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圍繞“諸城十老”群體的研究成果

最早對“諸城十老”進行整體評價的是乾隆《諸城縣志·藝文考》。其云:“我朝文運丕興,文教彌隆,經學不少而詩集尤富,丁野鶴開于前,李漁村繼于后,劉鏡菴、徐栩野、丘氏父子、張氏兄弟,皆分道揚鑣,鼓吹休明。”[15]而學界圍繞“諸城十老”這一詩人群體進行整體研究,則起步較晚,成果較少。

從目前可見資料來看,最早圍繞“諸城十老”這一詩人群體進行整體研究的,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且研究成果多出自蘭州大學的張崇琛之手。其《蒲松齡與諸城遺民集團》[16]一文,首先探究了明清之際諸城遺民的特征、活動以及思想,然后介紹了其中與蒲松齡關系密切的遺民李之藻、張貞、孫瑚、奚林等,并分析了諸城遺民對蒲松齡思想、民族意識以及創作的影響。其《蒲松齡的諸城之行》[17]一文,則從蒲松齡的《超然臺》一詩入手,考證認為蒲松齡于康熙十一年四月游嶗山途經諸城時,應該與諸城文士有過接觸。其《王漁洋與諸城人士交往考略》[18]一文,先是探究了王士禛與諸城的淵源,然后介紹了王士禛與丁耀亢、丘石常、李澄中、劉翼明、張侗等諸城詩人交往的情形。

進入21世紀后,圍繞“諸城十老”群體研究的成果依然不多,但已經注意將“諸城十老”放置于明末清初這一社會大背景之下來進行總體研究。如張兵的《清初山左遺民詩群的分布態勢與創作特征》[19]一文,特地介紹了以“諸城十老”為代表的諸城遺民集團的形成和文學活動,認為“諸城十老”對新王朝敵視態度的淡化和對名節觀念的變通,與清王朝入關后的殘酷屠殺有關,也與清初時局的變化和清王朝的懷柔政策有關。劉家忠的《“諸城十老”的文學活動與清初遺民的糾結心態》[20]一文,指出“諸城十老”作為一個遺民群體,面對清廷政權的統治,內心充滿了矛盾:一方面,他們始終固守“夷夏之防”、心存濃濃的遺民情結;另一方面,卻不得不由早期的圖謀復明轉向消極避世和對清廷政權的無奈接受。于海洋的博士論文《明末清初諸城文學研究》[21],主要探討明末清初易代背景下諸城文壇的基本面貌、諸城文人的價值觀和行為選擇以及他們在文學創作上的共性與個性等方面,并重點分析了丁耀亢、李澄中、丘石常、張侗、劉翼明等人的文學成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五寨县| 永胜县| 新兴县| 双柏县| 故城县| 甘洛县| 泗阳县| 山阳县| 皮山县| 大石桥市| 阳春市| 安康市| 广元市| 邵阳县| 玛纳斯县| 独山县| 衡山县| 阜新| 巴林左旗| 财经| 白水县| 五原县| 松潘县| 方山县| 宜兰市| 宁夏| 清水河县| 三门峡市| 平昌县| 涡阳县| 乐陵市| 瑞昌市| 如皋市| 含山县| 马尔康县| 和平区| 武清区| 华池县| 黄龙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