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料庫的《說文解字》字(詞)匯隱喻模式研究
- 吳世雄 周運會 章敏
- 1813字
- 2025-04-25 19:42:47
前言
本書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就是運用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來搭建一個有效的研究平臺,把《說文解字》的文字構造、字源和詞匯上的相關隱喻放置在這個平臺上重新剖析,通過基于自建《說文解字》漢英平行對應字(詞)匯隱喻語料庫的比較研究,揭示漢、英語字(詞)匯化隱喻的某些內在模式;在這個基礎上運用比較詞源學分析和闡釋這兩種語言中共時隱喻現象背后的文化理據,揭示基于身體經驗的概念隱喻如何受基于人類心智的文化的影響,進而揭示在不同文化的范疇化過程中身體、心智和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
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一個基于《說文解字》的漢英平行對應字(詞)匯隱喻語料庫,通過它來揭示漢、英語字(詞)匯化隱喻的內在模式。
(2)通過基于《說文解字》的漢英平行對應字(詞)匯隱喻的比較,揭示這兩種語言中概念隱喻和隱喻詞匯的文化理據,通過對隱喻詞匯的原始形態(tài)在古代社會文化背景中獲得最初隱喻意義理據的詞源學研究來比較詞匯隱喻結構中的文化信息。
(3)本書試圖通過認知隱喻學、比較詞源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等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揭示漢、英語字(詞)匯隱喻結構的共時模式和歷史理據,對概念隱喻理論在基于隱喻知識庫的跨語系平行對應語料分析中的優(yōu)劣進行評價,修正概念隱喻理論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就語料庫語言學在我國典籍翻譯研究中的應用而言,這也是一個新的嘗試。
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規(guī)劃項目,本書對《說文解字》的相關漢字隱喻理據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第一章“語料庫隱喻研究”著重介紹語料庫隱喻研究在中西方的發(fā)展,討論其在包括《說文解字》在內的英漢語典籍文本語料上的應用研究。
第二章“Metalude和《說文解字》漢字隱喻語料庫的構建”介紹了以Metalude 隱喻知識庫為框架自建《說文解字》隱喻字匯庫作為英漢詞匯化隱喻模式比較研究基礎的構想,探討了面臨的相關問題,提出了我們的意見和解決方案,最后展示了我們自建的《說文解字》英漢對照隱喻字匯庫。我們把從《說文解字》收集的隱喻漢字語料分為三大類,逐一示例分析了每一類漢字的語義結構,建立了一個包含241例隱喻漢字的小型語料庫,對《說文解字》的相關漢字隱喻理據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第三章“基于語料庫的《說文解字》字(詞)匯隱喻模式研究”對基于《說文解字》和Metalude的隱喻語料作跨文化隱喻結構的比較研究。本章根據基于語料庫的跨語系多學科語言隱喻模式的研究方案,運用比較詞源學、認知隱喻學以及語料庫語言學的分析,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角度重新審視和分析了基于《說文解字》的漢英字(詞)匯隱喻語料,揭示漢、英語語言隱喻模式及其所反映的人類概念系統(tǒng)與人類精神文化的交互影響。在漢英對比中,本書優(yōu)先選擇英語詞源隱喻進行對比。本書從漢字構造隱喻出發(fā),聯(lián)系英文詞源隱喻并對英漢語字(詞)匯的詞源隱喻進行對比研究,努力填補漢英字詞構造層面隱喻對比研究的空白。
第四章“《說文解字》字(詞)匯的跨語系詞源對比”把《說文解字》中的女部字以及表達“女婿”“婚姻”和“家庭”諸概念的字和詞提取出來,同英語、法語和拉丁語中表達類似概念的詞匯進行跨語系的詞源比較研究。本章結尾部分對于國內外跨語系詞源比較研究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評述,從中可以看到:文化理念是推動語義歷時變化的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隱喻主題的基礎。因此,跨語系字(詞)源比較研究應該以詞匯隱喻語料庫的文本為依據,應該從歷時和共時的角度重新闡釋人類精神文化和隱喻主題歷時演變的交互影響。
本書是對于吳世雄、周運會和章敏師徒三人多年來合作研究漢、英語言的字(詞)匯隱喻的總結,部分成果曾發(fā)表于《外語學刊》《古漢語研究》《外國語言文學》以及波蘭的《語言學和東方學研究》等國內外學術雜志。本書的具體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一節(jié)由吳世雄完成;
第二節(jié)由周運會、吳世雄完成;
第三節(jié)由章敏、吳世雄完成;
第二章第一節(jié)由吳世雄完成;
第二節(jié)由周運會完成;
第三章第一節(jié)由周運會完成;
第二節(jié)由吳世雄完成;
第三、四、五節(jié)由周運會、吳世雄完成;
第四章由吳世雄完成。
傅屹敏和連鳳萍兩位弟子還幫助制作了“外國人名索引”。
本書把Metalude 隱喻知識庫和自建的《說文解字》隱喻字匯庫作為英漢詞匯化隱喻模式比較的基礎,開拓了我國跨文化比較語言學研究的新領域。此外,本項研究運用比較詞源學、認知隱喻學以及語料庫語言學的分析,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角度重新審視英漢詞匯化隱喻的內在模式及其所反映的人類概念系統(tǒng)與人類精神文化的相互作用,對于認知隱喻學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