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順藤摸瓜,初見端倪
- 我教的學生都成了朝堂大佬
- 韓嶗山
- 1828字
- 2025-04-17 14:34:38
成了!
這不起眼的小冊子,或許就是撬動整個漕運貪腐大案的支點!
他立刻將李墨和錢浩召集到燈火通明的書房。
張鐵柱則自覺地守在門外,如同一尊沉默的鐵塔,隔絕了外界一切可能的干擾。
胡然則被派出去,繼續留意漕運衙門和吳有財府邸的動靜。
小小的書房內,氣氛凝重而興奮。
蘇文小心翼翼地解開油布,露出了手札的真容。
冊子不大,約莫巴掌大小,封面是普通的青色硬皮,沒有任何文字標識。
翻開內頁,紙張泛黃,上面的字跡潦草而隱晦,似乎是為了防止外人窺視而刻意為之。
記錄的內容也并非連貫的日記或賬目,而是更像一種……備忘錄?
上面零散地記載著一些日期、地點、人名(有些是真名,有些明顯是代號)、以及一些含糊不清的貨物名稱和數量。
“這……”李墨湊近了仔細辨認,眉頭緊鎖,“字跡潦草,語句不通,很多地方還用了隱語和代號,似乎是刻意加密過。”
錢浩也湊了過來,他的關注點則在那些貨物名稱和數量上:“大人您看,這里記載的‘南珠’三箱,‘云錦’十匹,還有這個‘貢茶’五十斤……這些都是價值不菲的緊俏貨,而且……似乎都與漕運衙門的職權范圍無關。”
蘇文眼神銳利,沉聲道:“無關?未必!如果……這些所謂的‘南珠’、‘云錦’,只是某種掩人耳目的‘代碼’呢?”
他指著其中一條記錄:“看這里,‘三月初七,雨夜,通濟倉南三號碼頭,‘墨玉’兩塊,‘金魚’十尾,交予‘笑面佛’。’”
李墨沉吟道:“‘墨玉’?‘金魚’?這……”
蘇文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如果‘墨玉’代表的是某種價值高昂、便于運輸且不易追蹤的硬通貨,比如……銀錠或者金條?而‘金魚’,會不會是某種需要‘活運’的特殊‘貨物’,比如……人?”
這個猜測,讓李墨和錢浩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以漕運為掩護,走私硬通貨,甚至……販賣人口?!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貪腐了,這是動搖國本的滔天大罪!
“我們不能僅憑猜測。”蘇文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李墨,你精通文字訓詁,嘗試從這些代號和隱語中,找出規律,或許能破解其真實含義。錢浩,你將這些記錄的時間、地點、貨物、數量,與我們之前掌握的那些漕運假賬信息進行比對,看看能不能找到吻合或者矛盾之處。”
“是,大人!”
兩人立刻領命,精神高度集中地投入到工作中。
李墨拿出紙筆,將手札上的文字、代號一一謄抄下來,反復揣摩,結合大夏官場、商界的常用隱語進行分析推斷。他那【過目不忘】和【文思敏捷】的天賦,此刻發揮到了極致。
錢浩則鋪開那些粗糙的假賬,與手札上的記錄進行逐條比對。他手指飛快地在算盤上(或直接心算)撥動,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眼神中閃爍著專業的光芒。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書房內只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和筆尖劃過的聲音。
蘇文則在一旁,一邊翻閱手札,一邊結合系統【洞察之眼】(雖然不能直接掃描物體,但可以輔助分析信息關聯性)和【沙盤推演】(進行初步的可能性推演),將零散的線索在腦海中進行串聯。
“有了!”
李墨忽然低呼一聲,臉上露出興奮之色:“大人,您看這個代號‘笑面佛’!根據手札中幾次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以及他交接的‘貨物’種類,我推測,此人很可能就是京城最大的私鹽販子之一——王彌勒!”
王彌勒,人稱“笑面佛”,在京城黑白兩道都頗有勢力,據說背景很深。
“還有這個‘魚鷹’,”李墨繼續說道,“他似乎專門負責在運河沿線傳遞消息和接頭,行蹤不定,極有可能是某個漕幫或者水匪頭目!”
與此同時,錢浩那邊也有了重大發現!
“大人!”錢浩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我發現手札中記載的幾筆大額‘墨玉’(疑似金銀)的交易時間,與漕運衙門賬目上記錄的幾次‘糧船沉沒’或‘遭遇水匪’的時間高度吻合!而且,沉沒或被劫的地點,也與手札中記載的交接地點相近!”
“不僅如此!”錢浩推了推眼鏡,語氣更加肯定,“手札中提到的幾次‘云錦’、‘貢茶’等‘特殊貨物’的數量,與漕運衙門某些‘正常損耗’報備中的高價值物品損耗數量,也存在驚人的巧合!”
一條條線索,如同散落的珍珠,在蘇文團隊的努力下,被逐漸串聯起來!
一個以漕運司官員為核心,勾結地方漕幫、水匪,勾結京城黑道勢力,利用漕運體系的便利,大肆侵吞國家漕糧,走私違禁品(甚至可能販賣人口),中飽私囊的龐大貪腐走私網絡,其輪廓……已經初步顯現!
這個網絡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遠超蘇文最初的預想!
吳有財,恐怕還只是這個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絕非最終的幕后黑手!
蘇文的眼神變得無比凝重。
這個案子,比他想象的還要棘手百倍!
但同時,他的心中也燃起了更加熾熱的火焰!
只要順著這條線藤,繼續摸下去……
他相信,一定能將隱藏在最深處的那些巨鱷,一個個都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