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八,晴。
宜破土,入殮,殯葬。
三河口土城西北方向的那片銀杏林之瀕,是日喪樂齊響哀婉悠遠。
深秋的霜氣凝結在銀杏葉子上,將整片林谷渲染成一片鎏金色的墳場。
無數黑色,黃色,白色的靈幡,靈旗隨風鼓動搖曳。
數日之前乞活軍在這片林子中大破趙率教部,今日乞活軍則在這片林子里殯葬悼念所有在這場戰爭中死難的罹難者。
乞活軍,官軍,以及因兵禍慘死的普通人,無分敵我,無分老幼,無有男女。
一律等視之,完成殯葬事宜。
盡管乞活軍連續數場的勝利,但是這些勝利皆是由場場慘勝構成。
每一場勝利的背后都是千百條鮮活的生命,每一座城塞皆是覆壓在累累白骨之上。
乞活軍為了這次殯葬,準備了大約340石(21噸)紙扎紙錢。
僅僅是三河土城加上這片林子里的戰斗,敵我雙方死傷就高達兩萬余人。
秋風裹挾著碎金般的銀杏葉翻涌而起,慘白的紙錢如雪片般簌簌墜落。
兩種截然不同的“枯葉”在半空絞纏成團,將暮色染成一片混沌。
嗩吶撕裂空氣的嗚咽驟然炸響,銅鑼聲混著胡琴的哀調在這銀杏林之中不斷回轉,竟是久久難歇。
林中之內,但見無數事先被掘開的小坑,每坑可葬一人。
林子外圍,但見無數披麻帶孝的乞活兵挺槍肅立當場。
他們身上皆披輕孝,頭蒙白紗肅立。
而在遠方的空地上停著上萬具躺在擔架上的尸體。
身上包裹馬革的乃是乞活兵的尸身,身上裹著草席的便是明軍和百姓的尸首。
這大概就是他們死亡之后唯一的區別罷了,乞活軍現在比較窮,只能委屈陣亡的將士們啦。
數萬人圍聚在一塊,投降的明軍降將降卒們,在戰爭之中活下來的乞活兵將士們,以及臨時拉過來湊人數的白蓮教教眾們。
戰爭嗎?
總是會死人的,沒有人會知曉自己是否會見到明天的太陽。
原宏等一眾人等的決議則是在告訴在場眾人,就算你明日會戰死沙場,乞活軍也不會對你不管不顧。
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收買人心的現場,原宏等人自是不用說當然是齊齊到場。
在看向一邊一大片銀杏樹被伐倒,數千口大鐵鍋被支愣起來。
兩千多男女民夫有序的做飯,切菜的切菜,燒火的燒火真是好不熱鬧。
人群中心的土臺之上,原宏等一眾乞活軍高層悉數到齊。
原宏在臺前高居,身披純白重孝,今天的他比死了親爹親娘還難受。
聲淚俱下,手操一個青銅喇叭大聲吼道:
【諸位壯士,且聽吾言!
昔日戰火燎原之際,爾等為護蒼生,以血肉之軀筑銅墻鐵壁。
長槍所指,豺狼盡退;
刀劍所及,寇賊披靡。
縱是糧絕援寡,亦無一人怯戰,當真是鐵骨錚錚。
忠勇無雙,其義舉感天動地,青史亦當濃墨重書!
今逝者已登極樂,然山河未靖,百姓仍盼太平。
望諸位存者化悲愴為力量,承逝者之志,正軍魂于永駐。
須知星燧貿遷,薪火相傳,再執干戈。
定能安定天下,護得萬家太平,不負這一身浩然正氣!】
待原宏照本宣科完畢,聞者無不聲淚俱下,掩面哭泣。
畢竟是人都會死,乞活軍高層的這番決定收買人心為主,畢竟經過數場大戰之后這乞活軍換血換的厲害。
此時該有那么個人出來凝聚一下人心,還是頗為重要的。
趙率教站在人群之中,今日他被特赦放出來,沒有綁縛,沒有繩索,一切皆是那么自然。
今日他身著一身漿洗干凈的素袍,頭披素紗,一臉動容的打量這在場眾人。
隨即暗道:
“這朝廷對待那些戰死的兵卒都沒有這般待遇吧!”
