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研究現狀

對王鍾翰學術成就的介紹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出現,后來對其追憶與紀念性的一些文章陸續發表,其中有些偏重于介紹其生平與學術交游,也有些偏重于對其學術成就的研究,現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作簡要的梳理。

(一)關于王鍾翰生平與學術交游的研究

目前,對王鍾翰生平與學術交游的研究主要有:劉茜的《王鍾翰:酒史一生》簡要介紹了王鍾翰的主要經歷與一些學術成就[2]。陳遠的《消逝的燕京:大師風采》介紹了王鍾翰在燕京大學求學并與日本人的“酒戰”經歷。[3]張世林主編的《想念王鍾翰》等著述介紹了王鍾翰育人與學術交游的事跡[4],作者為王鍾翰的子女、碩士、博士等。其中敘述較為詳細的有:王湘云、王應云、王楚云的《往事瑣記》記述了其父對王湘云等兄妹的關懷與教育。定宜莊的《我和我的老師》追憶了其在王鍾翰指導下攻讀碩士、博士的學習經歷及所受到的關懷與教誨。姚念慈的《情感·心理·命運——王鍾翰師〈甲丁日記〉讀后》詳細敘述了王鍾翰育人的親和、關愛以及從“右派”到共產黨員的坎坷經歷。邸永君的《寒云滿眼憶吾師》記述了其跟隨王鍾翰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所受的教誨。李德龍的《平易近人 誠摯可親——追憶恩師王鍾翰先生》追憶了王鍾翰平易近人、大師情懷的為人風范。

當然,在論及王鍾翰學術成就的著述中也有附帶提及其生平,不過,對王鍾翰生平與學術交游的文章,均為簡要的介紹,且尚不深入。

(二)關于王鍾翰學術成就的研究

在20世紀80年代已有對王鍾翰學術成就的介紹,到目前,論述其學術成就的文章較多,又可簡單分為對王鍾翰清史、滿族史等研究成就的介紹與對王鍾翰所著書籍的評介兩類。

1.偏重于對王鍾翰清史、滿族史等研究成就的評介

中國新聞社記者撰述的《清史專家王鍾翰研究證實:雍正偽造康熙遺詔繼位》[5]介紹了王鍾翰認為雍正系偽造康熙遺詔繼承帝位。

陳佳華的《王鍾翰教授的清史及東北史地研究》[6]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王鍾翰早期的著述、校勘、清史專題研究、滿族史專題研究、西南改土歸流的研究、古代東北史地與民族的研究等。其中對王鍾翰關于雍正繼位、八旗蒙古的建立、對康熙的評價、西南改土歸流、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期的社會形態等問題的研究,陳氏論述較為詳細,但尚未指出其史學成就和地位。

李鴻彬的《滿學家王鍾翰教授》[7]《“只問耕耘 不問收獲”——介紹中國當代清史、民族史和滿學專家王鍾翰教授》[8]《文章成一家 桃李滿天下——介紹我國著名清史與滿學專家王鍾翰先生》[9]均介紹王鍾翰的學術經歷、著述與史學成就。其中后兩文還對王鍾翰唯物史觀方法的運用以及晚年學術風格的變化作了簡要的論述。與20世紀80年代的學者對王鍾翰的論述相比,李氏對王鍾翰學術成就及其方法的論述較為詳細。

劉小萌的《王鍾翰先生的學術成就》[10]論述了1990年以前王鍾翰對女真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八旗蒙古族等研究成就以及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通纂的《滿族簡史》及撰寫的《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11]《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等,但尚屬簡單敘述。

王越的《不信青春換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記清史、滿族史學家王鍾翰教授》[12]主要介紹王鍾翰學術經歷與治史態度。

顏九紅的《王鍾翰:清史滿族史學界泰斗》[13]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王鍾翰的學術成就,但缺少學術地位、思想與觀點的比較等。

《紀念王鍾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編委會編寫的《王鍾翰先生的學術成就和地位》簡要論述了王鍾翰投身清史研究、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學風的轉變、晚年融滿族史清史于一體、中國民族史研究的貢獻[14],對其學術及觀點所處的地位、學風轉變在整個學術界的作用等論及較少。

趙令志的《王鍾翰先生學術簡譜》簡要列舉了王鍾翰一生的活動及學術成就[15],這為研究王鍾翰的學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郭晶的《胸懷報國志 侃侃話邊疆——訪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王鍾翰》[16]、日本人柳澤明等的《王鍾翰教授與清史研究》[17]、余楠楠的《民族史家王鍾翰》[18]、危兆蓋的《史學研究與人生追求》[19]等皆是簡要介紹王鍾翰生平及學術成就的文章。

2.偏重于對王鍾翰所著書籍的評介

孫文良的《學問文章老更醇——讀王鍾翰先生〈清史新考〉》認為王鍾翰提出并解決了清史與滿族史上的許多重大問題,提出了明代建州、海西女真人是滿族形成的主體,對其所用充分翔實的資料,與既有繼承又把考證、考釋、考辨等綜合運用的創新的研究方法也作了論述,同時也簡要論述了其運用唯物史觀來解決“清史發展的分期與滿族社會性質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問題”[20]

