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多民族文學的共同發展
- 黃偉林
- 490字
- 2025-04-24 20:20:33
總論 西多民族文學文化符號
廣西地處南嶺之南,巍峨的南方五嶺成為廣西與中原、江南等發達地區隔離的屏障。廣西屬于嶺南的西部地區,其轄區內,山脈縱橫交錯,河流奔騰不息,山高水險,使廣西千百年來成為多民族雜居的“化外之地”。山國,曾經是人們對廣西的形象概括。
漓江,人們更多知道的是這河流的清澈美麗,卻很少知道這條河流是溝通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最重要的載體。秦始皇開鑿靈渠,使湘江和漓江得以匯通,進而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從而打破了廣西這個山國的封閉狀態,中原文化順著湘江進入漓江,順著漓江進入西江,嶺南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多民族文化版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漓江—桂江—西江,穿越的是廣西東部的地區。廣西廣袤的西部地區,有一座可以稱之為“神山”的花山,如果不出意外,花山將于2016年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漓江滿載中原文化千百年之后,花山仍然在中原文化的視野之外,為廣西這個山國尚存的原始文化保鮮。
花山和漓江都是重要的廣西文化符號,前者是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象征,后者是廣西中原文化的載體,它們共同構成了廣西多民族文化的兼容并包,和平共處,也成為廣西多民族文學靈感爆發的觸角,詩意想象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