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道游擊隊》文獻史料輯
- 陳夫龍編
- 4036字
- 2025-04-28 10:46:20
三 和英雄人物在一起
總之,我到鐵道游擊隊去深入生活,收獲是很豐富的,我記了兩大本材料。我結識了大隊和長、短槍分隊的各色英雄人物。他們對我都很熱情,我經常和他們促膝談心,談他們所從事的斗爭。不僅和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的活著的人談,而且對于那些在鐵路線上艱苦戰斗中英勇犧牲的干部和隊員,從旁人口中也作了詳細座談和了解。
從他們大家所提供的材料看,他們原來的大隊長洪振海,確實是個堅如鋼鐵的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他有許多驚人的成績。鐵道游擊隊不少出色的戰斗,都是他領導干出來的。他扒車技術最高,特別快車也能上去。飛車搞機槍就是他干的。老洪作戰絕頂勇敢,對朋友豪爽義氣,所以在隊上有極高的威信。他的性子特別暴躁,遇有不順意的事,往往暴跳如雷。鐵道游擊隊有句口頭禪,“洪隊長講話,連噘帶罵。”老洪發起脾氣來是很厲害的,可是這些在對敵斗爭中舍生忘死的英雄,對他們發火的大隊長卻俯首帖耳,一點不敢頂撞。因為他們服自己的隊長,知道他發過脾氣以后,還會象親兄弟一樣對待他們。我也了解到會開機車的,在鐵道線上的對敵斗爭中作出卓越貢獻的曹得清(彭亮的原型),還有他的弟弟曹得全,是鐵道游擊隊中最活潑的青年隊員,以及短槍隊最早的骨干隊員李遠生等一批人。他們在鐵道游擊隊對敵人進行殘酷戰斗中,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鐵道游擊隊在八年抗戰中的傷亡名單,可以看出他們在鐵路線上所創造的震驚敵偽的英雄業績,是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付出了大量血的代價才獲得的。
在微山島上,我參加了他們一次最難忘的新年慶祝會和悼念活動。游擊隊員們在鐵道線上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七八年的浴血奮戰,最后奪取了勝利,而且迫使日本鬼子的一支鐵甲列車部隊,向這些英雄們繳槍投降。這在當時的華北地區是比較大的一次受降。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后的第一個新年,他們歡欣若狂地痛飲勝利酒。可是也就在這極度歡樂的時刻,他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為奪取勝利,而在戰斗中倒下的戰友,他們又淚流滿面,放聲哭泣。
我在《鐵道游擊隊》小說中,曾經寫到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那是我當時的感受。他們是在微山島上開新年慶祝會的。一溜三大間房子里,擺滿了好多桌豐盛的酒菜,進門迎面的一桌酒宴是空著的,這是為他們犧牲的戰友準備的。這個桌子上的酒菜比其他桌上的更豐富。酒桌靠墻的正面,都是寫上了以洪振海為首的一些烈士名字的牌位。參加宴會的人都坐在東、西兩間。慶祝新年的酒會開始,由魯南鐵路工委書記靳懷剛講話。原來日本鬼子投降后,我黨和國民黨談判,屬于解放區的鐵路應由解放區人民政府接管。因此,魯南區黨委在所管轄的鐵路上成立一鐵路工委。鐵道游擊隊臨時歸鐵路工委領導。靳懷剛在酒宴前講話。他說明這是抗日戰爭勝利后的第一個新年,他們的戰斗勝利是來之不易的,要大家盡情地歡慶,同時也不要忘記犧牲的戰友,也就是說沒有這些先烈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勝利。所以第一杯先向烈士敬酒。