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丁原董卓開戰,董卓收呂布
- 三國之召喚群英雄傳記
- 子未上仙
- 3143字
- 2025-04-17 07:00:00
丁原與董卓對峙,氣氛劍拔弩張。丁原看著董卓那副貪婪又狂妄的嘴臉,怒從心頭起,猛地將手中長槍往地上一戳,大聲吼道:“我兒奉先何在!”
話音剛落,只見一員威風凜凜的戰將騎著赤兔馬從丁原陣中飛馳而出,正是呂布呂奉先。呂布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手持方天畫戟,宛如天神下凡。
董卓見呂布如此英武,心中一驚,暗自嘆道:“好一員猛將!若得此人,何愁大事不成。”面上卻強裝鎮定,冷哼一聲道:“丁原,你莫要以為有這小子便能嚇住我,今日你若識趣,乖乖交出兵權,尚可饒你不死。”
丁原大笑:“董卓,你這逆賊,妄圖禍亂朝堂,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奉先,給我殺!”呂布得令,雙腿一夾赤兔馬,如離弦之箭般沖向董卓。方天畫戟舞動,寒光閃爍,所到之處,董卓的士兵紛紛躲避,無人能擋其鋒芒。
董卓見勢不妙,急忙命自己的部將李傕、郭汜迎戰。李傕、郭汜二人硬著頭皮上前,與呂布戰在一處。但他們哪里是呂布的對手,不過幾個回合,便已左支右絀,險象環生。
此時,丁原率軍掩殺過來,喊殺聲震耳欲聾。董卓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陣腳大亂。董卓心中懊悔不已,不該如此貿然與丁原開戰。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咬牙堅持,期盼能尋得轉機。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遠處突然揚起一陣塵土。原來是袁紹聽聞洛陽城局勢緊張,帶著自家的兵馬趕來。袁紹見此混戰場景,心中暗喜,覺得這是擴大自己勢力的好機會。他大手一揮:“兄弟們,隨我殺,助丁刺史除了這董卓逆賊!”
袁紹的加入讓戰局更加混亂。董卓腹背受敵,壓力倍增。但他賊心不死,一邊抵抗,一邊尋思著如何扭轉局勢。他的謀士李儒見狀,湊到他耳邊低語幾句,董卓聽后,眼中閃過一絲陰狠,點頭示意。
李儒悄悄帶著一隊人馬繞到了丁原軍隊的后方,準備突襲。而此時的丁原正全身心投入到與董卓正面的戰斗中,絲毫沒有察覺后方的危機。
呂布在前方殺得興起,一路殺到了董卓的帥旗之下。董卓看著近在咫尺的呂布,嚇得臉色蒼白,差點從馬上跌落。就在呂布要一戟結果董卓性命之時,后方突然傳來一陣騷亂。原來李儒的偷襲得手,丁原軍隊的后方大亂。
丁原聽聞后方有變,心急如焚,連忙鳴金收兵。呂布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撤回。董卓見丁原收兵,長舒一口氣,心中卻也明白,今日雖暫時逃過一劫,但與丁原、袁紹的這場爭斗,才剛剛開始。
回到營寨的丁原與眾將商議對策。呂布一臉懊惱道:“父親,眼看就要斬殺董卓那老賊,卻被他使詐逃脫。”丁原安慰道:“奉先莫急,此次雖未成功,但我們已挫了董卓的銳氣。只是那李儒狡詐,我們須得小心防備。”
此時,帳外士兵來報:“啟稟刺史,袁紹大人派人前來,說有要事相商。”丁原與眾人對視一眼,不知袁紹此舉是何用意,但也只能先請使者入帳,
李儒回營后,仍在琢磨如何徹底扳倒丁原。突然,他想起呂布有個同鄉李肅,心頭頓時涌起一條毒計。他向董卓詳細闡述了勸降呂布的計劃,董卓聽后大喜,當即令李肅依計行事。
李肅帶著奇珍異寶與赤兔寶馬,前往呂布營帳。見到呂布,李肅滿臉堆笑:“奉先賢弟,多年不見,風采更勝往昔!愚兄特來探望。”呂布見是同鄉,也熱情相迎。李肅一番寒暄后,話鋒一轉:“賢弟如此英雄,卻屈居丁原之下,實在可惜。以賢弟之才,若投董公,必能大展宏圖。董公敬賢愛才,特備這些珍寶,還有這絕世寶馬赤兔,皆贈予賢弟。”
呂布看著眼前的寶物與寶馬,心中動搖。李肅見狀,繼續添油加醋:“丁原不過庸主,難成大事,董公卻心懷天下,有雄圖霸業之志,跟著董公,你方能青史留名。”呂布沉思良久,想到丁原雖有恩于己,但確實難敵董卓之勢,最終點頭應允。
當晚,呂布提著丁原的首級,來到董卓營帳。董卓見狀,大喜過望,當即封呂布為騎都尉,自此對他信任有加。
袁紹得知丁原被殺,大驚失色,深知此時已無力單獨對抗董卓。他心想,若繼續留在洛陽,恐遭董卓毒手,當務之急是保存實力。于是,他連忙下令撤兵,帶著部隊匆匆返回南陽。
