事| 济南市| 韶山市| 五台县| 嘉兴市| 田东县| 丹凤县| 图木舒克市| 沐川县| 南丹县| 开江县| 冷水江市| 思南县| 巴马| 合作市| 同德县| 绥德县| 化德县| 平遥县| 峨山| 瑞丽市| 名山县| 嫩江县| 平乡县| 永靖县| 靖安县| 阿合奇县| 都匀市| 永福县| 铁岭县| 蓝田县| 南陵县| 郴州市| 辽中县|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