在酒宴間,大家的情緒是高漲的,猜拳行令,唱著酒歌在狂飲(小說中“高高山上一頭牛”的酒歌就是我在這酒桌上學的),他們是豪放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兩間大屋,一片歡騰。可是酒喝到一定時候,酒宴中的情緒轉入了沉靜,因為他們想到了在戰斗中失去的戰友,想起了帶著他們勇敢地和日本鬼子拼殺的洪振海大隊長,張洪義政委,還有曹得清兄弟……這些英雄們浸入哀慟的情緒,有的是一邊喝酒,一邊落淚。酒宴后他們跑到湖邊,喊著洪大隊長的名字,喊著張洪義、曹得清、李運生一些犧牲者的名字在大聲痛哭,當然老時在這中間是哭得最悲痛的一個。
就在這次帶悼念性的新年慶祝會上,靳懷剛書記有兩個提議:為了悼念死者,一是把鐵道游擊隊的戰斗事跡寫成一本書;二是將來在微山島上立一鐵道游擊隊革命烈士紀念碑。當第一個提議我答應下來后,靳又在會上向大家建議:說我為了《鐵道游擊隊》的寫作,從濱海到魯南跋山涉水,通過敵人封鎖線,到這里來和他們一道工作和生活。為了感謝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他提議我為鐵道游擊隊的榮譽隊員。大家以熱烈的掌聲通過了靳懷剛的這一倡議。
所以我以后進行《鐵道游擊隊》這部小說的寫作,已不僅僅是作者的個人愿望和愛好,倒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了。
當我全面地了解了鐵道游擊隊的戰斗事跡后,我深深感到在第一次省英雄模范會上,從徐廣田和杜季偉口中所搜集的有關鐵道游擊隊的材料顯得太不夠了。根據這些材料寫成作品在報刊上發表,確有點太草率了。所以說當時馬上停筆到鐵道游擊隊深入生活是完全正確的。據我在鐵道游擊隊了解的大量材料看,徐廣田在英模會上的報告有點片面和突出個人。當然,作英模斗爭事跡報告,多談些個人的事跡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談鐵道游擊隊的戰斗過程時,只強調自己的功績而抹煞戰友們的作用是不應該的。應該說徐廣田在鐵道游擊隊里邊,確是個戰將。他是幾個出色的中層戰斗骨干之一。他開始當短槍隊員,鬼子投降后一部分敵人向他們投降,他們得到了大批日式裝備,把他們已發展成近百人的長槍隊武裝起來。他們清一色地日式裝備,歪把機槍,六〇炮(也叫擲彈筒),三八式步槍。而且每個隊員都頭戴日本鋼盔,腳穿皮靴。就是當時我們的主力部隊也沒有這樣精良的、統一的裝備。徐廣田就是這個中隊的中隊長。他在抗日戰斗中,確實作出不少貢獻,不過象這樣的干將還有好幾個,如老洪、王志勝、劉金山和曹得清,在對敵斗爭中都是好樣的,與他相比并不遜色。我從許多干部和隊員中了解一個情況,就是徐廣田抗日打鬼子是勇敢的,能完成艱巨的戰斗任務。但是平時吊兒郎當、政治上表現較差,在同志之間,好感情用事,不從政治上出發,常計較個人的得失。如果單從作戰方面講,老洪犧牲后,他是可以提為大隊長的,可是他政治上比較落后,所以組織上就提拔劉金山當大隊長了。而劉金山參加鐵道游擊隊比徐廣田晚一點,又當過老洪的通訊員,所以徐廣田就不怎么服劉金山的領導,給劉在大隊領導上增添了不少困難。當我在徐廣田的采訪中,也隱隱地感到了這一點。我認為我這個最早結識的英雄人物,過于計較個人地位的高低,有點個人英雄主義,缺乏黨的組織觀念。一個革命英雄人物,只有好好地接受黨的教育,不斷地克服個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健康地成長,在革命事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為革命建立功勛。從以后徐廣田悲慘的下場來看,當時黨組織確定劉金山為大隊長是完全正確的。
