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張說賞識

  • 天生詩情張九齡
  • 我不太懂寫作
  • 1012字
  • 2025-04-10 12:09:49

第八章:張說賞識

壹·初遇文章

開元九年(721年),張九齡以左補闕的身份參與集賢院事務。某日,宰相張說翻閱新進學士的文章,突然被張九齡的《感遇》詩吸引。他擊案贊嘆:“此子文章,有如輕縑素練,濟時適用!“當即召見張九齡,與他論譜敘輩,發現兩人同姓且張說年長兩輩,便以宗族兄弟相稱。

貳·門下歲月

張說對張九齡寄予厚望,命他起草《封禪壇頌》。張九齡夜以繼日,將嶺南松風與泰山氣象融入筆端,寫就“天垂日月明,地戴山河固“的雄渾之句。張說覽后大喜,特賜墨寶:“后出詞人之冠也。“朝堂之上,張九齡因直言進諫與張說時有分歧,卻更得其器重。

叁·封禪風波

開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東巡泰山封禪。張說私薦親信代理官職,張九齡力諫:“官爵乃天下公器,當以德望為先。今使胥吏末流晉五品,恐失天下望。“張說不聽,果然朝野嘩然。封禪大典上,張九齡以“松可凌霜,柳能系舟“為喻,婉諫張說不可因私廢公。

肆·獨立諫言

張說因與御史中丞宇文融交惡,屢遭彈劾。張九齡多次提醒:“不可不備,小人難測。“張說卻輕敵大意,終被罷相。玄宗問張九齡:“張說雖去,卿何以自處?“他答:“臣以文章事君,不以權謀自污。“玄宗頷首,升他為中書舍人內供奉。

伍·嶺南來信

張說貶謫荊州后,張九齡仍時常致書問候。某日,他收到張說寄來的《嶺南答九齡書》:“吾在朝時,多為權宜,惟識卿如明鏡,照見本心。“信中附有一方端硯,硯底刻著“松柏后凋“四字。張九齡撫硯而泣,連夜作《答張燕公書》,表明“雖隔山水,詩心不改“。

---

章節亮點解析

1.文章知遇的雙向塑造:張說以“輕縑素練“評價張九齡,既展現其伯樂眼光,也暗示張九齡文章的實用美學。兩人的宗族關系與文學共鳴,構建了盛唐文壇的傳承圖景。

2.封禪典禮的權力隱喻:張九齡以松柳喻諫,與張說的私薦之舉形成對照,暗示文人在權力場域中如何以詩學捍衛公義。

3.貶謫書信的情感共振:端硯與“松柏后凋“的意象,既是張說對張九齡的期許,也是其自我反思的物化表達。書信往來成為兩人精神對話的載體。

4.獨立性的詩意表達:張九齡在張說失勢后的表態,既是對師長的致敬,也是對其權力邏輯的超越。“文章事君“的抉擇,暗喻文人如何在忠誠與獨立間找到平衡。

此章以“初遇-門下-封禪-諫言-來信“的遞進結構,展現張九齡如何在張說的提攜與試煉中成長為獨立文臣。松風、端硯、封禪壇等意象交織,暗示真正的賞識不是權力的施與,而是精神的共鳴。下一章“直言敢諫“將聚焦張九齡在朝堂上的高光時刻,揭示其“以詩為諫“的政治美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平昌县| 阜新市| 霍林郭勒市| 蒲江县| 青州市| 黄冈市| 宁都县| 衡阳市| 桂东县| 临邑县| 阿克苏市| 常德市| 达日县| 昌乐县| 双辽市| 怀安县| 德昌县| 闻喜县| 麻江县| 海南省| 行唐县| 临沭县| 沂南县| 甘孜| 三明市| 昌宁县| 合阳县| 炉霍县| 秀山| 多伦县| 新巴尔虎左旗| 和田县| 同江市| 银川市| 堆龙德庆县| 平罗县| 商水县| 台北市| 桐城市|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