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秦的水利與水運

第一節 秦國治水和通漕

秦國開鑿河道,起初基本著眼于灌溉富民。《史記·河渠書》載:“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并北山東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1]中山,地在馮翊谷口醴原、屯留二縣境。瓠口,即櫟陽焦獲澤,“焦獲澤,在縣北,亦名瓠口。《爾雅》:十藪周有焦獲。郭璞曰:今扶風池陽縣瓠中是也。《詩》曰:玁狁匪茹,整居焦獲。謂此也”。[2]開渠從馮翊谷口的東仲山起,至櫟陽焦獲澤止,引涇水沿北山東行注洛水,長三百余里,工程量相當大。顏師古注《漢書》有言:“引淤濁之水灌咸鹵之田,更令肥美。故一畝之收至六斛四斗。”[3]淤灌農田增收明顯。

這一宏大強國工程居然是韓國替秦國設計好,并派本國水工鄭國至秦國游說秦人動工興建的。鄭國渠開鑿意義重大和主持者目的卑下形成矛盾,“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4]引涇河泥濁之水,灌低洼鹽堿之田,經過淤灌地一畝之收至六斛四斗,可見鄭國渠農田效益之大。韓國本欲以此消耗秦國,使之無暇東顧,沒有想到開成后卻給秦國帶來巨大利益,使秦國實力大增,統一六國。

關于鄭國渠引水方式和工程技術,今人李令福《論秦鄭國渠的引水方式》一文有實事求是的論斷,“從實際遺存、文獻記載、當時涇河水文特點及引渾淤灌性質來看,鄭國渠初修時采取的是筑導流土堰壅水入渠的引水方式”[5](見圖4-1)。主體工程由導流堰、引洪口和渠道三部分組成,導流堰、引洪口選擇十分有戰略眼光。鄭國渠投入使用,經過淤灌把4萬余頃鹽堿土地變成高產良田。

圖4-1 鄭國渠引水方式示意圖

秦國第二項水利工程是在蜀中開都江堰(見圖4-2)。公元前329年秦滅巴蜀,“蜀王弟苴侯私親于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為求救于秦。秦遣張儀等救苴,遂滅蜀。儀貪巴道之宦田,取巴執王以歸。巴國遂亡”。[6]其后,為了開發蜀地水運水利,“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注:“杜預《益州記》云:二江者,郫江、流江也。《風俗通》云: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縣兩江,溉田萬頃。”[7]后人稱之為都江堰工程。

都江堰是秦代水利杰作。它由魚嘴分流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工程組成,魚嘴分流岷江來水,寶瓶口控制進入內江流量,飛沙堰泄洪排沙。按照因地制宜、避害取利的原則,適宜適量地取岷江無害之水入內江下成都平原灌溉興利,而讓多余有害洪水并沙石進入外江流走。這一設計理念,靠三大措施來保障:一是水分四六,枯水期取岷江水十之六入內江;洪水期讓岷江水十之六泄外江。二是彎道環流,洪水期利用石塊的離心力大于水的特點,過彎道時甩到外江去。三是洪水出沙,洪水期無石之水進入內江后,經過彎道時江沙可以隨溢水過飛沙堰入外江。加上按照“深挖灘,低作堰”精神,每年都要對都江堰進行整修,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從而保證它常用常新、永葆青春。

圖4-2 都江堰示意圖

秦人擁有關中、漢中和巴蜀,滅周而建三川郡,盡得江河上流之利。一是順江而下,吞食楚國,《戰國策·燕策二》:“蜀地之甲,輕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漢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漢,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積甲宛,東下隨。知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8]這是蘇代對燕王所說代秦國恫嚇楚王之詞,反映了秦國對楚國順流而下的水運優勢。“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捍關,捍關驚則從竟陵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9]這是秦相張儀對楚王談秦軍順流而下的潛在威脅,雖有虛張聲勢成分,但多少反映了秦國水軍的編成、戰力和配備。

二是順河而下,威脅齊晉。《戰國策·齊策一》陳軫說齊王有言:“今秦欲攻梁絳、安邑,秦得絳、安邑以東下河,必表里河山而東攻齊。”[10]此為秦國對三晉和齊國用兵的水運優勢。秦國在吞食諸侯中也確實發揮了其順流而下的后勤保障之便,秦攻韓上黨,上黨欲降趙,趙平陽君勸趙王勿受上黨:“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可與為難。必勿受也。”張守節《史記正義》曰:“牛耕田種谷,至秋則收之……言秦伐韓上黨,勝有日矣,若牛田之必冀收獲矣。……秦從渭水漕糧東入河、洛,軍擊韓上黨也。”[11]可見,秦攻韓國,陸運以外,還有渭、河、洛三河聯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教育| 永清县| 苍梧县| 民县| 孟连| 安泽县| 武宣县| 东丰县| 贵溪市| 乌兰察布市| 沧州市| 江津市| 香港| 天全县| 新源县| 贵阳市| 丽江市| 霍邱县| 五大连池市| 新竹市| 海南省| 萝北县| 吉首市| 普安县| 惠安县| 嵩明县| 余姚市| 南开区| 新泰市| 呼图壁县| 安塞县| 广灵县| 漾濞| 综艺| 寿阳县| 竹北市| 平南县| 滕州市| 黔南|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