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研究核心概念與基本思路

(一)關于幾個概念的說明

本書研究對象是張居正改革群體,需對“群體”“張居正改革群體”“張居正之黨”和“張居正政治資源”等概念加以詮釋。

社會學中研究群體,要注意群體特征、構成、價值觀、互動等。歷史學中的群體與社會學有一定共性,但也存在差異性。“歷史學領域中的社會群體,應該是在更大的時空范圍中,具備身份一致感,并有著共同利益的人群,群體中的成員,并非一定發生直接的交往聯系,但一定生存在一個大的場景之下。”[100]

本書討論的張居正群體是需要重點說明的概念。此前的研究中,展龍在《張居正改革時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影響》中多次提到“張居正改革集團”,但并未定義和深入系統研究。[101]吳琦強調張居正改革群體互動過程,揭示張居正如何建構社會關系網絡,并將社會關系與資源轉化為政治資本,最終達成政治目的的事實及意義,但也未準確定義張居正改革群體,亦未深入研究此群體如何互動。[102]筆者認為,張居正改革群體,是在張居正領導下,積極參與張居正改革,并形成緊密利益關系的政治群體。分為核心成員和邊緣成員:核心成員受張居正重用,為某項或各項改革措施主要推動者或執行者,有的與張居正還存在緊密私人關系;邊緣成員則未參與具體改革進程,但追隨張居正,對張居正改革有一定影響。張居正改革群體作為社會群體的一種,分屬不同地域和職位,有些成員彼此之間并無交往,但都以張居正為核心共同推進了改革事業,具有鮮明群體特征。“張居正之黨”是受張居正重用或追隨張居正的人,并不等于張居正改革群體。張居正改革群體和“張居正之黨”構成張居正政治資源主體,張居正政治資源是張居正在其政治生涯中所使用的各種社會關系總和,還包括以明神宗、李太后為代表的皇室及以馮保為代表的中官等。[103]

(二)基本思路

本書以張居正改革群體為視角,通過考察張居正改革群體之演變,揭示張居正改革群體與張居正、張居正改革、晚明政治格局及晚明社會變遷之關系。

在第一章,本書集中討論張居正的人生經歷、成就及時代背景,為研究張居正改革群體提供參考。第一節,“張居正之時代”,從嘉靖以來的政治危機、經濟衰頹、邊疆沖突、地方叛亂等介紹當時明王朝所面臨的國家危局,為萬歷初年推行的張居正改革做鋪墊。第二節,“張居正之人生”,以張居正的家譜、年譜等資料為基礎,從張居正家庭、求學、從政等成長經歷,以及張居正的改革事業、個人思想等成就,分析影響其人生軌跡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張居正改革群體構成”,集中討論張居正改革群體的演變過程、組成及特征。第一節,“張居正改革群體之演變”,以張居正政治地位變動為時間劃分標準,以若干重大事件為線索,結合有代表性之個案,揭示張居正改革群體的演變過程。第二節,“張居正改革群體組成”,先對張居正改革群體進行準確定義,然后以《明史》《明實錄》《張居正集》等文獻資料為基礎,篩選出張居正改革群體成員,揭示張居正改革群體的構成類別,分析其學緣、地緣、姻緣等關系。第三節,“張居正改革群體構成特征”,從群體的地域、出身、官職等歸納其特征。

第三章,“張居正改革群體與萬歷新政”,考察張居正改革群體與張居正及張居正改革之關系。分為三節,通過萬歷新政中之若干重要措施的推行,考察張居正改革群體在這些措施的形成、實施等過程中的作用,總體評價張居正改革群體在張居正改革中的角色、地位及作用。

第四章,“張居正改革群體與晚明政治格局”,考察張居正改革群體與晚明政治體制的關系。第一節,“張居正改革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互動”,通過考察張居正改革群體在張居正改革過程中與皇室、中官、言官關系變化,揭示張居正改革群體與他們的互動過程。第二節,“張居正與湖北地方社會”,通過考察張居正與湖北地方官員、士紳關系,揭示張居正對地方社會的影響。第三節,“歸鄉與治國:以張居正嘉、萬回鄉為中心”,通過考察張居正兩次回鄉的不同經歷,揭示其政治生涯的變化。第四節,“彼文忠、此文忠:從張璁興革到張居正改革”,通過對張璁興革與張居正改革的考察,揭示張居正改革在明朝中后期政治改革浪潮中的重要歷史地位。

結語,考察張居正改革前后的官風、士風、民風的變化及成因,揭示張居正改革群體對晚明社會風氣變遷之影響。對張居正改革群體進行整體評價,并對張居正改革進行重新審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凉山| 略阳县| 昔阳县| 崇左市| 时尚| 嫩江县| 洪泽县| 公安县| 城口县| 凌云县| 木兰县| 大邑县| 新蔡县| 吉木萨尔县| 德惠市| 清水县| 蓝山县| 蒙阴县| 德保县| 哈尔滨市| 长寿区| 临安市| 安西县| 长岛县| 昌黎县| 仁布县| 竹溪县| 彰化市| 方城县| 迁安市| 平遥县| 桦甸市| 临湘市| 黔西县| 米泉市| 徐汇区| 龙泉市| 扶沟县| 兴安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