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到了一九七七年秋。這天姜曉蘭正在地里干活,突然聽見大喇叭里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恢復高考了!凡是符合條件的學生,不論出身,都可以報名參加考試!
姜曉蘭手中的鋤頭“咣當“掉在地上。高考!這意味著她有可能回到城市,上大學,改變命運!她飛奔向大隊部,想打聽具體消息。
路上她遇到了程衛東,他顯然也聽說了這個消息,臉色復雜。
“你要參加高考嗎?“他直接問道。
姜曉蘭喘著氣:“當然!這是我回城的唯一機會!“說完她才意識到自己的話可能傷了他,趕緊補充,“我是說...“
“我明白。“程衛東勉強笑了笑,“你成績那么好,一定能考上。“
“你呢?“姜曉蘭問,“你也應該試試。“
程衛東搖搖頭:“我娘的情況你知道,我走不開。再說,我只上過一年高中...“
“但你這幾年一直在自學!“姜曉蘭急切地說,“我幫你補習,我們一起考!“
程衛東看著她熱切的眼神,終于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兩人把所有空閑時間都用來復習。姜曉蘭從箱底翻出帶來的高中課本,程衛東則不知從哪里弄來一堆參考資料。他們常常學習到深夜,有時在隊部,有時在程家,程母睡了以后。
“這個三角函數題應該這樣解...“姜曉蘭在草紙上畫著圖。
程衛東突然抓住她的手:“曉蘭,如果你考上了,就會離開青山村,對嗎?“
姜曉蘭愣住了,她慢慢抽回手:“是的,但那還有很久以后的事...“
“不久了,只有兩個月就考試了。“程衛東的聲音有些沙啞,“我...我不想你走。“
姜曉蘭的心揪了起來。這一年多來,程衛東已經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聰明、勤奮、孝順,有著農村青年少見的見識和胸懷。但她同時也渴望回到城市,繼續求學,過不一樣的生活。
“我們先專心復習好嗎?“她最終說道,“等考完試再想這些。“
程衛東深深看了她一眼,沒再說什么。
報名那天,姜曉蘭和程衛東一起去了縣城。排隊時,程衛東突然說:“曉蘭,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支持你追求自己的理想。“
姜曉蘭眼眶一熱,趕緊低下頭填表。
考試前的最后一個月,兩人幾乎廢寢忘食。程衛東進步神速,尤其是理科,甚至比姜曉蘭還強。但文科尤其是英語,他基礎太差,姜曉蘭不得不從頭教他。
“發什么呆呢?“姜曉蘭用鉛筆輕敲他的額頭,“這個時態變化要記住!“
程衛東卻抓住她的手腕:“曉蘭,我...“
“嗯?“
他最終只是搖搖頭:“沒什么,繼續吧。“
考試那天,天氣格外冷。姜曉蘭和程衛東騎著自行車去縣城的考場,寒風刺骨。程衛東把自己的圍巾解下來給姜曉蘭系上。
“加油。“他只說了這兩個字,但眼神里包含了千言萬語。
三天的考試結束后,姜曉蘭感覺身體被掏空了。程衛東卻顯得很平靜,甚至有些釋然。
“我覺得我考不上。“在回村的路上,他突然說,“但你不一定,你答題很順利吧?“
姜曉蘭確實感覺不錯,但她不想打擊程衛東:“成績出來前誰也不知道,說不定我們都能考上呢!“
程衛東笑了笑,沒再說話。
等待成績的日子格外漫長。姜曉蘭經常失眠,想象著各種可能的結果。程衛東卻似乎已經接受了現實,開始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臘月的一天,郵遞員終于來了。姜曉蘭考上了省城師范大學!而程衛東,果然落榜了。
“恭喜你。“程衛東拿著她的錄取通知書,聲音有些發抖,“我就知道你能行。“
姜曉蘭不知該喜該悲。她實現了夢想,卻要離開這個已經像家一樣的地方,離開這個走進她心里的青年。
“我...我過年后再走。“她小聲說。
程衛東突然緊緊抱住她,又很快松開:“我為你高興,真的。“說完轉身就走,背影僵硬。
那年春節,青山村格外熱鬧。知青們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接到了返城通知,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只有姜曉蘭時常望著程家的方向發呆。
臨走前一天晚上,程衛東來找她。兩人默默走到村口的老槐樹下,正是他們曾經一起乘涼、讀詩的地方。
“明天我送你。“程衛東說。
姜曉蘭點點頭,眼淚突然涌出來:“東子,我...“
“別說。“程衛東用手指輕輕按住她的嘴唇,“別說出來,這樣我們都能好過些。“
月光下,他的眼睛亮得驚人。姜曉蘭突然撲進他懷里,程衛東緊緊抱住她,仿佛要把她揉進骨血里。
“我會等你。“他在她耳邊輕聲說,“不管多久。“
姜曉蘭抬起頭,程衛東的唇輕輕落在她的額頭上,如羽毛般輕柔,卻又重若千鈞。
第二天清晨,全村人都來送行。姜曉蘭一一告別,最后走到程衛東面前。他穿著最干凈的衣服,頭發梳得一絲不茍,手里拿著一個小布包。
“給你的。“他遞過布包,“路上看。“
姜曉蘭打開,是一本手抄的詩集,扉頁上寫著:“給曉蘭——愿你在遠方也能記得槐花的香氣。“
拖拉機啟動了,姜曉蘭坐在拖斗里,看著程衛東的身影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塵土中。她翻開詩集,第一頁就是那首《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只是后面多了一段程衛東自己寫的話:
“曉蘭,無論你走到哪里,請記住青山村有個青年,他的心永遠為你跳動。“
淚水模糊了視線,姜曉蘭緊緊抱著詩集,就像抱著那個無法實現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