定宜莊的《一部清史研究的力作——清史新考》指出,該書重在論述清朝的民族政策,并認為作者廣泛征引海內外資料,注重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運用于歷史研究,且注釋嚴謹、細致等。[21]《王鍾翰》也簡要介紹了王鍾翰的學術方向與主要成就[22]。《喜讀王鍾翰師新著〈清史余考〉》簡要論述了書中的《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問題》《洪承疇的歷史功過問題》《施瑯的歷史功過問題》《滿族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貢獻》等[23],但是,定氏的論述過于簡要。

楊海英的《著名滿族史與清史專家王鍾翰教授主要著作簡介》介紹了王鍾翰的《清史雜考》《清史新考》《清史續考》以及《中國民族史》等[24],并分別指出了其主要內容、特色、體例等。楊氏也指出了在《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等文中王鍾翰在理論分析與材料運用上都有新的突破,楊氏指出了《中國民族史》的特點:“內容全面,包括各民族;體例新穎,首次獨創;標準客觀,實事求是。”[25]

周用宜的《評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指出,該書有打破以漢族史為中心,重視各民族的形成與發展等特點,但也存在內容上缺乏連貫性與有關文字創制方面簡略等缺點。[26]

李德龍的《中國民族通史的集大成之作——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評價》指出了該書打破以漢族為中心,詳細地總結了其具有體大思精、理論深刻、廣征博引等特點。[27]但對該書的缺點尚未論及。而且,李氏的文章未能結合同時代如呂思勉的《中國民族史》來比較分析王鍾翰《中國民族史》研究的特點。

朱誠如的《清史論集——慶賀王鍾翰教授九十華誕》“序言”概述了王鍾翰的學術成就及在不同時代學風中的變化特點[28]

王俊義的《赫赫清史大家 巍然一代宗師——重讀〈王鍾翰學術〉與〈王鍾翰清史論集〉兼論其學術成就與思想》對王鍾翰學術作簡介,并指出其將清史、民族史研究及清代史籍整理融會貫通。[29]

常江的《補正清史 考本溯源——讀王鍾翰〈清史補考〉》對王鍾翰的《清史補考》作了介紹,指出該書的內容體現了王氏治史的考證特色,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其對清代則例的由來、種類、作用等的考察。體現了王氏治史的考證特色。[30]

亦西的《八年磨一劍——〈中國民族史〉編纂記略》[31]、張曉華的《王鍾翰與〈中國民族史〉》[32]、邸永君的《王鍾翰師〈清史余考〉讀后感》皆對王鍾翰學術成就介紹得比較簡略[33]

(三)關于王鍾翰治學方法與特點的研究

目前,對王鍾翰治學方法與特點的論述較少,主要有:

李鴻彬的《“只問耕耘 不問收獲”——介紹中國當代清史、民族史和滿學專家王鍾翰教授》[34]《文章成一家 桃李滿天下——介紹我國著名清史與滿學專家王鍾翰先生》[35]兩文對王鍾翰接受唯物史觀的理論與方法以及晚年學術風格的變化作了簡要的論述,指出了《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與《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兩文在王鍾翰史學路徑轉變中的意義。與此前學者相比,李氏對此論述更為深入、詳細。

朱誠如在《清史論集——慶賀王鍾翰教授九十華誕》的序言中論述了王鍾翰晚年在唯物史觀指導下與20世紀50年代受唯物史觀影響相比,其學風的變化在于:“突出整體、宏觀概括”,“歷史分析的層面更加豐富,不僅注意政治、經濟問題,而且擴展到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的研究”,“力圖從各種社會關系中來全面把握歷史時代的本質與特征”,“理論分析明顯增強了”。[36]這對本書進一步考察王鍾翰學術路徑轉變有重要啟發。

《紀念王鍾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編委會編寫的《王鍾翰先生的學術成就和地位》對王鍾翰的學術路徑及觀點所處的地位、其學風轉變等論及較少。此外,尚有王鍾翰口述、其學生整理的《王鍾翰學述》與《清心集》對王鍾翰的史學成就與方法等作了較多闡述,這為本書研究其史學提供了諸多便利和啟發。

統而論之,關于王鍾翰的研究概況包括海外學者研究在內,大多是對其生平追憶或簡介。對其學術成就與特點的研究也有一些,特別是對其學術交游、史學成就、治史方法等的研究,雖然尚不全面、系統、深入,但也為本書的繼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與堅實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睢宁县| 全州县| 临夏县| 吉林市| 石首市| 黄龙县| 安丘市| 尼玛县| 珲春市| 晴隆县| 手游| 临沭县| 湘阴县| 中山市| 河源市| 丹凤县| 华坪县| 雅安市| 浠水县| 南召县| 永春县| 通州市| 吴江市| 静宁县| 衡阳市| 安仁县| 辽宁省| 宿迁市| 鄂伦春自治旗| 内丘县| 庆阳市| 忻城县| 吴江市| 花莲市| 汤阴县| 土默特左旗| 高台县| 遂昌县| 西青区|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