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中古樂安孫氏家族概觀

中古樂安孫氏家族的得姓始祖為陳國國君陳厲公的長子陳完之后、齊國大夫孫書。陳宣公二十一年(前672),因陳國內亂,陳完出逃到齊國,并改姓為田,此后田完的后代子孫便在齊國扎根繁衍。田完四世孫田桓子無宇的次子、在齊國官至大夫的田書,因在昭公十九年(前523)統兵征伐莒國有功,不僅被齊景公賜姓孫氏,而且被封于樂安地區,孫書也由此而成為樂安孫氏家族的得姓始祖。春秋戰國時期的樂安孫氏家族屬于一個典型的軍事貴族世家,家族的尚武門風表現得特別突出。孫書本人以軍事見長,是著名的軍事家,其子孫憑(字起宗)在齊國擔任軍事要官,其一世孫孫武、五世孫孫臏則是春秋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同其祖輩一樣,孫臏之子孫勝在秦國也是以軍事見長,官至秦國將軍。春秋戰國時期樂安孫氏家族尚武門風的形成,無疑是與春秋戰國時期兵戎相見的諸侯爭霸戰爭以及統治者崇尚武勇的時代特征密不可分的。

相較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樂安孫氏家族,秦漢時代的樂安孫氏家族成員除了出任武官外,如孫憑官至車騎將軍、孫厚為大將軍掾、孫瑤為中郎將(官品與俸秩為二千石,低于諸將軍),在地方郡縣任職、官職為太守和縣令的居多,如安定太守孫詢、太原太守孫福、天水太守孫敻、清河太守孫邃、漢陽太守孫躭、太原太守孫旃,以及安邑令孫騏、洛陽縣令孫儵等。這一時期的樂安孫氏家族成員在朝中任職的不多,只有孫卿官至漢侍中(侍從皇帝左右的官員)、孫國官至尚書郎(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的官員)。從總體上講,秦漢時期的樂安孫氏家族成員雖然仕宦不斷,但其家族并不十分榮顯。

魏晉南北朝時期,樂安孫氏家族有了很大發展。這一時期,除了在地方任職的家族成員外,在朝中任職的家族成員增多,如孫倰曾任太官令,孫芳官至中書令,孫旂累遷黃門侍郎、太子詹事、衛尉等職,孫弼為中堅將軍,領尚書左丞,轉為上將軍,而有才名的孫惠蔚通過察舉考試,先后出任中書博士、皇宗博士等職,不久升遷秘書丞、黃門侍郎、中散大夫、正黃門侍郎、著作郎、國子祭酒、秘書監、光祿大夫等職。與春秋戰國時期樂安孫氏家族尚武的家族門風不同,魏晉時代樂安孫氏家族門風開始出現轉變,這就是從“尚武”向“尚儒”的轉化。其轉化的關鍵人物一為曾出任魏秘書監的孫炎,他一生致力于儒家經典注疏和傳播,曾“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春秋三傳、國語、爾雅諸注,又著書十余篇”[1],由于其深諳儒家經典而被時人稱為“東州大儒”。二為官至魏濟州刺史、除授光祿大夫的孫惠蔚,同孫炎一樣,他精通儒家經典,《詩》《書》《孝經》《論語》《易》《禮經》《春秋》等儒學經典無所不學,并且“以儒學振耀一時,為時師友”[2],被譽為“以風鑒儒學,儀范本朝”[3]的“大儒”。南北朝時期,對樂安孫氏家族儒學傳承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是孫惠蔚族孫孫靈暉與孫萬壽。受其曾祖孫惠蔚影響,孫靈暉自幼研學祖上遺留下來的儒家經典著述,不僅對儒學經典研精究微,而且不斷訪求精通儒學的師友,向學問道。對儒家經典的孜孜探索,使他深得“三禮”“三傳”之宗旨,并因通曉儒術而被擢授為太學博士和國子博士,專門為北齊宗室南陽王高綽講授儒家經典。孫靈暉之子孫萬壽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學教育,“年十四,就阜城熊安生受五經,略通大義,兼博涉子史”,且“善屬文”[4]。魏晉時期樂安孫氏“尚儒”的家族門風,為樂安孫氏家族的發展提供了內在發展動力。

唐代是樂安孫氏家族發展的輝煌時期。唐代樂安孫氏家族歷經9代,第一代孫仲將、第二代孫希莊和第三代孫嘉之皆屬單傳,家族人丁單薄。但是從第三代孫嘉之開始,樂安孫氏家族開始走向發展。孫嘉之本人科舉及第,出身進士,官至宋州司馬,自此以后家族科第不斷。對唐代樂安孫氏家族發展意義更大的,則是從孫嘉之開始,改變了以前樂安孫氏家族四世單傳、人丁單薄的狀況,自此家族迅速發展壯大。唐代樂安孫氏家族的發展興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其一,科考及第不斷。從第三代孫嘉之進士及第開始,唐代樂安孫氏家族便走上了科舉興家之路,科第不斷。僅從《新唐·宰相世系表》記載看,唐代樂安孫氏家族第四代有男性成員4人,其中孫逖進士及第,孫遘制舉及第,孫造文詞清麗舉及第。第五代有男性成員11人,其中孫宿制舉及第,孫成明經及第。第六代有男性成員20人,其中孫公器詞科及第,孫公乂明經及第,孫景商進士及第。第七代有男性成員41人,其中孫簡、孫范、孫頊、孫琩、孫瑝、孫奭(字化南)、孫備、孫偓8人進士及第,孫嗣初明經及第,孫璘弘文館生,孫侀鄉貢進士及第,孫伉春秋博士。第八代男性成員有28人,其中孫紓、孫徽、孫絿、孫揆、孫拙5人進士及第,孫緯宏詞科及第。綜合上述統計可知,唐代樂安孫氏家族共有22人科舉及第,其中進士15人,制科2人,明經3人,詞科及第2人。

