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李占鵬

明清兩代是中國戲曲繼宋元之后的又一個隆盛時期。明清戲曲作家群星璀璨,作品多姿多彩,流派爭奇斗艷,聲腔曲律、角色行當趨向臻善、精細,以至出現了戲曲劇本幾為昆劇而作、昆劇創演甲天下且獨登廟堂、比肩大雅成為享譽朝野的主流娛樂的蒸騰局面。在中國戲曲史上,宋元南戲、雜劇具有披荊斬棘的開創意義,但南戲的疏落,雜劇的離隔都顯而易見;而明清雜劇、傳奇則完全是出于契合心靈、犀通精神需要的自覺主動的文學藝術。明清戲曲作家以其鯁介的稟性、橫溢的才華、滿腔的熱情和博大的襟懷,使處于末位和邊緣的中國戲曲與長期雄霸騷壇的詩文詞賦并駕齊驅,沒有了昔日的噤若寒蟬,茍延殘喘,擁有了自己的天地和話語,贏得了被凝視、諦聽甚至企慕和傾服。不論宋元還是明清戲曲,它們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都在底層求生圖存,孤弱卑微,不僅缺資寡助,相反常被圍剿、攻擊,卻能光芒四射,萬眾矚目。它們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堪稱文學藝術百花園中逆襲成功的典范。

作為戲曲臨川派四大作家之一,孟稱舜品行端方,學富才敏,是一位著述頗豐的作家、理論家和文獻學家。他創建學田,修葺學宮,解救義士,為社會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可貴貢獻,表現了關心教育、敢于擔當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尚品格。他踵武湯顯祖,邁越吳炳、阮大鋮,是臨川派唯一雜劇和傳奇創作兼擅的作家。代表作《嬌紅記》雖不似《牡丹亭》爆得大名,飲譽古今,卻能別開生面,尤其悲劇的徹底洵為《牡丹亭》所不及。他的戲曲理論雖不如湯顯祖高標的“情”使“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那樣震聾發聵,但論議的全面、具體可說是湯顯祖曲論的補充和完善。而《古今名劇合選》的編選則使孟稱舜與臧懋循、趙琦美、毛晉一樣,榮膺戲曲文獻學家的桂冠,為戲曲作品的保存和流傳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這也是湯顯祖不能比擬的。吳炳和阮大鋮,前者僅有傳奇《粲花別墅五種》傳世,為清軍所俘,自縊死,有氣節;后者才情富麗,擅長詩文詞曲,但品質卑劣,臭名昭著,以忠于史實聞名的《桃花扇》所塑造的阮大鋮就是一個陰險毒辣、阿諛逢迎的典型的權奸形象。如此看來,他倆也難與孟稱舜抗衡而不分軒輊。就臨川派而言,孟稱舜是一位僅次于湯顯祖的非常獨特的戲曲家。

