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歷史文化村落變遷與發展
- 李琳琳 吳一鳴 王欣
- 1065字
- 2025-04-25 18:49:17
二 浙江歷史文化村落地域類型和特征
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了歷史文化村落的空間意象、聚落形態、建筑形式等方面。浙江省地形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山地高峻,谷地幽深;東北為堆積平原,海拔一般都很低,地勢低平,水網密布;中部多為海拔100—500米的丘陵盆地,錯落分布于低山之間,地形低矮而破碎;東部海域廣闊,海岸曲折,沿海島嶼星羅棋布。
依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征,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可分為平原水鄉型、濱海漁村型、山區丘陵型、山間盆地型四類。平原水鄉型主要分布在浙北地區,濱海漁村型集中在東部沿海,山區丘陵型位于浙西南山區,山間盆地型則位于浙中地區。
(一)平原水鄉型歷史文化村落特征
這種類型村落主要分布于杭嘉湖地區的浙北平原和寧紹地區的浙東平原,村落規模相對較大,特色比較明顯。由于水鄉平原地區,河流縱橫,水系密布,交通、商貿發達。因此,村落規模一般都比較大,道路布置多與水道、河系平行,形成“一河一路”或“一河兩路”帶狀空間格局,呈“雙棋盤式”路河網絡。居民臨水而建,村落上有較多的石橋,與水系、街道和周邊房屋構成優美的“小橋”“流水”“人家”景觀,形式多樣,富于特色水鄉風情(圖1-2)。

圖1-2 平原水鄉型歷史文化村落
注:文中手繪插圖均由《浙江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團隊成員完成。
(二)濱海漁村型歷史文化村落特征
這種類型村落主要分布于浙江沿海及海島上,空間分布較為分散。村落一般規模都比較小,功能單一。一條主要街道以商貿為主,其他均以居住為主。此外,沿海村落多注重防御功能,因此,村中都有厚實高大的城墻或寨墻。同時,村落中有較多的姓氏宗祠和寺廟,規模大,建造考究,成為村落中最主要的建筑(圖1-3)。

圖1-3 濱海漁村型歷史文化村落
(三)山區丘陵型歷史文化村落特征
這類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區,有的分布在整個山坡面上,有的分布在山中小盆地中。由于受地形、人口、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丘陵山區歷史文化村落的規模都不大,功能比較單一,以居住為主,商貿功能不突出,多集中在一條主要街道上。房屋布置、道路布設均依山就勢,起伏較大。建筑方位、形狀較為自由、靈活,院內一般都有較大的天井。建材多就地取材,多用石材。街巷蜿蜒曲折,村落外輪廓線變化豐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圖1-4)。

圖1-4 山區丘陵型歷史文化村落
(四)山間盆地型歷史文化村落特征
該類型歷史文化村落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區,位于山間盆地。由于盆地面積不大,因此,村落面積一般也不大,功能相對比較單一,商貿功能占有較大比重,往往成為這些地區的中心。同時,由于其建筑和道路相對集中,較山區丘陵型村落形態更為規則(圖1-5)。

圖1-5 山間盆地型歷史文化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