在我的采訪中,我熱愛這些英雄人物。他們有高尚的品德,為革命而忘我的犧牲精神,聽到他們英勇殺敵的事跡,對我也是個很好的教育。可是在他們現實生活中,我也發現他們有一些弱點和消極的東西。正如前邊說的姜集運河邊小高地上的戰斗一樣,我從軍事上分析了這次戰斗的性質,對于勇敢作戰的老洪作了正確的理解,并在創造上作了典型地處理。對有的人物身上的缺點,也要全面地認識和正確地理解。對在省委學校[3]學習的杜季偉,我了解他所以去學習,一方面是組織上的確定;另方面也是他在鐵道游擊隊待不下去了。在鐵道游擊隊戰斗的后期,杜由于生活問題和劉金山、王志勝兩個大隊干部關系搞得很僵,使他不得不調離工作。在黨校學習后,沒有再回鐵道游擊隊,另行分配了工作。據我了解杜季偉所以在鐵道游擊隊待不下去,是因為他在鐵路邊找了個姑娘作愛人,而這個姑娘的哥哥由于附敵被鐵道游擊隊打死,為了怕她報復,所以劉金山和王志勝堅決不同意杜和姑娘的愛情關系。杜調到山區進黨校學習時,他悄悄地把這姑娘帶走,劉、王甚至想派短槍隊員在半道上把她截回來。關于杜的問題,我認為他雖然在鐵道游擊隊戰斗的后期,表現出自己的弱點,在鐵道游擊隊待不下去,可是從全面看,應該說杜在鐵道游擊隊的領導工作上,還是功大于過的。如在草創時期,他只身進入敵人嚴密控制的棗莊,在炭廠把他們組織起來,當時的情況是極端危險的,搞不好,不但敵人,就是還處在蠻干狀態的自己人,也可能把他干掉。后來他又把他們拉出來,先在臨棗支線后在津浦干線上和敵人進行戰斗。在這漫長的戰斗過程中,他是有不可磨滅的功績的,不能因為一時的過失或不足之處就把他全部否定。從他以后調作棗莊市委書記、魯南軍區特務團政委來說,他還是個比較堅強的政治工作干部。我在對劉金山和王志勝的采訪中,了解了杜季偉后期的情況。他倆在談話中對張洪義政委的印象很好,對杜有不滿情緒,我曾勸他們要全面的來看待杜季偉,最后他倆也同意了我的看法。所以在小說中我還是以杜的事跡為主,結合后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的形象。
在訪問中,我也發現了老時的問題。由于她和老洪有一段愛情關系,并對鐵道游擊隊的對敵斗爭,作出過非凡的貢獻,所以我很敬重這個婦女。可是當時鐵道游擊隊的大隊干部和主要隊員對她卻很不好。考查其原因是這樣:老洪活著的時候,大家都很尊重她。老洪犧牲后,她二次守寡。由于她過去常為鐵道游擊隊作工作,她在敵人那里很出名,敵人常常追捕她。因此她還是秘密地隨鐵道游擊隊活動。這時,大家看在老洪面上還很照顧她。可是以后有人發現她又和鐵道游擊隊的個別隊員,關系曖昧,為此,就引起了大家的激憤,對她很不滿,甚至有點歧視她,罵她是“破鞋”。在我和老時接觸時,有人甚至不同意我和她多談。但是我還是和她作了深談。我對她過去幫助鐵道游擊隊的斗爭事跡除表示敬仰外,對她當時的處境亦深表同情。原來大家對她的惡感是來源于他們對自己心愛的洪大隊長的深厚感情,他們認為她過去和老洪愛得那樣深,老洪一死,她就變心了。而且和隊上的人相愛,這能對得起老洪么?所以都和她疏遠了。甚至不想叫她隨鐵道游擊隊活動,覺得為老洪丟臉。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老洪犧牲后,老時堅貞不嫁才是好樣的,這是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信條,我們革命者不但不該遵守,應該打破它,絕不能認為老時又要找對象了,就是對老洪的不忠,為此而鄙視她,甚至抹煞了她對鐵道游擊隊作出的貢獻。我認為這樣作,對老時是不公正的,當然老時本人應該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活問題,不要過于在生活上放任自己。我把這種看法和他們大隊干部談了,他們接受了我的意見。不久,他們在微山島上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后第一個新年,我建議也邀請老時參加,他們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