其二,仕宦人數眾多,并且不乏朝中高官。唐代樂安孫氏家族是一個典型的仕宦家族,從第一代到第九代皆有家族成員仕宦為官。第一代孫仲將、第二代孫希莊和第三代孫嘉之皆仕宦為官。三代單傳的孫嘉之有子4人皆出身仕宦,其中,孫遹官至左羽林兵曹參軍,孫遘官至亳州刺史,孫造官至詹事司直,孫逖官至刑部侍郎、中書舍人。第五代有11人仕宦為官,其中多人官至刺史,如孫宿官至刑部郎中、中書舍人、華州刺史,孫成官至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孫會官至郴州、溫州、廬州、宣州、常州刺史并贈工部尚書,孫公彥官至睦州刺史。第六代有17人仕宦為官,大多為中高級官員,其中孫公器官至信州刺史、邕府經略使兼御史中丞,孫惟肖官至監察御史,孫微仲官至沔州刺史,孫公乂官至吉州刺史、饒州刺史、睦州刺史、工部尚書,孫復禮官至貝州刺史,孫景商則入朝為官,曾任殿中侍御史、刑部員外郎、天平節度使等職,孫向大理評事兼監察御史。第七代有32人仕宦為官,這一代是唐代樂安孫氏家族最榮顯時期,不僅仕宦人數眾多,而且有數人在朝中擔任中高級官員,其中孫簡官至中書舍人,孫范官至監察御史、淄青節度使,孫方紹官至大理寺丞,孫碧官至汀州刺史,孫瑝官至御史中丞、汀州刺史,孫堯官至夑州刺史,孫儲官至湖州刺史、天雄節度使、秦州節度使、兵部尚書,而孫偓狀元及第并官至宰相,把唐代樂安孫氏家族推向前所未有的榮光時期。第八代有22人仕宦為官,亦有數人擔任刺史、吏部侍郎、侍御史、監察御史等類的中高級官職,如孫景章官至永州刺史、太子中舍人,孫讜官至蓬州刺史,孫徽官至常州刺史,孫緯官至歙州刺史、吏部侍郎,孫蚪官至侍御史,孫玩官至蓬州刺史,孫棨官至中書舍人,孫揆官至中書舍人、京兆尹,孫拙官至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書舍人等職??傊瑥牡谒拇降诎舜?,是唐代博州武水樂安孫氏家族發展、興盛時期,其時家族人丁興旺,仕宦人數眾多,并且出現了許多朝中高官。

其三,文儒兼修的家族門風,家族的文化底蘊深厚。唐代樂安孫氏家族承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樂安孫氏家族尚儒的家族門風。孫逖作為振興唐代樂安孫氏家族的關鍵人物,無疑是唐代樂安孫氏家族崇尚儒學的典范,他一生大力倡揚和推崇儒家之道,無論是為人、為學還是為政,抑或品評人物,皆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指針,始終踐行著儒家倫理道德規范。其后代子孫像孫宿、孫成、孫簡、孫瑝、孫偓、孫拙、孫審象、孫景商、孫備、孫景裕、孫嬰、孫方紹等皆傳承了先世崇尚儒學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通經學古,“傳儒門經術之業,居孔氏政事之科,根于惠慈,輔以才術,行存家范”[5],凸顯出濃厚的尚儒的家族門風。與魏晉時期的樂安孫氏家族有所不同,唐代樂安孫氏家族“開始由單純‘尚儒’轉為‘文儒兼修’”[6]。孫逖之父孫嘉之在弱冠之年便以文章而著名,其文學作品有“文窮三變而尤工氣質”[7]的特點。孫嘉之有子四人,皆精于詞學;有女六人,亦對圖書史籍有著廣泛的興趣。尤其是孫逖,既是名儒,又是有唐一代頗有文名的文學大家,早年便因文學出眾而登文藻宏麗科,其杰出的文學成就得到時人高度贊譽。受家族濃厚文學氛圍的影響,孫逖后代子孫如孫宿、孫絳、孫成、孫方紹、孫公器、孫簡、孫紓、孫徽、孫絿、孫備、孫儲、孫澥、孫伉、孫倚、孫鐸、孫埴、孫棨、孫偓等,皆表現出杰出的文學才華,許多人則因文學才華和文學修養出眾或進士及第,或在仕途升遷中轉任為“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草進畫”[8]的中書舍人一職。文儒兼修的家族門風,無疑使樂安孫氏家族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縱觀唐代樂安孫氏家族發展史不難看出,唐代樂安孫氏家族是一個典型的仕宦家族和文學家族,科舉與文學在其家族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大城县| 冀州市| 密山市| 贵阳市| 信阳市| 泸溪县| 崇阳县| 石家庄市| 滨州市| 凤山市| 武邑县| 永清县| 贵州省| 屏南县| 河北区| 张家口市| 西乡县| 渭南市| 项城市| 油尖旺区| 象山县| 潼关县| 小金县| 平塘县| 桐乡市| 迭部县| 南平市| 黔西| 灵川县| 岚皋县| 万荣县| 衡东县| 冕宁县| 伊宁县| 梅州市| 古田县| 湘潭县| 齐河县| 平利县|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