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文學空間的重疊與蔓生:“百草園”研究作者名: 丁文本章字數: 13字更新時間: 2025-04-27 17:31:30
第一章 “百草園”的歷史溯源
第一節 從“秋草園”到“百草園”:文本對話與經典生成
“百草園”因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而廣為人知,相比較而言,周作人筆下的“百草園”則較少引人注目。實際上,從早年日記到晚年《知堂回想錄》,周作人對“百草園”的描摹前后持續了六十多年,[1]這座屬于周作人自己的“百草園”與《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園”構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參照。
更重要的是,作為周氏兄弟共同的“園地”,二人的“百草園”文本之間存在著一種未被重視的對話關系,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經典文本的生成則與這一對話有著密切的關聯。
表面看來,周作人將“百草園”作為專題敘述始于1951年《亦報》上發表的“百草園”專欄(1951年7月1日至8月30日,共61篇)。但事實上,周作人的“百草園”書寫很早便已開始,甚至早在魯迅創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前,周作人已經展開了相應寫作。1951年,當周作人開始有意識地注解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時,其實也是通過與魯迅文本的對話來回憶往昔。因此,對讀周氏兄弟的“百草園”文本,會發現這座典型的紹興民居——臺門的后園[2]所隱藏的層次遠比人們想象的要豐富;而以“百草園”為視角進入周氏兄弟的系列文本,也會發現這些文本其實都是在復雜的對話中經過不斷累積漸次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