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歷史文化村落變遷與發展
- 李琳琳 吳一鳴 王欣
- 569字
- 2025-04-25 18:49:16
第一章 浙江歷史文化村落分布、類型、特色及經濟社會狀況
浙江歷史文化悠久,早在100萬年前就有原始人類在浙江大地上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至四五千年間,浙江境內就有了人類的活動。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城池與鄉村的功能分野日益明顯,農村人口從散居轉向集居,村莊逐漸形成規模,并以宗族姓氏為主,根據山川地形、日月風水、經緯變化、文化取向,形成了傳統的村落格局。古屋、古樹、古橋,還有代代相傳的人文景觀故事,散落在浙江各地的1000多個歷史文化村落,是浙江“鄉土文化史書庫”。
歷史文化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態村落和民俗風情村落等。古建筑村落是指現存古民宅、古祠堂、古戲臺、古牌坊、古橋、古道、古渠、古堰壩、古井泉、古街巷、古會館、古城堡等歷史文化實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比較豐富和集中,能較完整地反映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自然生態村落是指古代以天人合一理念為基礎,村落選址、布局、空間走向與山川地形相附會,村落建筑與自然生態相和諧,農民生產生活與山水環境相交融,自然生態環境、特種樹木以及相應村落建筑保護較好的村落。民俗風情村落是指根據特定民間傳統,形成有系統的婚嫁、祭典、節慶、飲食、風物、戲曲、民間音樂舞蹈、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民俗文化延續至今,為當地群眾所創造、共享、傳承,并有約定俗成的民俗活動的村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