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這外掛太棒了!
- 趨吉避兇,從嬰兒皇子開始
- 碎碎碎碎星
- 2025字
- 2025-04-30 20:00:00
皇帝這次供蕭恒選擇的一共是三個地方。
一個是離清虛觀不遠紫竹林中的‘幽竹別院’,那是他平日修道煩悶時的靜修之所。
那是一處青翠的竹林環(huán)繞著雅致的院落,環(huán)境清幽宜人。
另外一個,則是乾元殿后的‘玄穹精舍’,里面主要是用以收藏皇帝從四處搜羅來的種種道門法器。
至于這最后一處,自然就是蕭恒現(xiàn)在所處的御書房的暖閣。
“朕知道小道長好清靜,此三處皆是朕專屬的休憩之所,尋常人等皆不得入,必不會有人擾了道長的清修。
這些日子朕定命人加緊重建道觀,好讓小道長盡快就能搬回來。”
介紹完幾處地方之后,皇帝又在后面補充了一句。
蕭恒聞言微微低頭,
表面做出思索模樣,實則卻已經(jīng)專注于識海之中出現(xiàn)的金色字跡:
【臨時居所之選,看似無關(guān)緊要,實則玄機暗藏,禍福吉兇,全看如何抉擇。】
【選擇御書房:
暖閣本平日供帝王休憩場所,暫居于此自然不會受到外界干擾。
然此地地處皇城中央,平日受到頗多關(guān)注,行動不便,猶如畫地為牢。(平)】
【選擇幽竹別院:
地處偏遠,適宜潛心修行。
然皇城僻靜之地往往藏有不為人知的隱秘,以當下情況意外撞破,或遭無妄之災(zāi)。(兇)】
【選擇玄穹精舍:
精舍之內(nèi)藏道教秘寶,留心探查感應(yīng),或能從得到意想不到的機緣。(吉)】
【入住精舍,再探別院:
別院之密不宜正面撞破,但在得到精舍機緣之后再擇機而動,
卻可在規(guī)避掉潛在風險的同時,得重要信息。(大吉)】
看著金球出現(xiàn)的最后一道提示,蕭恒心中由衷感嘆了一句:
這有外掛,就是好啊!
上一次初入道觀的時候,面對藍道行給出的三選一的單選題,他卻靠著金球給出的提示,將單選題做成了一道多選題!
而這次,面對景泰帝給出的三選一的選擇題,在金球的提示之下,居然硬生生把它選擇題扳成一道簡答題的樣式來。
而且那詳細的提示不僅改變了題型,甚至還精準地給出每一個精準的步驟!!
相當于不僅改變了題型,還直接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要是做一個類比的話,這個感覺就像是:
上了考場上一拿到紙卷,就發(fā)現(xiàn)上面都已經(jīng)寫滿了步驟,自己只要再在上面寫個“解”,再填上名字就可以交卷。
好,實在是太好了!!
這樣的外掛雖然看著無腦,但是.....
誰說無腦不好啊!!
這無腦可太棒了!!!
這樣的提示,希望下次可以多來點!!!
當然,雖然此刻蕭恒的內(nèi)心無比激動,可表面還是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思索片刻之后,他抬頭看向眼前的帝王一臉鄭重地開口道:
“陛下,那我就去精舍吧。”
“好。”
景泰帝聞言輕輕點了點頭。
“今日天色已晚,便只能委屈小道長暫且在暖閣歇下,明日一早我便讓劉錦帶你去精舍。”
“多謝陛下。”
蕭恒再次躬身行禮。
......
......
次日卯時三刻,晨光熹微。
蕭恒在劉錦的引領(lǐng)下穿過重重宮闕,來到乾元殿后的玄穹精舍。
與清虛觀疏朗開闊的格局不同,此處雖略顯幽深,卻處處透著匠心獨運的雅致。
精舍以青玉為階,紫檀為梁,檐角懸著的青銅風鈴在晨風中輕響,聲聲清越。
屋舍格局精巧,分作前后兩進:
前廳之內(nèi),三清圣像高踞九品云臺。
那白玉雕琢的法相瑩潤生輝,眉目間流轉(zhuǎn)著慈悲與威嚴。
一尊鎏金狻猊香爐踞于案前,吐納著縷縷青煙。
那煙靄在殿內(nèi)流轉(zhuǎn)徘徊,似天女織就的鮫綃帳幔,將透窗而入的晨光暈染成淡淡的金色光暈,為整個前廳蒙上一層玄妙的光暈。
轉(zhuǎn)入后廳,眼前豁然開朗,儼然一處道門寶庫。
錯落有致的紫檀多寶閣依墻而立,其上陳列的道門法器在燭光下流轉(zhuǎn)著玄妙靈韻:
鎏金八卦鏡懸于正中,鏡面陰陽魚緩緩游動,似有生生不息之機;
青玉雕就的北斗七星劍橫臥檀臺,劍身隱現(xiàn)星芒,稍一靠近便覺寒意侵骨;
朱砂繪制的天師符箓懸于琉璃罩內(nèi),符紙無風自動,隱隱傳出龍吟虎嘯之聲......
每一件法器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靈力波動,在幽靜的廳堂內(nèi)交織成無形的道韻漣漪。
劉錦佝僂著身子邁過門檻,
再開口時,他刻意壓低的嗓音里帶著幾分朝臣覲見時才有的敬畏:
“小道長,此間每一件法器,皆是陛下遣人踏遍九州四海,耗費無數(shù)心血才尋來的。
莫說尋常修士,便是那些傳承千年的道門大派,也未必能得見其中一二。”
語畢,老太監(jiān)弓著身子,枯瘦的手指微微前引,將蕭恒的視線引向殿角那尊青銅丹鼎。
燭火搖曳間,鼎身云雷紋飾忽明忽暗,那些盤曲的螭龍鱗爪在光影交錯中竟似活物般游動,古拙的銘文在青幽爐光中若隱若現(xiàn)。
“此間尤以此物最為珍貴,”
劉錦以袖掩口,輕聲道:
“五十年前先帝于泰山封禪,見天現(xiàn)紫氣三日不散。
于是便令工部掘地三尺,竟在封禪臺下得此古鼎。
先帝視為天賜祥瑞,一直秘藏于內(nèi)庫,直到當今圣上登基,才將其取出供奉于此。”
蕭恒順著老太監(jiān)的指引轉(zhuǎn)過頭去,就在他目光與丹鼎相接的剎那,瞳孔驟然收縮。
只見那看似尋常的云雷紋中,竟暗藏玄機,幾道細微的紋路在燭火映照下,詭異地組成了一個殘缺的符箓圖案。
當然,讓他感到詫異的還不止于此,
就在目光與丹鼎相接的剎那,蕭恒識海深處突然傳來一聲震徹神魂的嗡鳴!
那枚懸于識海的山河古印竟在此時劇烈震顫,印紐上的螭龍仿佛突然蘇醒,在識海中翻騰起滔天金浪。
印底“山河”兩個古篆迸發(fā)出刺目金芒,將整個識海照得如同白晝。
更詭異的是,丹爐上那道殘缺符箓竟與古印產(chǎn)生共鳴,兩者間似有無形絲線牽引,在識海中交織出玄奧的道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