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空間—政治秩序建構下的元代蒙古族漢詩創作

第一節 元代概念的界說

“元代”(Yuan dynasty),此一概念看似簡單常見,實則歧義紛紜。而造成諸多歧義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們對元代享國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難以達成一致。縱觀13世紀至14世紀蒙古族群發展之重要歷史節點: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于斡難河源稱成吉思汗,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由此誕生;成吉思汗22年(1227),蒙古滅西夏;窩闊臺汗6年(1234),蒙古滅金;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汗位,與阿里不哥爭位,大蒙古國隨之解體;元世祖至元8年(1271),忽必烈取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大都;至元16年(1279),蒙古滅南宋,實現大一統;元順帝至正28年(1368),明軍破大都,元廷北遁,作為大一統王朝的元朝自此覆滅。由此可見,若自蒙古政權統治之延續以觀之,元代當從成吉思汗即位時算起,至明軍破大都,共計163年;如果以統治重心在漢地以論之,又當以忽必烈即位為起點,元代存世唯109年;倘若緊扣“大元”國號之有無,元代則當始于元世祖至元8年(1271),享國僅98年;而若是以大一統王朝之建立推之,則又當以忽必烈滅南宋之至元16年(1279)為起點,元代存在時間不過90年而已。此外,假如像許多漢學家那樣,將元朝納入整個大蒙古國的演進中加以考察,則“元代”的概念必然更為復雜。以上諸說中,目前得到史學界主流認同的主要有163年和98年兩種。如《中國歷史辭典》稱:“元朝,朝代名。……從成吉思汗到元順帝,歷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從元世祖定國號稱‘元’至順帝北返蒙古草原,凡十一帝,九十八年。”[1]又如《辭海》亦解釋道:“元。……朝代名。……(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軍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自成吉思汗至此,共歷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自世祖(忽必烈)定國號起,共十一帝,九十八年。自成吉思汗建國起,歷史上都泛稱元朝。”[2]具體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界,學者們對元代的理解和表述則又各持己見。如鄧紹基主編《元代文學史》稱:“我國歷史上的元代,是蒙古族的上層貴族集團掌握國家權力的時代,史稱元朝。由于種種原因,元王朝統治中國的時間不長,如果自蒙古王朝滅金,統一北方算起,到惠宗妥歡帖木兒至正28年(1368),明兵攻下大都,元室北遷,統一的元王朝宣告滅亡為止,計有一百三十四年;如果自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1271)改國號為‘大元’算起,則為九十七年;如果自至元13年(1276)元軍占領臨安,宋室投降,元王朝統一全國算起,只有九十二年。按照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元代文學史的起訖時間大致可定為從蒙古王朝滅金到統一的元王朝滅亡。”[3]對于此說,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繼承之,謂“元代文學涵蓋的時間,大致可以從蒙古王朝滅金、統一北中國(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領導的義軍推翻、元順帝逃離大都(1368)止,其間約一百三十四年”[4]。而錢仲聯等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則又依各文學家實際效命之地而劃分其朝代歸屬,如元代部分開篇即載:“丘處機(1148—1227)”[5]。此后,傅璇琮、蔣寅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更稱:“元朝如從成吉思汗建國時計,則是起于1206年,迄于1368年。”[6]歧說之眾,由此可見一斑。

自不同角度以觀之,無論是史學界還是文學界,以上諸說,各自均有道理,故學者至今仍難就此達成一致。這不僅給普通民眾認知歷史造成許多困擾,而且導致文史學界的某些研究和討論也存在邏輯或論域上的混亂。在相關理論取得突破之前,唯有于研究之初,首先根據論題對“元代”概念范圍予以界定和說明方顯得較為妥當。自族群涵化角度觀之,在元代文學研究中,筆者以為史學界所持的廣義元代概念頗值得借鑒,即指鐵木真于公元1206年在斡難河源稱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國,至元順帝至正28年(1368)秋明軍攻陷大都,共計163年。該選擇主要基于以下考慮:首先,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前后開始,蒙古軍便發動西征花剌子模和南攻金、夏等戰事,并以波浪推進式的沖擊對南宋產生一定影響,后來出現的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四大族群的涵化,實則在此時即已開始;其次,金末元初一代戲曲家,如元好問、楊果等,均生長于蒙古族群南下的戰亂環境之中,此種經歷對他們的生平、心理和創作必然產生重要影響;最后,族群涵化是一個緩慢且漫長的過程,在一個較長時段上考察其與元代文學發展之間的關系,可能更有利于把握相關問題的來龍去脈,也更便于本研究的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廣義元代這一概念,目前國內史學界多嘗試與國際史學界接軌,采用“蒙元”的稱謂予以代替,如蕭啟慶、陳得芝、韓儒林、劉迎勝等歷史學者即普遍采用這一概念。[7]在歷史學論域中,“蒙元”是大蒙古國與元朝的合稱,“蒙”和“元”之間乃是一種并列關系結構。此概念具有較大合理性,畢竟在歷史上,作為朝代名稱的“元”直至至元8年(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時方出現,若徑直將大蒙古國成立至此之間的歷史稱為元朝,顯然與史實相忤。正因如此,某些文學研究者亦逐漸采用此說。[8]不過,不可諱言的是,“蒙元”概念也存在一定弊端,在詞語結構上易于產生歧義,既可如前所述,理解為并列結構,即“大蒙古國”和“元朝”的并稱,又可視作偏正結構,以“蒙”修飾“元”,理解為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而后者在中國當下語境中顯得較為敏感,容易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誤解和爭議,以至于某些學者不得不以“(蒙)元”或“蒙·元”等形式進行表述[9]。有鑒于此,本研究仍暫取廣義元代的概念來進行論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娱乐| 遂平县| 牟定县| 汉川市| 上饶市| 揭阳市| 镇赉县| 沂源县| 德兴市| 理塘县| 崇阳县| 海城市| 德清县| 廉江市| 策勒县| 三门峡市| 扎囊县| 南康市| 龙江县| 德钦县| 伊川县| 奉贤区| 财经| 理塘县| 泉州市| 育儿| 务川| 永州市| 镶黄旗| 镇宁| 蒙阴县| 海兴县| 上思县| 关岭| 松桃| 新乐市| 安新县| 都昌县| 汶川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