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功利”“重史”說的緣起及調和

與浙東學派相關的名詞,以“浙學”出現最早,其源于朱熹之口。翻檢朱熹的相關文獻,他曾三次提及浙學:第一次在淳熙九年(1182)所撰的《香溪范子小傳》中,朱熹評價婺州學者范浚:“初不知從何學,其學甚正。近世言浙學者多尚事功,浚獨有志圣賢之心學,無少外慕。”[3]結合當時的思想語境,朱熹標榜范浚的心性之學,正是對呂祖謙、陳亮、葉適等浙東事功一派的強烈不滿。第二次提到“浙學”,見于《朱子語類》。他說:“江西之學只是禪,浙學卻專是功利。禪學,后來學者摸索一上,無可摸索,自會轉去;若功利,則學者習之,便可見效,此意甚可憂!”[4]此處的“浙學”一詞,具體年代無法考證。不過,當浙學作為一個整體出現時,令人更多聯想到的是呂祖謙及其婺學。朱熹在《答程正思》(淳熙十六年,1189)中第三次提及浙學時,便毫不隱晦地點出浙學所指及其弊病,“浙學尤更丑陋,如潘叔昌、呂子約之徒皆已深陷其中,不知當時傳授師說何故乖訛便至于此,深可痛恨”[5]。很明顯,他所指摘的對象,即以呂祖謙的后學呂祖儉、潘景愈等人為代表的浙學。在朱熹眼中,以呂氏后學為代表的浙學專尚功利,最能引誘、誤導士人,并隱隱指出這一病端源自呂祖謙。

除了痛斥浙學的“功利”色彩外,朱熹還將矛頭指向呂祖謙、呂祖儉、陳亮、葉適等人的“重史”主張。

伯恭無恙時愛說史學,身后為后生輩,胡涂說出一般惡口,小家議論,賤王尊霸,謀利計功,更不可聽。[6]

看史只如看人相打,相打有甚好看處?陳同父一生被史壞了。[7]

朱熹、呂祖謙、陳亮、葉適等宋儒均十分重視史學。但在經史關系上,他們觀點迥異。朱熹主張讀史以明“義理”為前提,經本史末、先經后史,將格物窮理作為治史的目的。而呂祖謙主張經史并重,在他的學術中,經與史的關系并非朱熹所謂的“本末體用”。陳亮、葉適也主張經史結合,認為《六經》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字記錄,“名經,而實史也”。二人的經史觀,頗有“五經皆史”的意味,開后來“六經皆史”的先河。可見,因為學術觀點的頡頏,朱熹才對經史并重的浙學抱有微議。也由于朱熹的抨擊與渲染,“功利”與“重史”成為浙學的兩大標識。

南宋以后,呂學、永康及永嘉之學傳承斷裂,影響大不如前,逐漸淡出學者的視閾,對浙學“功利”的責難也歸于沉寂。在元代朱陸合流的趨向中,不少學者也超越了門戶之見,較客觀地看待浙學。如江西人劉塤就說:“宋乾、淳間,浙學興,推東萊呂氏為宗。……當是時,性命之說盛,鼓動一世,皆為微言高論,而以事功為不足道,獨龍川俊豪開擴,務建實績。”[8]劉塤在朱學大盛的時代,崇尚陸學,將朱、張、呂、陸四人并提,視他們均為儒家道統的正傳。依他看來,呂祖謙兄弟為浙學當之無愧的代表,陳亮的經世事功則有補于朱熹的性命之說。不唯如此,他還認為陳亮的事功學也內涵性理,深合伊洛之旨,“龍川之學,尤深于《春秋》。其于理學,則以程氏為本。……其于理學固用心矣,豈徒曰功名之士?”[9]在劉塤眼中,呂祖謙、陳亮等人的浙學是“事功”與“心性”的綰合,集內圣、外王之道,屬于儒學的正統,而非朱熹所斥的“專言功利”。劉塤在元代陸學零落的境況下,有志于陸學的復振,對朱學排斥的其他學派抱有同情的理解,因而能以包容的心態評騭南宋學術,較黨同伐異的門戶之見,無疑更加客觀。

與學術朱陸合流的同時,南宋以來對地方學術的關注在元代更為凸顯,曾被朱熹詬病的呂祖謙、陳亮、葉適等浙學代表,反而成為建構鄉里傳統的強有力資源。浙學一度成為浙東地方士人頌揚與借鑒的對象。如婺州義烏人王袆認為呂祖謙、唐仲友、陳亮各以性命、經世、事功顯著:

尚論吾婺學術之懿,宋南渡以還,東萊呂成公、龍川陳文毅公、說齋大著唐公同時并興。呂公以圣賢之學自任,上繼道統之重。唐公之學,蓋深究帝王經世之大誼,而陳公復明乎皇帝王霸之略,而有志于事功者也。即其所自立者,觀之雖不能茍同,然其為道皆著于文也,其文皆所以載道也。文義、道學,曷有異乎哉?[10]

王袆指出呂祖謙、唐仲友、陳亮的道文合一,符合“文以載道”的旨趣。王袆同門戴良也自炫“吾婺文獻之懿”[11],將浙學作為鄉學傳統的重要內容。王袆、戴良等人均是“朱子嫡脈”北山學派的傳人,但在他們看來,朱子學與浙學并非相悖,而是緊密融合,形成互補。可見,由于建構鄉里傳統的需要,浙東士人有意淡化朱學與浙學的沖突,轉而強調二者的互補共通。在元代學者的視閾中,浙學雖以事功為主,但不偏廢心性,在文學方面亦成就卓犖。

由朱熹挑起的浙學“功利”“重史”一說,經過元代學者以及浙東士人的洗刷,一定程度改變了“丑陋”的形象。但在明代前期朱學獨尊之時,浙學又被貼上“功利”的標簽,如成化年間的章懋就認為:“浙中多是事功,如陳同父、陳君舉、薛士龍輩,只去理會天下國家事,有末而無本。……惟朱子之學知行本末兼盡,至正而無弊也。”[12]在他手上,浙學又成為有末無本的學說,只有事功而無心性,朱子學才是本末兼備的儒家正學。章懋是明代婺學最重要的領袖之一,但他固守朱學,認為:“經自程朱后不必再注,只遵聞行知,于其門人語錄,芟繁去蕪可也。”[13]在他心中,呂祖謙、陳亮、唐仲友等鄉學雖有可取,但偏廢一端,難與朱子學媲美。與王袆、戴良等鄉賢相比,章懋考衡浙學的維度,雖非鄉里情結,然更多涉及學術異同,亦難免有失公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兴国县| 邵阳县| 西乌| 东山县| 赞皇县| 宣汉县| 北海市| 邓州市| 大同县| 西乌| 西平县| 永和县| 溆浦县| 武冈市| 渑池县| 常德市| 利川市| 渝中区| 肃宁县| 周宁县| 四平市| 建水县| 湟源县| 府谷县| 察雅县| 上饶市| 石家庄市| 夹江县| 息烽县| 浦县| 兴海县| 峡江县| 建湖县| 保康县| 凌源市| 徐闻县| 平乡县| 贵南县| 德兴市|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