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選題的緣由與研究目標
王鍾翰(1913—2007年),中國現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終身教授。曾執教于燕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作為從民國時期轉變過來的史家,其學術風格根植于中國傳統史學的土壤,又受到近現代治史思想與方法的熏陶,治學路徑、思想與風格既具有時代的特點,也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對王鍾翰史學的深入探討,有助于窺視中國近現代學術發展的脈絡與規律。
王鍾翰在清史、滿族史領域成就卓著,是繼孟森(1869—1938年)、蕭一山(1902—1978年)、鄭天挺(1899—1981年)之后,在國內清史領域的學者之一。他在燕京大學師從鄧之誠、洪業等知名學者,仰慕諸師的學識與治史的嚴謹之風,這為他偏重考據的風格奠定了基礎。
對雍正繼位問題,在1949年發表了《清世宗奪嫡考實》一文,指出了孟森研究的不足,這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后來,他相繼撰寫了《胤禎西征紀實》《康熙敕諭撫遠大將軍王胤禎檔》《胤禎與撫遠大將軍王奏檔》《年羹堯西征問題——兼論雍正西北民族政策》《釋阿其那與塞思黑》等文章繼續深入研究。總之,關于雍正繼位問題,是王鍾翰幾十年研究的一個課題。因此,對王鍾翰這一史學成就的考察有助于認識其史學風格,也有利于加深現代學術界對這一歷史問題的了解。
王鍾翰在滿族史領域的研究成就斐然。他對滿族前期的社會經濟形態與土地性質的研究引起學術界關注,《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與《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為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學習與運用唯物史觀的較成功之作,也是當時學術界的典范之一。探討王鍾翰對此問題的研究有助于考察其學術路徑與風格在1949年前后的變化,也可以看出同時代其他學者學風的轉變,以期對認識近現代歷史學術發展脈絡有促進作用。
王鍾翰也對歷史文獻進行整理與研究。他整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女真史料,目前未見學界有深入研究,他參與點校《清史稿》,獨自點校《清史列傳》《清鑒易知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等文獻。目前學術界的論述也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研究。
王鍾翰在民族史領域的研究成就卓著。他通纂的《滿族簡史》、主編的《中國民族史》皆獲獎,后者與江應樑[1]所編的《中國民族史》等尚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比較、評述,主編的《中國民族史概要》等目前學界沒有深入研究。本書力爭對上述著述進行系統的評述。
鑒于以往的學者對王鍾翰較多的是生平與學術的概括,本書從當時的學術分析,首次結合20世紀的時代發展背景,對其學術成就作更為深入的、系統的探討,并以此反映當時一批學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學術路徑的變化,有利于推進對中國近現代學術史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