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凡例

1.集存2019年9月前刊布的時代為秦的封泥圖像及相關信息。

2.中央、地方類封泥的時代以秦為主,上起戰國晚期,少數延至漢代;受斷代材料所限,鄉亭部及私印吉語封泥的時代略寬。

3.封泥上文字以原釋為基礎,結合研究成果并酌以已見;圖像模泐及原未發表圖像,從原釋。殘碎封泥,以殘存筆畫推定所缺文字,殘缺過甚則不釋。

4.未釋及殘缺字以“□”表示。釋讀存疑,字外加框如“”。

5.封泥名目下置經去重后的拓片、彩色、黑白照片、摹本等圖像,簡注出處;未發表圖像封泥,標“無圖”及出處。

6.封泥的拓片、照片出處不同、差異明顯的拓片等圖像,均以a、b、c等區分。

7.封泥圖像出自圖書,注書名簡稱+頁碼,“P”代表“頁”,如“《秦封》P105”;同書拓片、照片出處不同時分列,如“《匯考》P159、圖版P40”;出自雜志,注雜志名+圖號,如“《在京》圖一:1”;所出雜志無圖號,注雜志名+頁碼;所出圖書分卷,注書名+卷數+頁碼,如“《山房》2.26”表示出自《山房》第二卷第26頁。所出之處若無頁碼則僅言簡稱,如“《泥選》”。

8.《古封泥集成》《山東書法全集·封泥》《中國封泥大系》等所收各譜封泥,不再轉注原出處;封泥未被前書所錄或在前書出版后再有著錄則標注出處。

9.據封泥內容,上編收中央職官,中編收地方職官,下編收未歸類未完全釋讀及殘碎封泥。私名吉語封泥、部分形制類似的西漢早期封泥列為附編。

10.中央職官封泥以《漢書·百官公卿表》為基礎,結合文獻所載職官沿革、學者研究及個人意見排序。太醫、永巷、都水、司空等文于多個公卿下均有設置的同名官,在置某一公卿后不復見。宮臺禁苑封泥設專節單列。

11.地方職官封泥以《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為基礎,結合文獻中隸屬演變、學者研究及個人意見排序。不同郡屬的同名縣,置某郡后不復見。

12.因泥面讀法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如“陽安”與“安陽”為兩地,以某讀法歸類后其他讀法下不錄。

13.職官、地名寫法與傳世文獻不同,目依文獻,釋讀據泥面。灋丘、廢丘等文獻中同地的不同名稱,在同名下分列。

14.雍工室、巴左工、河內左工、櫟陽左工室等“地名+官名”類封泥,因尚不確定其上屬機構,故置地方編內相關地名下。

15.對既可屬中央亦可屬地方的封泥,以某意見歸類后不復見。

16.殘封泥據形制及殘存筆畫盡可能定字分編,無法確定置下編以殘存字排列。

17.未發表圖像封泥按原釋分編,原釋難歸類時在下編內分列。

18.同職官封泥以時代早晚如“璽”在“印”前,并據職官高低排序。

19.封泥圖像大小據版面有調整,非原大不設比例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永安市| 蚌埠市| 灌南县| 东兴市| 湟中县| 昌江| 建湖县| 五台县| 牙克石市| 固镇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靖边县| 甘德县| 瑞丽市| 嘉峪关市| 达尔| 赣州市| 淄博市| 呼玛县| 囊谦县| 漳州市| 金湖县| 噶尔县| 皋兰县| 南部县| 正阳县| 海宁市| 柯坪县| 崇义县| 新晃| 桑植县| 榆中县| 达拉特旗| 甘洛县| 延寿县| 三明市| 岳阳市| 达日县| 伽师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