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歐合作研究:實踐與創新
- 李興
- 945字
- 2025-04-27 16:21:41
第四節 “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上海合作組織的關系
兩者的關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兩者都是由中國倡導建立的,中國在其中都發揮關鍵的作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于2001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于2013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最初源于解決中國與俄羅斯、中亞五國的邊界問題,后來發展演變成為一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并以中國的城市(上海)命名。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職能是安全、經濟和人文。“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存在于亞歐北非大陸的“絲綢之路”為名,主要職能體現在經濟和人文交流方面,建立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第二,在中亞地區,前者以后者為平臺,重點在于發揮后者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上講:“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正進入務實合作新階段。中方制定的規則基本成形。歡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積極參與,共商大計、共建項目、共享收益,共同創新區域合作和南南合作模式,促進上海合作組織地區互聯互通和新型工業化進程”。[12]
第三,“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種構想和倡議,上海合作組織是實現一體化的國際機制。從機制上來講,前者相對“虛”,后者相對“實”。前者相對“軟”,后者相對“硬”。前者的實現需要借助后者的機制。上海合作組織是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上海合作組織提升經濟功能和深化機制建設需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第四,包含的地區和國家不一樣。“絲綢之路經濟帶”地理范圍更廣泛,包含的國家更多,包括亞歐非沿線國家60多個;后者主要局限在中亞地區,成員國有限。
第五,上海合作組織在中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實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經驗。上海合作組織由中俄共同主導,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問題上中國發揮核心推動作用,但中國不謀求單一領導地位,俄羅斯的作用也很關鍵。西方、美歐共同疑慮上海合作組織,擔心上海合作組織成為中俄地緣政治工具,但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看法則有所不同,相對而言,并不強烈反對。
第六,從某種意義上說,上海合作組織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都體現了中國的周邊外交、經濟外交和亞歐外交,是中國總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七,從中俄關系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上海合作組織,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都體現了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關系,特別是在亞歐大陸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