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代崆峒詩文注解
- 馬得瑜注
- 1166字
- 2025-04-25 17:38:26
飛龍引
(唐)李白
其一
黃帝鑄鼎于荊山[1],煉丹砂。
丹砂成黃金[2],騎龍飛上太清家[3]。
云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凌紫霞[4],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
遨游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閑[5],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后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云河車載玉女[6]。
載玉女,過紫皇,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7],后天而老凋三光[8]。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9]。
【注釋】
[1]黃帝鑄鼎:《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2]丹砂:即朱砂。礦物名。色深紅,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煉丹,中醫作藥用,也可制作顏料。晉·葛洪《抱樸子·金丹》:“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又指丹砂煉成的丹藥。
[3]太清:道家所謂三清之一。《淮南子·道應》“太清問于無窮曰”注:“太清,元氣之清者也,無窮,無形也。”
[4]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謂神仙乘紫霞而行。
[5]鼎湖:黃帝升天之處。《通典》:弘農郡湖城縣,故曰胡,漢武帝更為湖縣。有荊山,黃帝鑄鼎于荊山,其下曰鼎湖,即此也。《九域志》:陜州陜郡有鼎湖,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帝升天,因名其地。《史記正義》:《括地志》云:“湖水源出虢州湖城縣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閑:是水止而不動之意。
[6]長云:也作“屯云”。《列子》:“化人之宮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云焉。此言屯云河車,言車之多若屯云也。”玉女:《楚辭》:“建日月以為蓋兮,載玉女于后車。”《呂氏春秋》:“身好玉女。”高誘注:“玉女,好女也。”仙傳多稱侍女為玉女,亦是此義,謂其美如玉也。
[7]紫皇:道教傳說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覽》卷六五九引《秘要經》:“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
[8]《拾遺記》:“服之得道,后天而老。”《初學記》:“日月星為之三辰,亦曰三光。楊齊賢曰:‘凋三光者,言三光有時凋落,而真身則常存也。'”
[9]《太平廣記》:“西王母所居宮室九層,玄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漢·司馬相如《大人賦》:“吾乃今日睹西王母,皓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所謂“蛾眉蕭颯如秋霜”,即白首之意。嫌王母已有衰老之容,以反明軒轅之后天之老也。
【解析】
這兩首詩取材于《史記·封禪書》黃帝煉丹功成乘飛龍飛升成仙之事。第一首抒發成仙之后的愉悅心情并描寫天宮中的美麗景象;第二首前半部分上承第一首寫黃帝飛升后的情形,末尾筆鋒一轉,寫即便是仙人,也有衰老之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后天而老猶蛾眉蕭颯,則不老者化老矣。學仙何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