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自控的關鍵:如何聚焦,將有限的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聚焦于邊際效應更高的事,讓你以馬太效應的方式聚集資源、人氣與財富。

對于在信息洪流中不斷被分散注意力,導致效率低下,一天下來又很疲憊的同學而言,或許需要多注意一下聚焦這件事。只有被聚焦的注意力,才是善用自控力的最優化方案。哪怕一天一小時的聚焦,都會讓它的價值最大化。而且,一個人的自控力有限,要用到刀刃上。

幾年前,前同事歐陽編輯了一本叫做《少做一點不會死》的書,后來大陸中文版把書名改為《少的力量——越簡單越厲害的工作生活雙贏法則》。當時,歐陽剛好離職,我協助他做了編輯的掃尾工作。看稿子時,我非常有感觸,甚至有段時間將“少的力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提醒自己“自我設限”,因為“沒有限制,永遠都不可能強大”。

在一個“人生不設限”的世界,提倡大家“自我限制”,似乎是一件逆勢而行的事,也很反人性。

每個人似乎都知道“少就是多”“極簡生活”的道理,卻總是做不到。知道卻做不到,主要是因為知而不到,所以難以行動。還有一個原因,缺乏成功的踐行體驗,不曾從中體會到這么做的好處,自然沒有動力堅持下去,就像我們之前講到的運動體驗一樣。《少的力量》作者里奧巴伯塔(Leo Babauta)是如何做到的呢?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三種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是每次只關注一個目標,養成19個好習慣

幾年前,里奧巴伯塔是一個負債累累、工作日程爆滿、很少能陪伴家人、背負巨大壓力的家伙。壓力帶來體重超標,身體很不健康,每天胡吃海塞,凈吃些油炸、高脂、多鹽、油膩的食物。可以想象,這樣的人也不愛鍛煉。確實如此,里奧巴伯塔還是個大煙鬼,而且他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辦。生活像一團亂麻,壓根沒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

當時,他做了一個“簡化生活,做出積極的改變”的決定,第一步是戒煙,喚醒自我意識,將自控力用于“一次養成這一個好習慣”,專注駕馭想要抽煙的沖動。像很多煙民一樣,里奧巴伯塔過去反復戒煙,失敗無數次,而這次“自控力+專注”的策略讓他跨越初期的障礙,成功戒煙。

采取同樣的方法,里奧巴伯塔還養成了其他19個好習慣:

1.每天慢跑

2.健康飲食

3.做事更有條理、更高效

4.接受訓練,跑完兩次馬拉松

5.做兩份工作,收入翻一番

6.每天早起(凌晨四點起床)

7.成為素食主義者

8.參加兩次鐵人三項全能比賽

9.成功經營博客“禪習慣”(Zen Habits)

10.還清所有債務

11.存下人生第一筆應急基金

12.簡化日常生活

13.清理家中雜物

14.體重減輕四十多磅(約十八公斤)

15.撰寫并出版兩本暢銷電子書

16.寫完一部小說的初稿

17.辭掉工作,在家創業

18.成功經營第二個博客,針對作家的“寫以致用”(Write To Done)

19.出版《少的力量》

在做這些事的同時,他還養育了六個可愛的孩子。

聽起來很是驚人,卻又很讓人羨慕不已,不是嗎?這就是少的力量。有這么一個平凡而成功的案例在,相信有的同學可能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那么,接下來該怎么做呢?自我設限,減少手頭的事第二個是自我設限,減少手頭的事

我先老實承認,自我設限,減少手頭的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我們的大腦習慣于自動反應,遇到好的東西就想要,非常貪婪。比如經濟學研究里的“損失厭惡”,說的是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會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帶來的正效用的2.5倍。

人性如此,如果硬要自己去挑戰人性,恐怕難以戰勝。不過,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自己聚焦的:

1.抓住重點,舍棄其他

在舍棄之前,先抓住重點,這樣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被重點帶走,在無形中規避了“損失厭惡”的心理,又能嘗到聚焦的甜頭。

我的朋友姍姍很愛買買買,購物車常常爆滿,經常自嘲“我有很多車,嗯,購物車”。清理購物車,對她來說簡直就像殺了她一樣,心疼到不行,每次“剁手”后發誓再也不買,結果下次還是老樣子。有一次她跟我聊天,我建議她先嘗試一段時間只重點買一種東西,其他的先不操心。

她想了想,剛好秋冬季節嘴唇太干,所以她就先只看護唇類東西,而后不斷跟我分享哪種唇膏滋潤,哪種有修復效果,一段時間下來,她成了“護唇達人”,好多朋友都來請教她。這讓她心里爽歪歪的,她說她終于不焦慮了,有自控力了,又通過聚焦的方式賺錢、掙面子。如法炮制,她決心下一次專心看保濕的產品。

