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古典諷喻

自從文藝復興以來,“古典的”(classical)一詞用來泛指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的歷史、文化或文學。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是當今歐美國家現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有學者指出,沒有了古代文明,“我們的文明就會變得更單薄,更破碎,更缺乏思想性,更注重物質利益——實際上,不管我們積累了怎樣的財富,打過怎樣的戰爭,做出過怎樣的發明,我們的文明都更沒有資格稱為一種文明,因為它的精神成就遜色很多”[1]。當然,重新回憶古代輝煌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匍匐在古人的腳下,而是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西方文化或文學的緣起或其最初形態。雖然“起源即本質”已是過時的19世紀的觀念了,但對歐美文學研究來說,古典文學一方面是馬克思所說的“高不可及的范本”[2],另一方面又內在地規定了后世文學的發展路徑,這對諷喻傳統來說尤其適用。

“荷馬史詩”是歐美文學及其諷喻傳統的源頭之一。諷喻現象,在“荷馬史詩”中早就有所暗示,后來引起赫拉克利特、色諾芬、畢達哥拉斯等人的尖銳批評。有了批評才會有反批評,這是導致忒根尼斯發明“諷喻”的直接原因。柏拉圖將詩人逐出理想國,指摘諷喻故事敗壞青年人的心靈,這是諷喻誕生后遭遇的第一場危機。但另一方面,柏拉圖也經常用諷喻方法表達哲學真理,并創作了“洞穴故事”這一著名諷喻。古代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注意到用諷喻手法來塑造人物性格,開始挖掘諷喻的藝術創造潛力;另一位著名作家普魯塔克則用諷喻來解讀傳統神話,繼續保持和發揚了諷喻的闡釋功能。

同時,羅馬作家也注意到諷喻的語言學或修辭學功能。西塞羅第一次在拉丁語論文中使用了希臘語形式的“諷喻”一詞。他沒有將這個術語翻譯成拉丁語,而是直接借用了這個詞語的希臘語,這奠定了此后拉丁語系統中這一概念的使用方式。正如數百年之后奧古斯丁指出的,如果翻譯成拉丁語,那只會造成新的混亂。西塞羅提出,諷喻是“隱喻的連續之流”(a continuous stream of metaphors),這影響了后人的認識。羅馬修辭學家昆體良的《演說原理》認為,連續的隱喻造成諷喻。[3]在其起源上,諷喻就暗含著“隱喻”的意思,被視為語言運用的一種特殊方式,這為此后人們從修辭學方向展開進一步論述奠定了基礎。總括說來,歐洲古典文學中的諷喻既是一個文學批評概念,也是一個修辭學概念,具體運用于“荷馬史詩”批評和維吉爾的詩歌創作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高安市| 缙云县| 巧家县| 皋兰县| 石屏县| 固安县| 徐闻县| 长宁县| 岳池县| 砀山县| 东城区| 德江县| 旺苍县| 泗洪县| 朝阳区| 五莲县| 藁城市| 兴仁县| 新沂市| 屯门区| 德安县| 大田县| 志丹县| 江永县| 榆社县| 汉寿县| 布尔津县| 泸溪县| 吉木萨尔县| 松溪县| 兴海县| 孝义市| 塔河县| 上栗县| 辽宁省| 田阳县| 肥城市| 浦北县| 高台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