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牛弘除了上述貢獻之外,還曾經主持修撰《周史》,《隋書·經籍志二》云:“《周史》十八卷,未成。吏部尚書牛弘撰。”開皇三年(583),與蘇威等“更定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千余條,定留唯五百條。凡十二卷”[24],史稱《開皇律》。

搜訪遺籍、制禮作樂在封建社會是重要的政治活動和文化建設工程。牛弘所做的這些工作看起來屬于“職務貢獻”,其實并不盡然。他之所以能做出這樣大的成績與他的學術素養有極大的關系。他“精研不倦,多所通涉”。[25]“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淵博的學識,高級的職位,為他在隋文化的建設中大顯身手提供了條件。在隋朝亦只有他堪當此任,《隋書·牛弘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及皇后崩,王公以下不能定其儀注。楊素謂弘曰:‘公舊學,時賢所仰,今日之事決在公。’弘了不辭讓,斯須之間,儀注悉備,皆有故實。素嘆曰:‘衣冠禮樂盡在此矣,非吾所及也!’”

在文化的價值取向上,牛弘偏重于尊重中原原有的傳統,對“五胡”所帶來的“戎文化”采取排斥的態度。例如在雅樂的取舍上就是如此。開皇九年(589),牛弘上奏說:“前克荊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蔣州,又得陳氏正樂。史傳相承,以為合古,且觀其曲體,用聲有次,請修緝之,以備雅樂。其后魏洛陽之曲,據《魏史》云‘太武平赫連昌所得’,更無明證。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雜有邊裔之聲。戎音亂華,皆不可用。請悉停之。”[26]認為地處南方的梁、陳繼承了漢代的雅樂,沒有受到“戎音”的影響,所以要對后魏、后周的雅樂加以禁止。又如在明堂的修建方案上,牛弘“以禮經為本”,“依古制修立明堂”。他排斥少數民族文化融入正統文化之中的做法,又反映出他在文化上保守的一面,唐人在這方面比他要開明得多。

在經歷長達370年的大分裂之后,隋朝實現了南北統一,在完成領土統一的同時,隋朝面臨一個更加艱巨的文化統一任務,以使由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各具風格的南北學術文化一體化,這一任務雖然因隋朝的快速滅亡而直到唐代才最終完成,但隋朝在這方面有創始之功,而牛弘在這一文化統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牛弘重視典籍,主張依據傳統經典來制禮作樂,對統一南北文化、傳承古代文明具有積極意義。

原載《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1] 《隋書·牛弘傳》。按:此后凡是引自《隋書·牛弘傳》者,皆不再注明出處。

[2] 《隋書·經籍志一》。

[3] 參見陳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書店1983年版,第10—15頁。

[4] 參見陳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書店1983年版,第10頁。

[5] 《隋書·音樂志中》。

[6] 《隋書·禮儀志三》。

[7] 《隋書·禮儀志三》。

[8] 《隋書·禮儀志一》。

[9] 《隋書·禮儀志三》。

[10] 《隋書·禮儀志一》。

[11] 《隋書·牛弘傳》。

[12] 《隋書·禮儀志二》。

[13] 《隋書·高祖紀下》。

[14] 《隋書·禮儀志七》。

[15] 《隋書·禮儀志七》。

[16] 《荀子·議兵》。

[17] 《隋書·高祖紀下》。

[18] 《隋書·音樂志中》。

[19] 《隋書·音樂志下》。

[20] 《隋書·律歷志上》。

[21] 《隋書·高祖紀下》。

[22] 《隋書·音樂志下》。

[23] 《隋書·音樂志下》。

[24] 《隋書·刑法志》。

[25] 《隋書·楊素傳》。

[26] 《隋書·音樂志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淮阳县| 武清区| 乌拉特前旗| 温泉县| 庆阳市| 玉门市| 安龙县| 汤原县| 桓仁| 荣成市| 玉屏| 区。| 西贡区| 毕节市| 黑龙江省| 潼南县| 瓦房店市| 安康市| 富顺县| 山丹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兰溪市| 雷州市| 神农架林区| 漳平市| 扬州市| 阜新| 康乐县| 江西省| 扎兰屯市| 丹东市| 宁波市| 山西省| 永新县| 栾川县| 贵州省| 贵溪市| 高青县| 团风县|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