值得注意的是,孟稱舜除了戲曲,還有詩文詞賦、傳記、史評,是一位涉及創作領域廣闊、體裁多樣的大作家。著述宏富,成就卓越,我以為與他鮮能其匹的高壽有關。據學界已普遍采用的最新研究資料,孟稱舜生于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一生經歷明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和清順治、康熙六朝,享年91歲,是臨川派春秋最高的作家。他誕生時,湯顯祖(1550年生)已四十四歲;湯顯祖辭世(1616年卒)時,他才二十二歲;他去世時,湯顯祖仙逝六十八年,而吳炳(1647年卒)和阮大鋮(1646年卒)則亡故三十七、八年了。這樣長壽,對遭逢明清換代、江山易主的孟稱舜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雖說他的同鄉陸游(1125—1210)、徐渭(1521—1593)、朱彝尊(1629—1709)都以高齡名垂青史,但仍不能跟他媲美。而越籍的洪昇(1645—1704)、龔自珍(1792—1841)以至魯迅(1881—1936)去世時年齡都不是很大。這除了先天的因素,大約也能看出孟稱舜養光韜晦、以柔克剛且為別人所不能超拔的更加堅忍更加智慧的生存之道。在他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影子。一個作家的成就雖不完全取決于年齒的長短,但年屆九秩的高壽畢竟給他贏得了建功立業的澹定和從容。如果洪升、龔自珍以至魯迅再長壽些的話,那么,他們的事業肯定比我們今天看到的還壯闊。一個高壽的作家,留下的遺憾必然不會太深太多。孟稱舜以他的高壽,較長時期獨自扛旗,不僅使臨川派戲曲創作維系時間延長,而且對中國戲曲的持續發展和不斷繁榮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金艷霞博士撰寫的《孟稱舜及其〈古今名劇合選〉研究》是在她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鑒于孟稱舜之于中國戲曲史尤其以湯顯祖掛帥的臨川派戲曲作家中的獨特地位以及迄今為止的孟稱舜暫付闕如、尚存缺憾的研究歷史和現狀,可以看出金艷霞的這一選題是經過審慎考慮、嚴格篩選和反復斟酌才確定下來的。從孟稱舜的文學、文獻學成就和他被后世的關注度看,選這一題目體現了著者能夠及時發現研究薄弱點的敏銳的學術眼光。明代是一個戲曲選編很興盛的朝代,除了《古今名劇合選》,《元曲選》《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六十種曲》《盛明雜劇》諸曲籍都是曲選庫藏,也完全可作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然而,它們非但卷帙浩繁,而且不含編者創作,屬于單純曲選,難以領略編者創作才情和風骨。《古今名劇合選》不僅收錄別的戲曲家的作品,還收錄了孟稱舜自己的雜劇作品,更可貴的是但凡入選劇作都有非止一條的眾多點評,而孟稱舜又是雜劇和傳奇兼擅的作家,無論從文學、文獻還是從創作、理論以及作者縱跨明末清初的生平看,孟稱舜及其《古今名劇合選》都有不容忽視的典型性,它較大限度地儲存了明末清初中國社會、文化和藝術的豐富信息,相對全面準確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國戲曲創作、理論和文獻的原始風貌。

同時,選這一題目也體現了著者能夠不畏困難、敢于挑戰研究制高點的珍貴的學術勇氣。適合做博士學位論文,不等于做起來就很順手。何況金艷霞攻讀碩士學位的專業是中國古代文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專業是中國古典文獻學。兩者雖不可分割,但畢竟是兩個專業。文獻學研究要求冷靜、客觀、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用證據說話,容不得裹挾個人感情和想象;文學研究則允許有特定的感情和合理的想象。一般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年輕學子,對中國古典文獻學都認為甚為枯燥無趣,遂敬而遠之,讀碩士生時分專業多不愿意選中國古典文獻學。金艷霞從中國古代文學到中國古典文獻學,又選了古代戲曲文學文獻方向,而孟稱舜及其《古今名劇合選》對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的她來說,無疑是陌生的,選擇它就意味著克服困難,迎接挑戰。即使中國古代文學,創作戲曲也比詩文詞賦要艱難得多。制曲早就有所謂“三難”,即臧懋循提出的“情詞穩稱之難”“關目緊湊之難”和“音律諧葉之難”。一個戲曲作家,除了考慮文學因素,還要面對諸如角色、演員、樂隊、觀眾、舞臺等等,比詩人、文人和詞人難多了。中國戲曲作家比詩人、文人和詞人都少,而在世界上戲劇家也是最少的。創作尚且如此之困難,學習則更是難上加難,比如宮調、曲牌、格律、聲腔之類,即使有些專業基礎,也未必能說出所以然來。更有甚者,自從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問世,戲曲不能入《四庫全書》的禁網被打破了,一個多世紀以來,戲曲不再受到格外歧視和排擠。但是,就受歡迎的程度言,戲曲研究仍不能跟詩文詞賦研究相比。這讓從事戲曲研究的人多少有些氣餒和無奈。而金艷霞自始至終竟毫無畏難情緒與揀易想法,況且做出來的東西還有模有樣,真是難能可貴。

