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學思想史:專論和專史
- 潘玉君 武友德 湯茂林 孫俊等
- 1091字
- 2025-04-25 18:16:38
前言
地理學思想史是科學思想史的一部分,也是地理學思想的一部分,其最艱難部分是地理概念史。遵照黑格爾的歷史觀念,地理學思想史同樣包括原本的地理學思想史、邏輯的地理學思想史和哲學的地理學思想史。我們在地理學思想史的探索、研究和撰述過程中,追求哲學的地理學思想史。
本書的各章內容,主要是二階科學史的問題,它注重的是中國地理學史的史學史和方法論的研究,部分章節又主要關注當代地理學特征的問題。換句話說,本書的這些章節是對中國地理學史研究的一項審視。但須注意的是,“審視”一詞并不表明作者的任何感情色彩或企圖,它至多是一種新時代語境下作出的回顧,也是受科學史思潮和前人工作的驅動而作出的一種詮釋,僅此而已。
本書各章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兩章,主要從地理學發展史的痕跡中找尋地理學發展的規律,以及這些規律中所涉及的因素在思想史上的表現。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章,主要是對地理學史編史方法論的考察,史料來源于中外具有代表性地理學史史料,其中特別論及語境論編史方法論和科學社會史方法論的代表作。第七章至十一章是本書的最后一個部分,這些章節關心的是當代地理學發展的總體特征。其中,第七章對地理學的人文主義思潮和影響作了一項回顧,試圖說明地理學在理性(狹義)與人文之間保持必要張力的意義;第八章對當代地理學公眾問題的一個討論,梳理了一些達成地理學學術與公眾之間張力的行為措施;第九章集中分析“地理學第一定律”爭論的不同知識背景,其中主要的爭論差異來源于爭論雙方的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差異;第十章關注中國當代地理學范式的流變;第十一章集中分析當代地理學發展戰略討論中的不同知識背景。
本書的研究和出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20世紀初葉以來地理思想研究”“中國地理學年表研編”等資助。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多次聆聽吳傳鈞先生教誨,獲益頗豐。除本書多位作者的相互交流和研究外,北京大學蔡運龍教授、南京師范大學葉超副教授對本項研究多有裨益,臺灣師范大學文學院地理系潘朝陽教授、高雄師范大學施雅軒副教授在人文主義地理學方面多有提示,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科學學院地理系梅休(Robert J.Mayhew)教授、愛丁堡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球科學系威瑟斯(Charles W.J.Withers)教授向我們分享了他們的歷史語境主義方法論要義,提供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又,本書各章節多采自或修改自作者在《地理科學進展》《地理學報》《地理研究》《科普研究》《熱帶地理》《人文地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拼音排序)所刊論文,編輯部的詳細評審和外審專家的評審意見對我們研究多有幫助。特向他們表示感謝!
我們或徜徉或蹣跚在地理學思想史研究的路上……
潘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