“就算是戰死沙場之后也是草草埋葬,絕大多數活著的時候連薪酬都發不齊,更別說死后的死亡撫恤金了。”
旋即又想:
“若是此子所圖非一城一地之所,其志當遠在天下也!”
“唉,終究是我小噓了他。”
想著想著滿是魚尾紋眼角便出現滴滴淚水,右手枯瘦的手指止不住的抹眼淚。
雙眼微紅倒不是說他在為誰哭泣,而此刻的他在為大明朝而哭泣。
兩京一十三省的袞袞諸公,倒不如一個黃口小兒看的通透明徹。
披麻戴孝的人群在紙錢雨中搖晃,此起彼伏的哭號刺破云層,或凄厲,或悲愴。
年幼的孩童拽著母親衣角抽噎,白發老人伏在赤腳的尸體上捶胸頓足。
“孩~他他~爹啊!”
“我~我滴兒~兒啊!”
嘶啞的哭喊與空中盤旋的紙錢,空中翻飛的銀杏葉交織在一起,滿是悲愴與哀怨。
一眾白蓮教眾大多數是宗教出身,教領們見狀則是嗤之以鼻。
自認為人死便死了自有神界的神明指引亡者歸途,有什么好憐憫的。
楊鳳英雙手捧腹,眼含秋水,閉口不言看著臺上那道身影。
但是絕大部分出身寒微的教眾們則大多很吃這一套,絕大部分肉食者們甚至連逢場作戲都懶得做。
在場眾人的眼睛皆是死死盯著臺上那道身影,未敢有一絲一毫的松懈。
隨后原宏扯著沙啞的嗓子吼道:
“大家先有序吃飯,待吃完飯之后再由劉參軍主持殯葬事宜。”
半個時辰之后,數萬人輪換食飯完畢。
原宏,王世德,李三全,楊二虎四人親自為一乞活兵兵卒抬尸。
旋即數千具尸身被民夫或者乞活軍們齊齊抬起,霎時間哀樂四起,紙錢如雪一般漫天飛舞。
紛至沓來的散落在原宏等人的身上,銀杏樹樹枝之上,枯黃銀杏葉堆積而成的葉毯之上。
將這尸體掩埋之后,原宏等人則齊齊撩鐵鍬填土掩埋。
十字鎬高舉挖掘的是整個大明朝的根基;
鐵鍬撂下的乃是這個王朝里各個階層之間復雜多變且日益固化的矛盾;
坑道下掩埋的乃是日益腐朽且在加速老去的大明王朝。
待殯葬事宜完畢之后,已至后晌時分,太陽偏后。
原宏再次上臺說道:
“僅現在為所有在這場戰爭中罹難的人們,默哀三息!”
旋即一眾人等齊齊低頭不語,或是痛哭流涕,或是暗自嬉笑慶幸,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原宏隨即扯著嗓子吼道:“鳴槍,鳴炮,送英魂。”
隨即十余門大炮連打三發空包彈,上百桿火銃火槍皆朝天空鳴槍三聲。
見氣氛烘托至此,原宏遂感時機成熟。
原宏于臺上應聲拔劍,斜指天闕吼道:
“眾位將士且隨我共討桀明,誅貪官,滅昏君,共赴天下大業。”
語氣一頓又吼:
“王侯霸業,只在今朝!”
隨即無數乞活兵齊齊挺舉手中刀槍歡呼不已,無數旌旗隨風飛舞鼓動飄揚。
(不好意思諸位書友,今天下班太晚。這一章遲了,實在抱歉。)
(白蓮教職位等級劃分:
1.教主,2.長老,3.護法,4.總舵,5.分舵,6.堂主,7.香主,8.普通教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