該著由緒論、主體部分六章和結語構成。緒論部分詳細梳理了前人的研究狀況,分兩個階段回顧成績,揭指缺陷,作為主體部分之研究的緣起和依據。第一章對孟稱舜的家世、生卒年、籍貫、仕宦經歷以及交游、思想和著述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考述,使孟稱舜的生平輪廓更趨于清晰完整。第二章從文獻學的角度考察了《古今名劇合選》的編選理念、選劇標準、著錄文獻與版本類別,對孟稱舜作為一位文獻學家進行了具體觀照。第三章對《古今名劇合選》收錄的56種劇作之于目錄學著作著錄與現存版本之于曲籍編纂作了全面檢索和逐一敘錄,這乍看起來似乎只是述而不作的機械勞動,實際卻滲透了著者的心血和涵養。第四章將《古今名劇合選》與《元刊雜劇三十種》《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元曲選》作比較,分析各劇不同版本的差異,揭示雜劇由元至明發展演變的規律。第五章以《古今名劇合選》的點評為依據,從傳情、人物、風格、語言四個方面對孟稱舜戲曲理論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確立了孟稱舜戲曲批評在中國古典戲曲理論史上的堅實地位。第六章對《古今名劇合選》所收劇作之于元、明、清曲選與曲譜的摘編和輯錄作了通盤分析及整體解讀,探究了它在中國古代雜劇傳播和接受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結語對《古今名劇合選》的戲曲文獻、理論批評及文化學價值進行了總結,進一步提高了它的地位,增強了它的意義。限于篇幅,著者刪除了博士學位論文考察孟稱舜現存五種雜劇的本事源流、劇目著錄、版本種類、創作意圖、總體特征和藝術成就的內容,突出了書稿的文獻學特色,使書稿風格更為和諧統一,這種做法也很值得肯定。

應該說,這是迄今關于孟稱舜生平與創作、著述最系統的一部著作。著者的專業是中國古典文獻學,該著發揮和突出了專業的優勢與特長,全書主體部分共六章,六章全部都論述《古今名劇合選》,而《古今名劇合選》研究,又是孟稱舜研究的薄弱環節。以往研究多重視孟稱舜的生平、創作和理論,也有關注《古今名劇合選》者,但分量、程度都顯得輕淺,沒有置于中心和主體地位。此著則改變了這種狀況,除了論述孟稱舜生平、交游和著述,《古今名劇合選》被擺在了顯著位置。著者幾乎把全副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這部曲選上,不論從專業要求還是研究缺憾來說,這種考慮和安排都是特別合適的,既與此前研究有別,又突出了自己的特色,還彌補了往昔研究的不足,可謂一舉三得。而對《古今名劇合選》的研究不僅有本體考察,而且有橫向比較,還有流傳和影響評述,既注重具體、微觀、個案的分析,又善于概括和歸納特征與規律,每每能夠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沒有陷入紛亂、支離的材料,而是進得去,出得來。即使對研究較多的孟稱舜的生平和創作,在積極吸收新成果的同時,往往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做到尊重別人,又不亦步亦趨,使該著保持了獨立的著述個性和優良的學術品質。從整體上看,該著觀點鮮明,論證縝密,層次清晰,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新論灼見頻出迭現,尤其文筆簡潔曉暢,優美雋永,自始至終仿佛一氣呵成,猶如飛流直下,毫無晦澀板滯,讀來令人興味盎然,神明爽俊。在中國古典戲曲文獻學研究領域,可以說是一部值得閱讀和參考的上乘之作。

金艷霞博士籍貫甘肅白銀,聰穎敏悟,勤勔好學。2010年秋從蘭州文理學院以在職講師到西北師范大學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學位。她是西北師范大學優秀本科生。她的碩士生導師是蘭州大學文學院著名古代文學專家趙建新教授。本科、碩士生都獲得了十分扎實的基礎和良好的訓練,而在職教師的履歷又使她具備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處事能力,再加之天賦靈拔,踏實刻苦,所以甫入學就進步很快。除了攻讀博士學位,她還承擔著不輕的教學任務,卻把學業、家庭和工作兼顧、協調得比較圓宜。2013年夏以優異的成績如期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并順利拿到了文學博士學位。近兩年來,她仍非常努力,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期冀她在今后的征程中能夠持之以恒,再接再厲,不斷進取,更上層樓。

2018年3月10日于海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东兴市| 上饶县| 安福县| 武邑县| 张家港市| 米林县| 汉川市| 沾化县| 靖边县| 高阳县| 亳州市| 三明市| 余庆县| 虹口区| 阿巴嘎旗| 涟源市| 左权县| 合川市| 郓城县| 翁牛特旗| 四川省| 子长县| 新源县| 芜湖县| 琼海市| 新田县| 蓬莱市| 临江市| 襄垣县| 垦利县| 枞阳县| 东宁县| 孟连| 永顺县| 河西区| 海门市| 白山市| 满洲里市| 石家庄市| 海阳市|