2.連哄帶騙的“結構化拖延法”

我們的心態很微妙,往往覺得開始做一件事情很困難,如果“to do list”清單上的第一件事情很重要,我們就會無限制拖延著不去做,從而陷入“行動停頓派”,無所事事卻又焦慮重重。

《拖延一點也無妨》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妙招兒——“結構化拖延法”。“to do list”清單的第一項,是看起來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把其他要做的事情都列在它后面。

“于是,完成后邊這些任務,就變成避免去做清單最上方的任務的一種手段。借助于這種排列得當的任務結構,拖延人士就變成了有用的人!事實上,他們甚至還能像我一樣贏得‘做事高效’的好名聲哩。”

這一招,每次想來都覺得好笑,它對我們的大腦“連哄帶騙”,將我們從拖延著什么都不做,或者陷在哪個更重要的抉擇困難中拯救出來,將注意力放在完成后面任務的行動上。拖延,居然變成了一項自控力聚焦的策略,不是嗎?這不僅抵消了拖延的焦慮感,又讓我們把拖延“變廢為寶”。

3.有限聚焦——單核工作法圖解

《番茄工作法圖解》的作者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叫《單核工作法圖解》,他建議大家在半點或者整點的時候,根據優先級別列出5件事情,如果想增加新的就要從中劃掉一個,永遠保持5個。每一個番茄鐘,專注從第一件事開始做起。這就是在有限的范圍內,讓自己聚焦。

前兩年,我參與編輯了《從三分鐘熱度到一萬個小時》這本書,臺灣版譯名叫《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它講的是我們興趣太多,面對太多誘惑無法專一專注,同時又“選擇困難”時,一次只給自己設立4項任務,如果有新的就替換掉一個。就像面對琳瑯滿目的冰淇淋柜臺,一次只選擇4種口味的冰淇淋,既能夠多樣品嘗又保持一定程度的聚焦。

有限聚焦,也能夠讓我們的自控力得以善用,不至于太過發散,所以效應也會好很多。

第三個是聚焦于邊際效應更高的事

上面三個小策略,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協助你更開心地使用“意志力儲備”,平衡心理上的即時滿足感以及長期需求。我個人最有體會的是另一個原則:聚焦于邊際效應更高的事。因為它的穿透力最強,可以跨越時間、人群的重重鴻溝。

有一位朋友,最開始的時候并不出名,后來聚焦做公眾號。當公眾號做到百萬用戶時,他不斷思考接下來聚焦哪里,最后選擇在某平臺做一個節目,動用所有的資源、人脈做到第一名,然后在下一個平臺又做到第一名。每一次第一名,都幫他穿透很多障礙,讓用戶記住了他的名字,這么兩三次疊加后,邊際效應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穿透力越來越強。是的,哪怕在特別小的區域或領域,人們只會記得第一名,在江湖上散布第一名的傳說。

這也是聚焦的魔力。與其一段時間做100件事,不如只專心聚焦一件事,做到第一名。世界正在獎勵這樣做的人,以馬太效應的方式聚集資源、人氣與財富,萬川奔流而聚焦。

邊際效應最高的篩選標準,除了第一名,就是時間。因為時間的復利,才是天下無雙。如何善用時間的復利?做與時間成正比的事。就像巴菲特一樣,“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而時間的復利,唯有通過不斷地成長來完成。人生別無他事,唯有成長而已。祝你多投資自控力到邊際效應更高的事情上,成為時間的朋友。

自控的關鍵是:如何聚焦才能將有限的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只有被聚焦的注意力,才是善用自控力的最優化方案。哪怕一天一小時的聚焦,都會讓它的價值最大化。而且,一個人的自控力有限,要用到刀刃上。

總結:自控的關鍵:如何聚焦才能將有限的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只有被聚焦的注意力,才是善用自控力的最優化方案。哪怕一天一小時的聚焦,都會讓它的價值最大化。而且,一個人的自控力有限,要用到刀刃上。

主要和大家介紹了3方法,分別是:

1.每次只關注一個目標,養成19個好習慣

2.自我設限,減少手頭的事,其中包括:

①抓住重點,舍棄其他

②連哄帶騙的“結構化拖延法”

③有限聚焦——單核工作法圖解

3.聚焦于邊際效應更高的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贵港市| 潜山县| 密云县| 冷水江市| 辛集市| 本溪市| 贺州市| 德钦县| 库尔勒市| 大埔区| 台南市| 鹤壁市| 南平市| 金寨县| 轮台县| 监利县| 腾冲县| 久治县| 治县。| 武冈市| 洞口县| 嘉定区| 日土县| 南和县| 三台县| 静海县| 通渭县| 泽库县| 得荣县| 渝北区| 许昌县| 桐庐县| 常熟市| 北安市| 通河县| 双鸭山市| 华宁县| 张家口市| 湘乡市|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