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晚清至五四,是中國社會重要的轉捩點。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傳統,在這個時期開始分崩離析,而逐步散落于民間;而受西方近現代社會思潮的影響,現代性開始落地生根,不斷發展壯大,波及整個20世紀以至當下。21世紀的今天,雖然中國社會已邁入“全球化”“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全新時代,但我們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層面的很多命題,仍需要追溯至百年前的五四,甚至更早的晚清。因為,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正好處于從傳統到現代急遽的轉型中,“新”與“舊”、“激進”與“保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鄉村”與“都市”、“個人”與“社會”等發生著激烈的沖突和碰撞,這些矛盾相互牽制、撕扯、纏繞,熔鑄而成為現代中國社會最重要的一座思想文化寶庫。

這里所說的五四,是更寬泛的文化意義上的五四,即五四新文化運動。她受孕于晚清以來梁啟超、嚴復、章太炎等的近代思想啟蒙,肇始于1915年《青年雜志》(后更名《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的創刊。五四在時間上,可能持續不到十年,但其影響卻深遠至百年后的今天。在這場以價值翻轉、個性自覺為特色的思想文化運動中,“民主”(Democracy,時稱“德先生”)、“科學”(Science,時稱“賽先生”)、“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獨立”(Independence)等為代表的現代理念,開始迅速取代支配了中國近兩千年的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傳統儒家文化。正因為如此,學術界在界定“五四”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的地位時,有人將之視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亦有人將之定位為中國的“思想啟蒙”。[1]也許,更多的是兩者兼而有之。不管是“文藝復興”,還是“思想啟蒙”,兩者都充分強調了五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鮮明的價值取向:對“傳統”的全面否定和大膽批判,對“現代”的無限想象和不斷追求。正是在這個意義上,1980年代以來,港臺、海外的一部分學者開始圍繞五四的“反傳統”問題大作文章,先后作出了五四“文化激進主義”“全盤性反傳統”“民族文化災難”等否定和質疑五四的論斷。[2]無疑,這些言論,無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在方法邏輯上,都對我們以五四為基點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

對此,三十多年前,王元化、耿云志、王瑤等學者曾作過有力的回應。他們在積極為五四“反傳統”做辯護的同時,還更進一步強調了五四的“現代性”。[3]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身處的社會文化語境更為復雜:一方面,在“全球化”“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本土化”似乎正走向消亡,但與此相悖的是,世界范圍內的“地域性”“民族性”“種族性”的矛盾和沖突卻日顯激烈;另一方面,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國故事”“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流話語導向下,各種所謂的“國學”、旁門左道的“傳統文化”也借勢回歸,干擾著我們的視聽。另外,在“消費至上”“娛樂至死”的消費文化語境下,價值模糊、立場搖擺、信仰坍塌的現象大量存在。如此種種,百年來中國社會所建構的新文化、新思想,卻似乎難以像我們的前輩那樣對這一切作出有力而積極的回應。而正是在這樣的語境下,以王德威、顧彬為代表的海外漢學,卻憑借全新的學術觀念和獨到的分析論證,在新一輪的消解五四和“現代性”質疑的學術浪潮中[4],贏得了萬千擁躉,讓我們不得不注意和反思。

今天我們研究中國新詩,必須在這樣的思想學術背景下,一一正視和回應如下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晚清至五四中國思想文化的現代轉型,如何看待五四前后中國新詩在否定傳統中發生,又如何看待中國新詩的現代性與民族性,以及如何看待中國新詩在20世紀上半葉的傳播和接受問題等。

我們仍然是上溯,回到百年中國新詩的歷史現場。其實,歷史的原生態是多聲部的,可謂“盤根錯節”“眾語喧嘩”,跟我們相對單一的文學史描述相比要復雜得多。按照克羅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5]的說法,我們的文學史描述總是主觀的、指向當下的,總是以有利于我們自己的言說方式來進行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歷史書寫和話語表達總存在遮蔽、壓抑和誤讀的成分。因此,我們有必要從蕪雜的史料文獻中,發現一些為我們所忽略、遮蔽和壓抑的歷史細節,并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角度,來作重新的梳理和研究,而避免作簡單的價值判斷和草率的倫理分析,借此來達到對中國新詩的更進一步認識。

本著就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問題而展開的。希望通過“民間”話語,這樣一個長期被文學史遮蔽、壓抑和誤讀的視角,來重新梳理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新詩如何發生、怎樣發展的,重點分析和闡釋民間話語與中國新詩的現代性等,并透過這些來探究和思考中國新詩的傳播與接受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三都| 项城市| 宝山区| 江永县| 大悟县| 北海市| 前郭尔| 杭锦后旗| 淳安县| 山东省| 巴林右旗| 南投县| 陇西县| 诏安县| 阳城县| 九寨沟县| 大姚县| 和林格尔县| 北安市| 康马县| 淮北市| 富源县| 多伦县| 贵溪市| 万宁市| 巴林右旗| 阜阳市| 襄城县| 青河县| 澎湖县| 巴中市| 芒康县| 夏河县| 金阳县| 徐汇区| 湖南省| 运城市| 蒙城县| 宁国市|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