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世界的莎士比亞研究:新材料與新視域
- 楊清
- 833字
- 2025-04-27 16:52:21
第一章 作家生平研究
我們為什么要進行作家的生平研究?這一問題看似多余,但事“須求其所以然”[1],更何況是嚴謹的學術研究。只有真正理解作家生平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才能對作家與作品有著較為深入的把握。文學作品并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是緊緊與歷史環境、文化語境、作家經歷與價值選擇相聯系。作家生平傳記以真實性與紀實性為基本準則,集中而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種種外在環境對作家的影響,及其與作品創作之間的可能內在關系;而莎士比亞生平研究既涉及莎士比亞生平事跡的史料記載,又融入了傳記作者和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觀念與價值判斷,正如伊格爾頓所言:“在我們的事實陳述中,隱藏的價值結構基本上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2]作家的生平關乎作家進行作品創作時的價值選擇與風格偏好,關乎時代環境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對作家生平進行研究則有助于準確而深入地把握作品。
英語世界莎士比亞生平研究早在18世紀初便萌蘗,歷經三個世紀之久,始終方興未艾,甚至在后現代語境中大有聲勢浩大之態。盡管英語世界有關莎士比亞生平傳記存在的合理性有一種自我消解式的說法——莎士比亞生平的“意外性、偶然性或目的性揭示了一種歷史僵局……這個歷史僵局損害了傳記”[3],但英語世界仍然不斷涌現出莎士比亞傳記和生平研究著作。據目前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僅100年時間內(1920—2020),英語世界莎士比亞生平研究著作多達80余部[4],基本上隔幾年時間就會有一本莎士比亞傳記或生平研究著作問世,僅21世紀以來,就出版了40余部傳記。英語世界有關莎士比亞生平的研究,可謂成績斐然。
國內莎士比亞生平研究并未形成規模,但國內學界經歷了從“奇聞軼事”到“學術性研究”再到重視“西方傳記評述”的歷程。盡管國內生平研究產生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研究模式往往遵循的是從出生到死亡的歷時性敘事。相較之下,除了一般意義上對莎士比亞生平事實進行收集與綜合的著作外,英語世界還有從虛構性日記、女性主義和微觀史學等多元視角考察莎士比亞生平的研究成果,且這類成果至今還未譯介至國內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