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張政文[1]

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fā)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重大論斷與戰(zhàn)略任務。可以說,新時代對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文科大學的愿望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身處這樣一個偉大時代,因應這樣一種戰(zhàn)略機遇,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正式創(chuàng)建。學校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發(fā)展,基礎雄厚、實力斐然。中國社會科學院是黨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新時期黨中央對其定位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使命召喚擔當,方向引領未來。建校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依托社科院強大的學科優(yōu)勢和學術隊伍優(yōu)勢,以大院制改革為抓手,實施研究所全面支持大學建設發(fā)展的融合戰(zhàn)略,優(yōu)進優(yōu)出、一池活水,優(yōu)勢互補、使命共擔,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學優(yōu)勢與特色。學校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科教融合、強化內涵發(fā)展,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為爭創(chuàng)“雙一流”大學打下堅實基礎,積淀了先進的發(fā)展經驗,呈現(xiàn)出蓬勃的發(fā)展態(tài)勢,成就了今天享譽國內的“社科大”品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庫”就是學校傾力打造的學術品牌,如果將學校之前的學術研究、學術出版比作一道道清澈的溪流,“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庫”的推出可謂厚積薄發(fā)、百川歸海,恰逢其時、意義深遠。為其作序,我深感榮幸和驕傲。

高校處于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是新時代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建校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是我國第一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是我國最高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周揚、溫濟澤、胡繩、江流、浦山、方克立、李鐵映等一大批曾經在研究生院任職任教的名家大師,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學與研究,產出了一大批對文化積累和學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能夠代表國家水準的重大研究成果,培養(yǎng)了一大批政治可靠、作風過硬、理論深厚、學術精湛的哲學社會科學高端人才,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進行了開拓性努力。秉承這一傳統(tǒng),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資源豐富、學科門類齊全、基礎研究優(yōu)勢明顯、國際學術交流活躍的優(yōu)勢,我校把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努力建設既體現(xiàn)時代精神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以“雙一流”和“新文科”建設為抓手,啟動實施重大學術創(chuàng)新平臺支持計劃、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支持計劃、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支持計劃、科研獎勵支持計劃等一系列教學科研戰(zhàn)略支持計劃,全力抓好“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四大”建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把政治要求、意識形態(tài)紀律作為首要標準,貫穿選題設計、科研立項、項目研究、成果運用全過程,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圍繞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研究,不斷推進知識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不斷推出有思想含量、理論分量和話語質量的學術、教材和思政研究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庫”正是對這種歷史底蘊和學術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更是新時代我校“雙一流”建設、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和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集中展示與推介,是學校打造學術精品,彰顯中國氣派的生動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庫”按照成果性質分為“學術研究系列”“教材系列”和“思政研究系列”三大系列,并在此分類下根據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建立相應的引導主題。“學術研究系列”旨在以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為基礎,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話語上聚焦聚力,注重高原上起高峰,推出集大成的引領性、時代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高層次成果。“教材系列”旨在服務國家教材建設重大戰(zhàn)略,推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立足學術和教學前沿,體現(xiàn)社科院和社科大優(yōu)勢與特色,輻射本碩博各個層次,涵蓋紙質和數(shù)字化等多種載體的系列課程教材。“思政研究系列”旨在聚焦重大理論問題、工作探索、實踐經驗等領域,推出一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具有影響力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文庫將借助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戰(zhàn)略合作,加大高層次成果的產出與傳播。既突出學術研究的理論性、學術性和創(chuàng)新性,推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材編寫和思政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又注重引導圍繞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推出既通“天線”、又接“地氣”,能有效發(fā)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的智庫研究成果。文庫堅持“方向性、開放式、高水平”的建設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領航,嚴把學術出版的政治方向關、價值取向關與學術安全關、學術質量關。入選文庫的作者,既有德高望重的學部委員、著名學者,又有成果豐碩、擔當中堅的學術帶頭人,更有嶄露頭角的“青椒”新秀;既以我校專職教師為主體,也包括受聘學校特聘教授、崗位教師的社科院研究人員。我們力爭通過文庫的分批、分類持續(xù)推出,打通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成果的轉化與輸出渠道,集中展示、持續(xù)推廣、廣泛傳播學校科學研究、教材建設和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最新成果與精品力作,力爭高原之上起高峰,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yǎng),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fā)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chuàng)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我們深知,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事業(yè),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及教育絕非朝夕之事,需要在接續(xù)奮斗中擔當新作為、創(chuàng)造新輝煌。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我校將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庫”建設為契機,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yōu)勢,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傳承中國社會科學院深厚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底蘊和40多年的研究生高端人才培養(yǎng)經驗,秉承“篤學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訓精神,積極推動社科大教育與社科院科研深度融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深入研究和回答新時代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重大現(xiàn)實問題和重大實踐問題,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以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學術自信、科學的思維方法,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育人育才,致力于產出高顯示度、集大成的引領性、標志性原創(chuàng)成果,傾心于培養(yǎng)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哲學社會科學高精尖人才,自覺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為推進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中國風骨、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貢獻社科大的一份力量。


[1]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浪卡子县| 临夏县| 正安县| 霍城县| 双城市| 洛浦县| 民丰县| 天全县| 夏津县| 漳州市| 桦南县| 东阳市| 临清市| 招远市| 广州市| 黄冈市| 醴陵市| 涡阳县| 洛川县| 金塔县| 玉林市| 叙永县| 大田县| 牙克石市| 瓦房店市| 丘北县| 滦南县| 白银市| 新乡市| 秦安县| 上虞市| 宿迁市| 北流市| 宁德市| 曲阜市| 建宁县| 翁源县| 延吉市| 徐闻县|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