洛陽城中,董卓沒了丁原與袁紹的制衡,更加肆無忌憚。他擅自廢黜劉辯,重新擁立劉協,將朝堂大權牢牢握在手中,肆意安插親信,排除異己。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暗中卻在尋找機會反抗。
而躲在暗處的劉辯等人聽聞丁原被殺、袁紹撤兵,局勢愈發嚴峻,眾人憂心忡忡。李亞林眉頭緊鎖:“如今董卓獨大,我們的處境愈發艱難,必須盡快行動,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王越握緊拳頭:“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要與董卓抗爭到底,迎回陛下!”劉辯雖心中恐懼,但也強裝鎮定:“全賴諸位愛卿,朕定不會辜負你們的忠心。”
在南陽的袁紹,也并未就此消沉。他一面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一面聯絡各地諸侯,試圖組建聯盟共同對抗董卓。他派人給曹操、孫堅等送去書信,詳述董卓的惡行,邀他們共舉義旗。
曹操收到書信后,拍案而起:“董卓逆賊,我曹操必不與他同流合污!”他即刻召集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宗族子弟,準備響應袁紹。
孫堅在江東得知此事,也不甘落后:“此等為國除害之事,我孫堅怎會缺席!”他整頓兵馬,準備揮師北上。
一時間,天下暗流涌動,各方勢力紛紛響應袁紹的號召。而在洛陽的董卓,還沉浸在大權在握的喜悅中,絲毫不知一場針對他的風暴正迅速匯聚,
王越提議去青州北海投靠孔融,說朝廷有董卓挾持陳留王劉協為帝,
劉辯咬了咬牙,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說道:“既如此,一切便依王愛卿所言,前往青州北海投靠孔融。”眾人迅速行動起來,秘密整頓行裝,安排護衛,盡可能低調地籌備著離開洛陽前往青州北海的事宜。
為了不引起董卓的注意,他們選擇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出城。一路上,眾人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懈怠,好在并未遇到董卓的巡邏部隊,總算是有驚無險地踏上了前往青州北海的路途。
在長途跋涉中,隊伍遭遇了不少艱難險阻。時而要穿越崎嶇的山路,時而要蹚過湍急的河流,糧食補給也時常出現短缺。但王越和李亞林始終鼓勵著眾人,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眾人咬牙堅持,朝著青州北海的方向不斷前行。
與此同時,在洛陽城中,董卓終于察覺到劉辯等人失蹤的消息。他大發雷霆,立刻派出多路兵馬四處搜尋,誓要將劉辯等人抓回。一時間,整個洛陽周邊都陷入了緊張的搜捕氛圍之中。
而袁紹這邊,在積極聯絡各地諸侯的同時,也聽聞了劉辯前往青州北海的消息。他深知劉辯的重要性,若能將劉辯掌握在手中,對于對抗董卓的聯盟而言將是極大的助力。于是,袁紹暗中派出一支部隊,試圖在劉辯等人抵達青州北海之前與他們取得聯系,并提供庇護。
經過多日的艱苦跋涉,劉辯等人終于遠遠望見了青州北海的城墻。眾人心中滿是激動與期待,加快了前進的步伐。然而,就在他們即將抵達城門時,后方突然揚起一陣塵土,原來是董卓的追兵趕了上來。
王越見狀,神色一凜,迅速抽出佩劍,大聲喊道:“諸位,保護陛下,今日便是拼了性命,也不能讓董卓的人得逞!”眾人紛紛拔出武器,將劉辯緊緊護在中間,與追兵對峙著。就在局勢一觸即發之時,城門突然打開,一支軍隊從城中疾馳而出,為首的正是孔融。
孔融高聲喊道:“陛下莫慌,孔融來救駕了!”說著,便率領軍隊向董卓的追兵殺去。在孔融的支援下,王越等人頓時士氣大振,與孔融的軍隊里應外合,對追兵展開了猛烈的反擊。董卓的追兵見勢不妙,無心戀戰,很快便四散逃竄。
劉辯等人終于安全進入了青州北海。孔融見到劉辯,立刻下馬跪地行禮:“陛下受驚了,臣來遲一步,還望陛下恕罪。”劉辯連忙扶起孔融,眼中滿是感激:“多虧了孔愛卿及時相救,朕與諸位愛卿才有今日的生機,孔愛卿何罪之有。”
進入城中后,劉辯等人受到了孔融的熱情款待。孔融一邊安排眾人的食宿,一邊與王越、李亞林等人商討下一步的計劃。此時,各地諸侯響應袁紹號召,紛紛起兵的消息也傳到了青州北海。劉辯得知后,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他與孔融商議,決定修書一封,表達自己支持諸侯聯盟對抗董卓的決心,并派遣使者將書信送往袁紹處,希望能與諸侯聯盟共同謀劃,早日鏟除董卓,恢復漢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