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登崆峒

(宋)張亢[1]

四面千峰起,中心一水通[2]。路穿云樹密[3],勢壓玉關雄[3]

此地開慈日[4]。當時拜順風[5]。二乘由相別[6],三語與無同[7]。

遍詣耆阇嶺[8],深疑睹史宮[9]。鐘聲遙度隴[10],剎影半沉空[11]。

絕頂人難到,平川目未窮。塵襟聊抖擻[12],一瞬出樊籠[13]

【注釋】

[1]張亢(生卒年不詳):字公壽,張奎弟。北宋臨蒲人。仁宗時(1022—1063)舉進士。為廣安軍判官,升徐州總管。曾任涇原路兵馬鈐轄,知渭州(今甘肅平涼)。

[2]一水:指胭脂河。

[3]云樹:高聳入云的樹木。

[3]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4]慈日:佛教節日。

[5]順風:宋代一種包頭軟巾。宋·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本朝幞頭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唯直腳貴賤通服之?!?/p>

[6]二乘:佛教語。一般包括聲聞乘與緣覺乘。南朝梁·沈約《內典序》:“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若以智慧照煩惱者,此是二乘小兒,羊、鹿等機。上智大根,奚不如是?!毕啵悍鸾逃谜Z,指物質的形成或狀態。即請法之形象狀態。

[7]三語:佛教用語。即如來所說的隨自意語,隨他意語,隨自他意語。

[8]耆阇(shé):耆阇崛山的簡稱。又譯為靈鷲山、靈鳥山、靈鳥頂山。在中印度摩羯陀國王舍城東北,為釋迦牟尼說法之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引《西域記》:“耆阇崛山在阿耨達王舍城東北,西望其山,有兩峰雙立,相去二三里,中道鷲鳥常居其嶺,土人號曰耆阇崛山。胡語‘耆阇’,鷲也?!碧啤ば兑磺薪浺袅x》卷六:“正言姞栗陀羅矩吒山,此譯云鷲臺,又云鷲峰,言此山既棲鷲鳥,又類高臺也。舊譯云鷲頭或云靈鷲者,一義也?!?/p>

[9]睹史宮: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中常住講經法處。

[10]隴:隴山。

[11]剎:佛寺。

[12]塵襟:世俗的胸襟。抖擻(dǒusǒu):佛教語。頭陀的別稱?!斗ㄔ分榱帧?“西云頭陀,此云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塵垢,是故從喻為名?!?/p>

[13]樊籠: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不自由的境地。

【解析】

這是一首五言排律。前四句寫崆峒山之景:胭脂河從千峰中穿過,山上長滿高聳入云的樹木,氣勢雄偉。中間八句寫佛事活動及寺院建筑,并從中領悟出佛教深邃的教義精髓。后四句寫登臨的感慨:來到崆峒山猶如鳥出樊籠,悠然自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香河县| 兴化市| 武宣县| 依安县| 五华县| 仪陇县| 新化县| 扎兰屯市| 随州市| 双流县| 雅江县| 甘泉县| 晴隆县| 汝城县| 洛宁县| 舒城县| 涿鹿县| 剑河县| 监利县| 桐乡市| 义乌市| 满洲里市| 航空| 独山县| 罗源县| 岚皋县| 苍溪县| 信丰县| 陇西县| 泗洪县| 河津市| 陕西省| 平乐县| 科技| 莱阳市| 拜城县| 江山市| 沅陵县| 会泽县|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