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時空藝術與文化意蘊
- 張磊
- 968字
- 2025-04-27 18:12:01
第一章 多重時間系統
作為小說的詩學因素,敘事所采用的時空構架是所有經典作品不可或缺的藝術基石,《卡拉馬佐夫兄弟》亦如此。小說的謀篇布局大體采用了線性時間的結構方式:以介紹卡拉馬佐夫家的成員為開端,以日趨激烈的父子沖突導致弒父事件的發生為高潮,以審判德米特里和伊留莎的葬禮為尾聲。但在線性時間的大框架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如同一個技巧高明的電影剪輯師,通過若干文學鏡頭對時間和空間進行壓縮、拉長或并置來完成對人性的深海航測。這些處理在作家所處的文學時代極具有先鋒性,20世紀文學中常見的時空倒置、壓縮變形等手段在這部小說中已屢見不鮮。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助各種藝術手段構建的敘事時空,顯然有別于后世文學家出于“影響的焦慮”而進行的技巧實驗。《卡拉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采用傳統的時間敘事去詳加記敘卡拉馬佐夫家成員從幼年到成年的經歷,而是直接以德米特里要求家庭開會解決他繼承母親遺產問題作為引子,將若干個人物集中在這個時空聚合點上,描寫他們彼此之間的意識爭斗和隨之而來的情節事件。巴赫金就此點明作家是將思想意識的展現放置在時間橫斷面的空間上,較為清晰地論證了作家觀察和敘述的空間化特點,但是巴赫金忽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中的時間因素,并不因為空間化傾向而消弭不見。事實上,《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時間和空間如此緊密地共存于人物塑造中,即使將創作視線聚焦于一個歷史時間的橫剖面上,所有人的精神發展和事件演繹也都指向著時間中的未來。這就需要我們關注時間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究竟以什么樣態存在于敘事中,以及這種樣態所造就的敘事意義。
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時間藝術特征就在于:以多重時間系統來架構情節布局、呈現各類形象精神意識的發展軌跡。這一時間系統含有三個層次——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人物心理的“瞬間”,塵世時間與彼岸時間。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的藝術搭配支撐起小說的敘事框架,是情節運行的藝術載體,成為小說時間藝術的表層;人物心理的“瞬間”是時間藝術的中層,著重展現形象心靈的變化,起到預示情節發展、熔鑄作家風格的功能;塵世時間與彼岸時間則分別對應物性現實的短暫有限與靈性理想的無限永恒,是小說時間藝術的核心層,隱含著作家對雙重世界的感悟體驗。在三個時間層級中,表層與中層都指向核心層,它們均服務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文學探索人性之謎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