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研究現狀

關于律師和訟師的話題,從整體上看,前人已有的研究分別是關于訟師或者關于律師的,也有就律師和訟師二者的功能進行對比闡述的。

1994年王申著《中國近代律師制度》,集中論述律師制度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問題,其研討范圍涉及清末和民國時期,梳理了清政府晚期、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律師制度的主要內容,也包括外籍律師的早期實踐活動。1998年張耕主編的《中國律師制度研究》,認為中國古代律師制度的萌芽是訟師的法律服務,此書簡要介紹了中國近代律師的形成和發展。1998年徐家力著《中華民國律師制度史》,將中國律師制度的研究向前推進,重點以民國頒布的三部重要律師法典為主線,深入探討不同階段律師的內容和特征,集中論述了曹汝霖、沈鈞儒等幾位著名民國律師的執業活動。2008年陳同著《近代社會變遷中的上海律師》,以近代上海的律師為研究對象,展示律師制度在上海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以及這一制度怎樣影響上海社會。2012年邱志紅著《現代律師的生成與境遇》,以民國時期北京律師群體為中心進行研究,對律師制度在中國的萌生與發展做了梳理,重點研究北京律師公會和律師群體的養成及其執業狀態與境遇。

2005年黨江舟著《中國訟師文化——古代律師現象解讀》,將訟師作為中國古代的律師進行解讀,介紹訟師的概況及形成原因,訟師的發展階段及特征、訟師的執業行為及精神世界以及相關訟師秘本。2011年郭建著《中國訟師小史》,描述了訟師的產生,訟師的法律地位,訟師的執業特點和法律形象。2012年美國學者梅利莎·麥柯麗著《社會權力與法律文化——中華帝國晚期的訟師》(明輝譯),是一部關于中國法律與歷史的學術力著,非常難得可見的是境外的歷史學者對中國訟師文化的熱忱投入。麥柯麗——美國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明清時期及近現代中國史、社會史和法律文化。該書于1998年在美國出版,次年被美國圖書館權威期刊《選擇》評為年度“杰出學術著作”,作者在認真梳理與分析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勾勒出兩個似乎截然不同卻又異常鮮活的“訟師形象”,分別源于官方的與民間的訟師。如作者所言,這樣的不同映射出中華帝國晚期對法律問題的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之間的緊張關系,書中試圖理解和解釋,“法律實踐與民間文化如何共同融入中華帝國晚期的法律文化之中”。

此外,1997年邱遠猷、張希坡的《中華民國開國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對近代司法制度進行了梳理;2007年徐小群的《民國時期的國家與社會——自由職業團體在上海的興起(1912—1937)》,2009年朱英、魏文享的《近代中國自由職業者群體與社會變遷》,研究律師這一近代自由職業群體的產生和民國律師職業自治問題;2012年傅國涌的《追尋律師的傳統》,其中多篇作者撰文,對本土律師的出現、民國律師的執業進行了專題描述。

近年來學者撰寫的相關內容的重要論文,主要有:霍存福的《從業者、素養、才能:職業與專業視野下的清代訟師》以及《唆訟、嚇財、撓法:清代官府眼中的訟師》,兩篇論文從訟師執業的角度進行深度分析;邱澎生的《以法為名——訟師與幕友對明清法律秩序的沖擊》,認為明清時代幕友與訟師兩類雖都不屬于政府編制內人員,卻都是較熟悉法條規章與審判實務的法律專業人士,他們在全國各地的出現與增多,既影響明清政府的司法審判,也沖擊了國家的法律秩序;陳景良的《訟學、訟師與士大夫——宋代司法傳統的轉型及其意義》,從多層互動的角度論證了訟學、訟師與士大夫的對立與融合;陳景良的另一文《訟師與律師:中西司法傳統的差異及其意義——立足中英兩國12—13世紀的考察》,從文化背景、訴訟權利、結構、訴訟機制四個方面回答了訟師與律師的不同命運。此外,還有一些以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地域為中心,研究近代律師制度的生成及執業狀態、特點的論文,如臺灣學者孫慧敏的《中國律師制度的建立——以上海為中心的考察(1911—1912)》《從東京、北京到上海:日系法學教育與中國律師的養成(1902—1914)》。此外,還有一些研究中國近代律師公會內容的文章。

綜上,關于訟師和律師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分別圍繞傳統訟師和律師的各自領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其一,關于中國傳統訟師文化和訟師現象,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問題。長期以來,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關于宋、明、清各時期訟師現象的學術論述,學者們就傳統社會中訟師的生存形態、執業特點、訟師對司法審判的影響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研究深入且成果豐碩。

其二,關于現代律師群體的研究從20世紀末期逐漸引起關注。特別是隨著“律師百年”紀念,律師制度的研究成果不斷推陳出新,學者們不僅從制度史的研究層面關注律師制度的演進發展,還從社會史和文化史相結合的角度,研究律師群體的養成、律師公會的作用、律師的執業活動等,重視律師制度背后的各種思想文化、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對律師階層形成的影響,特別是地區性的律師群體研究,如上海、北京、西安地區的律師群體生成及境遇,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其三,目前極少有人關注清末民初從訟師到律師的特定歷史時期。或許是因為資料局限,從訟師到律師的轉型,如何發展演進,二者是否形成交集,律師制度創設后訟師和律師各自的生存狀態,具體到訟師消失的軌跡、訟師的最終命運,相關研究明顯不足,甚至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如“從訟師到律師是從量變積累到質變”的觀點以及“訟師演變為律師”的判斷等,均需要重新探究、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资源县| 砀山县| 阳朔县| 廉江市| 青铜峡市| 博兴县| 舟山市| 攀枝花市| 二手房| 中西区| 沿河| 仙居县| 本溪| 中宁县| 莱州市| 扶余县| 武山县| 湖南省| 古交市| 化州市| 宜兴市| 泰州市| 忻州市| 施甸县| 时尚| 崇仁县| 赫章县| 昌黎县| 孝昌县| 永胜县| 盈江县| 宜川县| 兴海县| 盐山县| 古交市| 玛纳斯县| 吉林省| 宁陕县| 玛曲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